《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考 生 姓 名 专 业 会计 准 考 证 号014411216233 指 导 教 师 通 讯 地 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邮 政 编 码 430074电 子 邮 箱1150438933 联 系 方 式 18062001371 二 一二年 十月2 论文原创性声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
2、文作者签名: 琚书婷 2012 年 10 月 7日3 中文摘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还是会计将随着经济腾飞而消亡。这两种观点正在激烈的争论。前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变大变强。交易业务越来越复杂,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在协调、沟通方面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并且,企业管理层决策也越来越依赖于会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关键词:经济发展 会计重要 会计消亡 发展历程4 论文目录 目 录一、会计的重要性随经济的发展逐渐突现(一)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二)会计重要性由量变到质变二、会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一)证券市场监管(二)新准则有助于会计发展。新准则的颁布有利
3、于提高监管效率。三、新经济形势更显示会计重要性(一)稳定投资者信心(二)稳定会计服务市场四、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描述(一)从局部到整体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二)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五、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结构分析一、制度变迁的理论依据制度变迁的核心概念二、制度变迁框架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六、管理会计制度变迁与实务发展(一)管理会计实务发展战略(二)管理会计实务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选择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 5 论文正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一、会计的重要性随经济的发展逐渐突现 (一)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众多学者已经对经济与会计的发展有所研究,归纳起来按照科技革命的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表1)
4、 (二)会计重要性由量变到质变。从四次科技革命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其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会计功能,经历了反映、决策支持、管理三个阶段。量变引起质变,会计工作由起初的“账房先生”的记录汇总,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为方方面面利益相关者服务,是投资者的决策依据,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日趋明显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第五次科技革命。IT革命促使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运行范围扩大,要求企业领导者快速决策,会计必须保证管理当局快速决策的准确性。当前,网络技术和财务软件的大力发展,使得人们所熟知的一些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正在被计算
5、机所取代,比如,会计工作内容:记录、汇总、编制报表;财务管理内容:比率计算;管理会计内容:成本分配,盈利预测。在这种情形下,有人预测会计行业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消失。这种观点明显低估了会计工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计算机是计算工具,将会计工作者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另一个更重要的职能:监督。会计开始主动地为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会计。 二、会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投资者呼吁增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我国这次新准则的发布为满足债权人和股东对信息的需求,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金成本,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证
6、券市场日益兴旺,使得会计信息的角色有所改变。证券市场出现以前只有企业业主关心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中要想不普遍,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业主只要心中有帐即可。会计仅仅是对资金运动的简单纪录。而股份公司出现,经营权所有权相分离,公众股东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有必要也有权利知晓公司的财务情况,而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是唯一的桥梁,人们开始主动索取会计信息,而当前会计准则的修订,使会计准则自我更新,主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我国,会计监管的含义有三种:干预论、公证论和博弈论。会计监管的内容也有三种:人事观、环节观和层面观。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通过完善会计法规,完善会计人员和会计服务市场等监管模式,调节
7、个人和整体利益,抑制会计作假,保障社会利益。 (二)新准则有助于会计发展。新准则的颁布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以存货和减值准备为例: 1、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在上涨,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则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提升当期成本费用,隐藏利润。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符合存货流转一般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合理性。这一核算方法的变动是为了杜绝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由于2006年成为执行“后进先出”的最后期限,对于想要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将继续或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采用后进先出,做大成本,减少利润。这类公司成为会计监
8、管的重点。从以后年度来看,存货发出计价只有“先进先出法”一种,这样,存货的监管重点就集中在其数量和计价金额,而不用再理会会计方法的一贯性和合理性,提高了监管效率。 2、企业会计制度在2001年允许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为企业利用减值多计费用、隐瞒利润提供了空间。并且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这就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收购,是当今企业越来越崇尚的手段,收购时多计提跌价准备造成巨额亏损,收购成功后再将跌价准备冲回形成账面利润。现在,新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样就从高层管理开始促使企业谨慎的减值,也就提高了监管效率。 三、新经济形势更显示会计
9、重要性 (一)稳定投资者信心。随着我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中,WTO缓冲期临近结束,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必将由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更多的外国资本将更加自由的流向国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投资者的信心是国际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元素。而这种信心来自于我国企业在企业监管方面的透明度,国内会计准则是否与国际准则协调,会计信息是否有足够的相关性,是否有足够的通晓国际惯例的人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也显得更加突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更加紧迫,时代要求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以及和国际惯例接轨。稳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加强经济管理,提高我国
