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2.doc
《第二章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2.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训内容:第二章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的学生引发和环境引发29页40页。培训课时:4课时。培训时间:2013年7月19下午、20日上午培训地点:白泥田中心校、大坪中心校授课人:杜欣教学过程:一、学生引发学生是教学变故产生的主要源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容易引发教学变故。(一)勤学多思起疑问有些学生勤奋好学,爱思考,爱提问,他们的思维有时会“跑在”教师的前面,他们往往会对教学疑难问题或一些细枝末节加以注意和深入思考。这样的学生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注意到或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一时还难以回答。这类事件属于学生认知方面的教学突发事件。【教例】松鼠的结尾是不和谐的音符吗?学习法国作家布丰的
2、松鼠时,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我笑着问:“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没有亲眼见过松鼠,读了这篇文章,了解到松鼠原来是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我感觉自己喜欢它。可是,文章最后却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我在读到此处时,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作为老师,我欣赏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佩服他们读书时那种鲜活的感受,也在
3、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于是,我进一步鼓励道:“你敢于向课本挑战,很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人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认为这是不和谐的音符呢?”陆陆续续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教例中提问的学生显然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他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教师没有想到的。教师采取了让学生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二)认识偏差出错误学习中,有些学生的认识会发生偏差,出现错误认识,导致教学变故的出现。【教例】我佩服白骨精师:请同学仔细读读课文,要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师:你佩服谁?生:老师,我最佩服白骨精。师:(惊讶地)为什么会佩服白骨精呢?生:因为白骨精两次骗唐僧,骗不到,可是她不灰心,这种
4、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我十分佩服。师:白骨精为什么要三骗唐僧呀?生:想吃唐僧肉。师:那是干坏事呢,还是干好事?生:干坏事!师:干坏事不泄气,坏事不就越干越多了吗?(众生笑)现在你还佩服她吗?(学生这才认识到自己的理解是不对的)这个学生的认识,显然是出现了偏差,由此引发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变故。出乎意料的答案,令老师也表现出“惊讶”,但这位教师成功地运用了“追问”策略,在追问中,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的偏误。这个教例的启示是:进行教学应变,不能应付过去就行,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应变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三)思维奇特超人料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如果一只受伤的小鸟飞到了
5、你家,你会怎么办?学生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大致都是将小鸟养好伤,送它回归大自然。可一个男孩却说:“我会杀了它,拔了它的毛,然后吃了它!”这样的回答超出常规,甚至让人难以接受,而导致“教学变故”。学生思维奇特、与众不同,超出一般人的认识,也会引发教学变故。【教例】摔碎杯子出来球在小学一年级思维训练观摩课上,教师出示一题:“玻璃杯中有一个乒乓球,有多少种方法能将它取出?”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用水灌出来”“用手抓着杯子出来” 教师脸上露出笑容,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听课教师也窃窃私语,主讲教师显然感到意外,尴尬了一会儿,这位教师认为该生是“出洋相”“冒风头”。是丢她的丑,立即呵斥道:“小聪明、烂
6、点子,这是破坏公物,是根本不允许的事情。”其实,教师开始并没有给出“不准破坏杯子”的条件,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把乒乓球拿出来就算达到目的了。这个男孩的想法,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他的办法出乎众人的意料,是超出一般人思维的创新的办法,应该表扬才对。但由于教师认知不到位,胡乱处理,结果挫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违背了“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精神。(四)一不小心出差错有时,学生会因为疏忽、粗心、不小心等而出现差错、失误,影响课堂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想到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尽量变错误为课程资源。 同时,教师需持宽容态度,因为学生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无意出错。教师要换位思考、
7、将心比心,想办法给学生台阶下,维护学生的尊严。【教例】一鸣惊人有一次,一位教师主持“一分钟演讲”,由于是初次搞这项活动,同学们都有点紧张,没有人愿意“打头炮”。教师只好点了名,那个被点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嗖”地站了起来。“砰!”他把窗台上的一瓶宣传色碰到了地上。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那名学生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教师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请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他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镇定了情绪,从容地走上了讲台。这位要上台演讲的学生把瓶子碰到地上,事出无心,是实属意外,但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却给全班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
8、惊,造成了教学变故。还好,教师妙语解围,使尴尬迎仍而解。(五)好奇调皮两相有中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有的时候会以调皮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想用自己提出的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问题“为难”一下老师,这时就可能引发教学变故。【教例】英语里有没有母鸡?一次英语课上,教师正在教“cock(公鸡)”这个单词,突然,有个学生怪腔怪调地问:“英语里有没有母鸡?”顿时班上同学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秩序给搅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用平静地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起读,很快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个发出怪声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并未
9、引起大家的注意,便感到很不好意思。然后,教师把话题一转:“同学不错,不但想学会公鸡怎么读,还想知道母鸡这个词,现在全班同学都多学会了两个单词,但是刚才你提出的语调不好。”接着教师又讲英语中的语调问题。显然,这个学生的问题既有调皮的成分,也有好奇的心理。如果教师停止讲课,对发问的学生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生气难受,其他学生的情绪受影响,还耽误上课。这位教师的处理,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母鸡”“小鸡”的英语单词和语调),又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还教育了发问的学生(说话要注意语调),可谓一举多得。(六)为引关注出风头有的学生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会故意出些风头。根据美国
10、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故意出风头说明学生被关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希望通过一些声音或怪行为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教例】用自制的口哨学夜莺大叫一声有一次,施伟东老师上夜莺之歌,才写完课题,一个调皮的学生就突然用自制的口哨学夜莺大叫一声,另有几个学生也跟着叫了起来,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他先是很恼火,随即一想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否则课无法上下去,便马上微笑着对大家说:“他们学夜莺叫像吗?”学生说“有点像”。他便把刚才学夜莺叫的几个学生请起来,比谁学得逼真一些,结果那个调皮的学生被评为第一。施老师表扬他模仿能力强,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同时又希望他以后要区分场合,注意遵守课堂纪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2 第二 为什么 产生 教学 变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