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物流成本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0114.doc
《江西物流成本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01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物流成本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0114.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物流成本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降低我省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以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2012年12月至2013年元月,受江西省商务厅委托,江西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南昌航空大学抽调人员组成课题组,开展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省生产、商业和储运及物流企业。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企业性质及行业特点,课题组对问卷样本进行了合理分配;通过邮寄问卷、实地调研等形式,调查企业30家,收回有效问卷24份,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问卷14份,仓储型物流企业问卷1份,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问卷
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课题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汇总、加工分析。同时课题组调阅了湖南、安徽、江苏、宁夏等省份以及全国的物流行业统计资料,以及协会掌握的相关行业资料与数据,经过多轮分析论证并反复修改,形成此次调查报告终稿。一、江西省物流成本状况分析(一)总体概况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江西省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为全省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 物流规模逐渐扩大,需求不断上升近年来,江西省物流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额,包括进入需求领域的农产品物流总额,进入需求领域的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3、,进入需求领域的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由2006年的10628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33856亿元,增加了3.2倍,现价较上年增长27.6%,同比增长率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全省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达到75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4%,增速快于三产的增速,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1%,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6%,比重较上年的6.5%略有增加,表明物流增值服务继续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同时,江西省社会物流总额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额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额/GDP,是表示物流对经济发展拉动效果的综合指标。不断增大,从2006年每1个单位
4、的GDP需要2.27个单位的物流量上升到2011年每1个单位的GDP 需要 2.93个单位的物流量配套,说明物流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趋强。(见附件二图1、图2)2 物流费用增速放缓、运行效率逐渐提升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219亿元,同比增长22%,占GDP比重19.2,相比2009年下降0.3个百分点(见表1)。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9.1%;保管费用654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29.5%,比2010年回落4.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254亿元,增长27.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1.
5、4%,增幅同比2010年回落4.15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即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费用是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合计。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的标准。江西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见附件二图3、图4、表1)(二)存在问题尽管江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物流成本和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但近年来,在物流生产要素价格明显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江西省物流业物流成本总体仍偏高,间接或直接影响了我省其它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江西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从2006年的87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219亿元
6、,同比增长22%,远高于江西省同期CPI5.2%的增长幅度。2011年江西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9.2%,远远高于全国17.8%的平均水平和江苏省15.4%的比重。2006-2011年间,我国平均每实现100元GDP的产值就要付出约18.98元的物流成本,而江西2011年的数据是19.2元。按2011年全省GDP总量11583.8亿元计算,若江西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支出约115.8亿元,如果江西省的平均物流成本能降至全国平均水平17.8,就能带来近两百亿的经济效益。(见附件二表2)二、江西省社会物流费用过高的原因剖析(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7、“社会物流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增长成反比”,这是现代经济的普遍规律。2011年江西省GDP总量为11702.8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3.82%,在全国排名第20位,占全国GDP总量比重为2.4%,只是安徽的76%,湖南的59%。同时,江西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二产业达到54.6%,第三产业比重仅占33.5%。第二产业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偏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物流以传统低端的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仓储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能力不足;本地经济欠发达,煤炭、矿石等原料运进多、产成品运出少,运力不平衡。同
8、时消费市场以传统市场为主,商品交易和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制约了现代化的分拨、配送、包装以及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相比之下,邻省安徽物流业增加值近几年虽也只占三产的20%左右,但三产中消费物流费用较少的金融业、房地产旅游业、信息传播产业占比较高,同时安徽制造业发展迅速,货物的进出量基本平衡,使其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比江西低了1.1个百分点(见附件二表3、表4)。与其它中部邻近省份相比,江西在一、二、三产业占比基本相似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拉高了江西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见附件二表4)。(二)运输方式单一,交通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
9、还是采取道路运输的方式。以2011年为例,江西运输环节物流费用道路、铁路、水路费用分别占运输总费用的80.2%,8.5%,0.08%;而江苏分别为58%,0.08%,29.0%。尤其是在水运方面,江苏省水运周转的货物量是江西省的26倍。据测算铁路运输成本是水路运输的3倍左右,而公路运输是水路运输的5倍左右。近年来公路运输由于油费、过路过桥费、人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费用急剧上升。据本次调查,企业燃油费占运输总成本高达41.23%(全国平均水平为30左右);过路过桥总费用占运输总成本达24.39%;司机人工总费用占运输总成本达12.89%。以南昌至广州一辆9.6米长的货车为例,运费大约4000元,
10、其中过路过桥费用和油费已占到30%和64%,几乎无利润可言。江西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的比例从2009年的78.14%增长至2011年的80.24%,公路货物运输量占全社会运输量的比例从2008年的87.47%增长至2011年的88.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6.28%)11.87个百分点,高于江苏省18.63个百分比;但在具有运能大、能耗低、占地少、成本低等优势的水路运输方式占比很少,2011年水路运输费用不足10%,货物运输量占社会运输总量的6.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2%)4.85个百分点,低于江苏省20个百分点;民航运输占比最少,货物运输量平均占比0.002%,高附加值的