10、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会计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促使我国的会计改革,也显示出现代会计的重要性。国家之间,各国公司之间日益紧密的商贸往来,使得会计成为通用的商业语言,这门语言就是谈生意、订合同、吸引外资的基础。WTO带来的挑战要求我们优化会计语言、减少沟通障碍、净化投资环境。我国经济的蒸蒸日上,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作为反映经济活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手段,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稳定会计服务市场。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难以取得客户信任,尚无实力与国际会计公司争夺客户,尤其是出得起大额服务费来购买高质量服务的大客
11、户。为了让我国的会计师行业能够借助中外合作经营得到较快成长,我国的法规只许会计师进行中外合作经营而不许外商独资。但是WTO规则要求:在会计师行业投资应该没有资本国籍来源的限制。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来看,既然允许国内资本办独资企业也应该允许外商举办独资企业。如果只允许国内会计师办独资经营企业,而不允许外国会计师办独资企业,那么,这个法在实行不公平竞争,是对外商投资有歧视的法律规定。一旦放开会计服务市场,而国内事务所在长时期内又难以与国外所抗衡,这就意味着我国大量公司财务鉴证业务落入外企。所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国际视野是项重大任务.四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描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2、,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变迁基本上是一种渐进性的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渐进式;另一种是激进式。从上述管理会计制度的演进状态分析,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变迁是先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如80年代初,在全面经济核算暂行条例的指导下开始引进国外的责任会计。这一时期,许多企业围绕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如在内部核算过程中设置了厂内银行、结算中心等。即,试图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来逐渐缩小旧制度的空间,进而达到企业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目标。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有以下主要特征:1从局部到整体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进是从局部向整
13、体演变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有关部委在全国推广l8种现代管理方法,其中的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等都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具体方法或工具。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正是从这些局部方法的应用起步的。 1991年,邯郸钢铁总厂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本管理机制,即抓住“成本”这个关键,用“倒推”的办法,将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或员工之中。 最优的制度变迁路径往往是渐进式的。如果初始改革前景不容乐观,渐进主义还可以为早期的逆转提供选择机会。国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的主要内容,进人21世纪以后重点转向了预算管理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从而
14、使管理会计具有了预测、决策与控制的整体功能。在这些制度演变过程中,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最为直接,“两则”既对企业成本开支范围作了新的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期间费用的概念,也使得成本报表转变为了企业内部报表。相应地,成本管理制度由国家交由企业根据相关法规自行确定。同时,企业开始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2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制度的惯性依赖。事实上,路径依赖有不同的方向:一种情况是某种初始制度选定后,其报酬递增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向同样的方向配合,形成合力,导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制度变迁,这是
15、一种良性循环的路径依赖。另一种情况是某种制度演变的轨迹形成后,初始制度的报酬递增消退,开始阻碍生产活动,与此制度相关的既得利益者则尽力维护,从而使社会陷入制度的无效性,进人“锁定”状态,这是恶性的路径依赖。良性的路径依赖与恶性的路径依赖之间存在着多种均衡,制度演进的轨迹不是唯一的,人们可以创造一些制度安排,以维持良性的路径依赖,避免进入“锁定”状态。责任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从经济核算制向责任会计(或称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的转变是一种好的路径依赖。即,我国在推进责任会计制度、进而向责任预算,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规划了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关系问
16、题,制定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责任会计制度体系,推动了管理会计制度变迁进入良性的路径依赖.3重视与其他经济制度的协调这一点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明显,从管理会计制度演变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紧密相关的。譬如,与1980年的全面经济核算暂行条例,以及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相适应,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财政部发布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与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要求相适应,财政部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同时,制度变迁要与内部体系相适应。制度体系内部不同制度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一般来说,制度会
17、形成一个体系,在该体系中,每一项制度都与其他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连贯的制度体系。在许多时候,单独实施制度变迁是有较大风险的,因为它会扰乱制度间的这种连贯性。当制度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补时,只在某些方向上进行零碎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变迁中也得到了体现。譬如,尽管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应该走向企业化和市场化。然而,考虑到制度的连贯性,国家还是统一制定并颁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两项管理会计制度。换言之,在制度实际变迁中,往往很难使相关性极强的若干制度同时启动、共同运行。这时,
18、制度系统便不得不在摩擦状态中运行,而这会增加制度运行的风险成本。市场经济导向只有与相应的制度约束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制度变迁和改革的最终成功。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对成本开支范围作了如下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即:“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发生的销售(货)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
19、出;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由于受当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为了避免对企业不应有的干扰,也为了促进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只规定国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否,国家不再统一要求国有企业编制成本报表。4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政府在管理会计应用中扮演的引导和推广角色更加明显。以预算管理为例,自2002年财政部发布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之后,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的预算实施比例相当高,并进一步扩展到商业、服务业等各类非制造业企业。除了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外,各级政府也投人到了引导和推广管理
20、会计经验与方法的潮流之中。上世纪8O年代末的责任会计制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当时的河北省政府为了配合财政部门的规范要求,颁发了河北省国营企业责任会计实施方案(试行),并组织编写了实用责任会计一书,并于1990年夏在秦皇岛举行了多期有全省各地市主要企业会计人员及有关学校教师参加的责任会计培训班,各地市也相继进行了责任会计培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责任会计在全省的推行。进入90年代,随着“学邯钢、抓管理”热潮的兴起,邯钢经验迅速推向全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1996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企业应向邯钢学习,当时的河北省省长叶连松也在人民Et报1998年4月4日第4版发表了题为邯钢经验告诉
21、了我们什么的文章,进一步引导全国企业学习邯钢经验。5制度转变过程中的企业自发性在国家宏观制度的引导下,企业自身也掀起了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热潮。譬如,五矿集团和中化集团围绕预算制度变革,积极地将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计分卡(BSC)等方法与传统的预算管理进行整合,增强了全面预算的管理功能。【3 再譬如,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针对其连续化、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的特点,采用了“预算 执行 改进”三步走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其白行开发的“整体产销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业成本法(ABCABM)也在中国的一些企业得到了应用。4 此外,德国的一些成本会计方法,如弹性边际成本法(GPK)和
22、资源消耗成本会计(RCA)等也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制度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此外,以供应链为主体的企业群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也开始得到规范与应用。所有这一切均表明,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的制造环境下具有创新管理会计制度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五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结构分析 “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制度的精粹就在于它是一种约束,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于形成一种合理的组织,使人们有序地在其中活动;于形成一种选择集,使人们的经济活动选择符合社会对效率和增长的要求
23、。1制度变迁的理论依据制度变迁的核心概念有三个,即制度、路径与规则。就一般而言,考察制度变迁必须明确制度进化中的规则与路径。规则与路径是不同的,其区别详见表1所示。路径则是被实际使用着的方法,这是它们两者主要区别。Bums和Scapens(2000)修正了Barley和Tolbert(1997)制度化环节的框架,开发了以管理会计变迁研究为目的的框架。以下,基于Burns和Seapens(2000)理论,概括地说明制度化的环节。这些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累积的变迁过程中展开。规则和路径,担负着作为联结这两个领域形态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本身也是在累积的变迁过程中进行的。作为时间,新的规则或路径,也有
24、以无持续性的方法导人、出现的情况(参照从a到d的箭头方向)。箭头a和箭头b意味着同时的变化,箭头C和箭头d伴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化。第一个环节(箭头a),是将制度的原理原则以规则、路径的形式加以规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其意义、价值、权威的示范,成为组织的前提条件。第二个环节(箭头b),是规范规则和路径的环节。此环节中,通常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应该怎样做”的规定,适用于反射性的监控和对某些隐含性知识结果的调控。尤其是当这种规则和路径挑战当前行为,并对该行为领域的意义和价值施加影响,且行为人以充分权威的方式介入这一过程时,该环节也许会遇到阻力,第三个环节(箭头C),是作为导人路径再生的反复行为而发
25、生的,是一种正常的反馈过程。它通过不断的反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推动了制度的变迁。第四个环节(箭头d),是规则或路径的制度化。规则和路径是单纯处理事物的方法,而这一环节是制度的生成过程。上述四个环节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反复进行的。即,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对于继续下去的规则或路径不断地加以规范化,并形成新的规则。这种制度化的过程,为人们认识管理会计的变迁提供了理论依据。2制度变迁框架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Bums和Scapens(2000)提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是分析和理解管理会计变迁的重要工具。我国在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中,首先需要致力于维护制度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平衡,使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保持
26、一致。如果把制度视为交易单位的话,那么制度的供需平衡或失衡将关涉制度变迁的成本。这里需要提出两种制度变迁模式的概念:自给式制度变迁与他给式制度变迁。自给式制度变迁是指当某些经济主体作为新制度需求主体时,在该主体既有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已不能对其提供激励时,该经济主体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制度安排,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完成该经济主体的制度变迁。他给式制度变迁是指某些经济主体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中,虽然成本收益分析已对其不提供任何激励,但新制度只有在制度供给主体供给的情况下,新制度需求主体才能获得新的制度安排,从而完成自身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框架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当某些制度供给主体是特定的“利益
27、群体”时;其二,当某些制度供给主体代表着一定的利益时。上述两种情况都意味着可能导致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而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将增加制度变迁的成本。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为他给式制度变迁。因此,我们在构建管理会计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所有制结构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等的具体情况。 今后,管理会计改革应增强企业自给式制度变迁的动力。即,对于具有共性的管理会计制度,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需要由政府出面加以规范,而对于众多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则应由企业自身来加以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制度演进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的重点主要是成本管理