11、快件运输往往流失到邻省机场。(见附件二图6、图7)我省铁路路网规模不足、通货能力有限,内河航道等级偏低、港口设施较落后,沿江口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空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以铁海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没有真正形成。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出海路程较远,加上港口、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综合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三)行政管理不够规范,税费罚款负担重于周边据本次物流企业的调查,大多企业都反映税费较高。年营业税及其他税总费用达到81596.97万元,平均每户3708万元/年,平均每户占管理总费用的38.69%。物流企业一般占地面积大,盈利能力低,过高的土地使用税也使企业不堪重负。物流企业并购重组交易成
12、本高、手续繁杂,不利于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部分国道收费大大高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与福建、辽宁、山东等省份相比,我省物流企业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路桥规费减免等方面均无任何优势(见附件三),负担明显重于周边省份。自国家取消公路的养路费等政策以后全国高速公路罚款已处于正常化,但江西境内尤为严重。据本次调查,66.67%的物流企业认为罚款费较高导致社会物流成本较高,且56%的企业认为公路乱罚款的现象较严重。以货运车辆超载为例,有5个部门可以罚款。交警以车辆行驶证的核定吨位认定“超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罚款2000元以内;路政以车辆轴数及单轮轴6吨、双轮轴10吨认定“超限”,按照公路法罚款30000元
13、以内;城管既不参照行驶证也不参照车轴数,而是以道路禁限重量标志牌认定“超重”,按照17年前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罚款20000元以内;运管以营运证核定的标准认定“超载超限”,按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中“未经许可擅自超限”罚款30000元以内;收费站既不参照行驶证,也不参照车辆轴数和公路禁限重量,而是以车型认定“超重”,按公路收费条例规定的超过标准加倍收费。江西75%物流企业运输的物品包含工业品产品,在超重、超载、超限罚款方面费用很高。另外,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应予免缴通行费及享受“绿色通道”的运输车辆,往往由于超载而执行计重收费,享受不到免费政策。(四)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江
14、西省物流企业整体上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物流企业达5188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有407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仅为164家,不足总数的3,大型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偏少。据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调查,全省多数物流企业的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采用江西省物流企业前五强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当年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值(CR5)作为物流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的指标,2011年江西省的CR5仅为1.57%,CR10约为3%,而同期全国CR5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4.57%,CR10已经达到了5.
15、9%。反映出江西省物流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低,龙头企业少,对物流业的引领作用有限。据调查我省除少数几家专业运输物流企业外,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平均自有车辆仅为22辆,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极少,进入全国物流企业50强的只有江西京九物流有限公司(排名第41位)。货运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缺少活力,生命周期很短;同时,由于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网络化运输。同时,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据本次调查得知,江西省90%以上的企业主要业务是运输,有63%的企业涉及装卸和流通加工业务,只有8.3的企业涉及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的业务(见附表二
16、图5)。江西缺乏实力强、规模大、功能全、信息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尤其缺乏能够提供物流供应链业务和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五)企业装备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根据调查,大多数物流企业采取散货运输方式,对于甩挂等先进的运输方式采用率仍较低。甩挂运输能保证车辆空驶率长期保持在5%的较低水平,且能降低企业30%的物流成本费用,是节约运输费用和提高运输效率的主要形式,但是甩挂车的购车成本平均在40万/辆左右,高于同类车的成本,且采用甩挂车,需要淘汰旧车,投入成本较大。在利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更换车辆。目前江西物流企业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作业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和生产、流通企业
17、已经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但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的配套应用。据调查,江西省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管理,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与江苏等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差甚远,总体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江西各种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不统一,严重阻碍了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应用。一些行业标准基础工作,如计量经济、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还不完善。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资源和要素之间的有效链接和协调发展,也影响到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江西各类物流公共信息网站存在着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现象,
18、缺乏影响力和权威性;尚未建立起跨部门跨行业、有权威性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六)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系统功能不全虽然江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量仍然不足,且分布与新的工业化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江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交通运输外这几年投入并不大,形成的布局与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现有的部分物流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还是分布、连接、配套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现代物流要求都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历史原因,已有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债务及人员负担较重,加上部门和行业分割导致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使得全省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
19、统功能残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功能、大型物流中心缺乏。部分园区对物流规划缺乏论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偏少,对物流项目招商引资不够重视,导致规划缺乏、建设滞后、物流社会化程度低。各城市配送体系及专业配送企业发展不健全,配送车辆多数采取二次配送的方式,造成江西社会物流费用大大提高。三、降低江西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我省物流费用偏高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低可控物流成本,既需要政府改善税制、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也需要物流企业从内部提高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协作,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我省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 物流 成本 调查 分析 对策 研究 报告 011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