28、,而进入90年代之后重点则以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为主要内容。从管理会计的制度环境分析,3O年来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或体制与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管理已经从过去的商品经营型向商品与资本经营并重型管理模式转变。管理会计也从早期的引进、吸收转变为整合与创新,我国企业已经从与市场隔绝的执行性管理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性管理。3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轨迹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结构性的变迁。它有别于同一经济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是一种非自然进程的转变。这种变迁要比自然变迁复杂得多,且支付的成本也要高得多。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管理会计制度的形成来看,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大都是与
29、计划经济、或者说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相适应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需要从过去单纯的他给式制度变迁逐步转向以自给式制度变迁为主的轨道之上。对此,政府在这种变迁中应如何加以引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有以下两种选择:(1)路径不变,改变规则在现有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路径下,通过调整会计制度的规则,突出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特征,也是对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一种发展。很少有学者怀疑管理会计需要通过规则转变来实施制度创新,但人们经常会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制度建设等同于管理会计改革,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管理会计本身具有独特的内在规
30、律性,它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水平是紧密相关的。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体系中,总体的会计规范可以分为专门性的会计标准(如会计准则)与公共性的会计规则两个方面。公共性的会计规则,散见于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以及证券交易法等有关法律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层面的管理会计制度大都是针对这些公共性会计规则进行的一种提炼或总结。由于人们对这些制度体系中的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特征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目前企业实际的管理会计规范表现为供应不足。会计规范中管理会计制度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准则国际化之后,一些诸如国际贸易(如倾销与反倾销等)中的会计规则仍将持续。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相关经济法规与国际法律体系之间尚存
31、在差异,并且永远不可能完全一致,由这些公共性的会计规则所渗透出的会计制度仍会影响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例如经贸规则、文化习俗等体现的“管理会计制度”。第二,由于公共性的会计规则具有“外部性效应”,从而各国政府干预企业会计活动似乎是必然的,宏观层面的管理会计制度将长期存在。 譬如,美国与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多地反映了由会计规则“外部性效应”放大的政治上的权利之争。 第三,会计准则不可能完全一致,需要借助于对内的管理会计规则加以完善。从国际贸易角度讲,WTO涉及的会计规则与我国会计准则不相一致或略有不同,应该说是正常,这是全球会计的普遍现象。 第四,管理会计的控制机制是弥
32、补财务会计规则 “剩余控制权”的有力工具。为什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贸易纠纷中出现的争议会更多一些呢?除了缺乏经验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够健全与完善所致。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规则的制定与创新,是今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以上表明,在全球会计趋同的形势下,即使不改变管理会计的现行路径,通过提升管理会计规则和优化管理会计行为,仍然助于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实现企业整体制度效率的最大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推进制度变迁,寻求新的路径从现状看,我国采用的是一种防守型的管理会计改革路径,由此导致我国管理会计制度供给的不足。从制度的制定主体看,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
33、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安排,这种安排使得具有内在特性的管理会计受到压制,其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之一是,一方面继续发挥财政部门在制度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自给式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财政部门的会计机构承担会计制度创新的责任,这不仅对会计准则建设很重要,对企业管理转型中的管理会计也极为重要。今后,会计管理部门要对公共性的管理会计制度承担建设责任,并扶持一批行业或民间的管理会计机构(如协会等)来协助政府部门或企业制定管理会计制度,同时逐步将个性化强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责任移交给真正担负实施者角色的企业,并通过政策引导使会计规范更具效率化,进而为经济
34、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口,当前似可以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作为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应当说,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之二是,推进相关制度及理论模式之间的协调,通过减少摩擦、优化环境来推动管理会计路径的创新。从宏观层面观察,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是经由计划经济向计划与市场结合,再进 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路径与新的制度变迁可能产生摩擦,会计的信息化改造就遇到了这一问题。会计制度变迁采用的是渐进式(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接轨是在市场化推动下的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而信息化采用的是激进式的变迁(或者说是准激进式的变迁)。这样一来,当企业要
35、求用信息化进行武装时,传统的企业组织制度体系就不适应,从会计上讲,就是这套会计制度与信息化要求出现了矛盾。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路径,它要求将旧的制度推翻,运用一种新的信息化会计手段,构建一种全面的智能化会计体系。而实际上,其操作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不太具有现实性。会计制度是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如果用信息化来直接替换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而不顾及管理会计制度,就会打扰原有的制度秩序,使制度之间的连贯性出现混乱,进而危及整个制度变迁的进程。加快管理会计制度变迁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从微观主体的产权改革来看。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情况表明,现阶段一些理论界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的确具有一定的见地
36、,但这种现实问题往往很难找到一种适宜的管理会计制度来加以解释。譬如以产权制度为例,传统的改革路径认为:一个产权不明晰的企业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现在看来,这种认识也具有片面性,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文化差异和文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我国乡镇企业尽管没有清晰的产权,但仍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归因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实施管理会计制度变迁时,必须考虑会计文化这一路径的影响,体现中国的“情境”特征六、管理会计制度变迁与实务发展实践表明,一国社会的管理会计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的进步及全球化程度;二是制度的创新。管理会计制度创新至少包含三层涵义:(1)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理
37、论与方法体系,通过优化机制建设来推进与其他制度间的协调与完善。譬如,在改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框架时,一种倾向是,将经营文化与非财务等因素融入到现行的预算规范体系之中,同时将组织柔性和作业单位(或作业团队)的变化纳入到预算控制中去,从而提升全面预算的战略导向。(2)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来适应新的情况,消化制度变迁给管理会计机制产生的压力,从而实现管理会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来构建新型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这是管理会计创新中最重要的内容。制度变迁的成功在于对多种因素的综合思考,并在其功能整合基础上重构相应的成本约束机制。(一)管理会计实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我国经
38、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成了“救护车”,应急特征明显,政府重点抓了财务会计,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人们对欧美的管理会计组织,如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事业委员会专门理事会(PAIB)等了解甚少,更没有对这些组织的管理会计文告加以较为全面的学习与研究。今后,随着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活动的强化,管理会计研究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界的关注焦点。考察我国企业的实践,在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战略上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围绕管理会计现状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我国实务界仍处在成长的阶段,当务之
39、急是选择一些在西方国家已经成熟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并将它们与中国的经验相结合,并推广应用到我国企业的实践之中。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多,如围绕产品的新功能提升企业的价值,构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会计指标体系,加强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等问题研究。这项战备具有实用性强、风险小,容易出成果等的特征。二是基于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战略。以现阶段的管理会计学科为基础,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这项战略有助于保持管理会计学科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增强国际间管理会计的可比性。三是直面国际竞争的管理会计战略。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期,对于直面国际化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扩大管理会计的现有功能,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40、企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战略虽然难度大,但它对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四是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战略。就管理会计系统的创新而言,我国企业实践中确实已经形成了若干具有中国特点且世界领先的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体系,如海尔的“OEC”管理和“市场链”流程再造理论、海信的稳健财务理论等。这项战略具有长远意义、对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实务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选择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变迁与创新,提高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正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趋势: 一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
41、融合,促进管理会计功能作用的发挥。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组织结构变迁速度的加快,企业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面临深刻的挑战,此时管理会计的支撑作用将显得十分重要,因为管理会计可以通过“硬”的方面会计制度规范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通过“软”的方面组织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友好的环境条件。与财务会计的信息不同,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收益保障信息;CEO业绩责任的制定依据;企业经营业务的质量判断;董事会的业绩考核标准;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的优化状况;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情况;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设计(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
42、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等。 二是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能力不断提升。 在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方法上,可以采用如下三种对策:(1)相关工具间的整合。例如,在成本企画的基础上,融合作业成本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等。(2)某种工具内部的整合。例如,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将传统预算管理多功能合一的方式加以整合,如将预算管理的计划制定功能与业绩评价功能进行分离等。(3)通过整合引导创新。例如,依据管理会计的前馈机制,从短期的部分控制,经过短期的整体控制再到长期的整体控制的转变,将作业成本管理的“业绩分析作业分析动因分析”融合到管理会计的前馈机制中去,实现一种由反馈向前馈转变的管理会计控制新思路。三是以供应链为基础
43、的管理会计逐渐普及。企业为了谋求新的发展,就必须将眼光从企业内部向外部拓展,通过供应链的优化与完善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同时,随着企业竞争战略从企业合作与竞争向企业联合等的方向发展,经营方式也开始从传统的经营战略进入新的战略经营,其中的一个特征是从价值链向供应链进行转变,进而推动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企业经营的聚集倾向越来越明显。企业战略也从企业联合向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向发展。 因此,基于企业群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也将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样,随着中国成为第三大贸易大国,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环节的管理会计战略开始得到强化。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环境状况将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基于环境经营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6 参考文献1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 2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J.会计研究,2007,(5):32-44. 3宋建波.企业会计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7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