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论文.doc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论文.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浅谈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与实施 学生姓名:傅正学 号:0925052107所在系部:管理系专业班级:09gz财务管理 1班指导教师:许立志 日 期:二O一二年五月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大量公司涌入中国市场。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面临着重要挑战,尤其是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需不断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会计同样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能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对企业会计控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本文针对企业内部会计控
2、制制度普遍薄弱,很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内控人员素质低、信息闭塞、监控体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内容的阐述,深入的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实状况进行剖析,探索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好服务,并积极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目 录摘 要II目录III引言11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及其框架21.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21.2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31.2.1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31.2.2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31.3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和方法41.3.1内部会计控制的程
3、序41.3.2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52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72.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普遍薄弱72.2财务会计报告造假问题突出72.2.1为了发行股票或配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72.2.2为了保住“壳”资源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82.2.3为了少缴税款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82.2.4为了塑造“绩优股”形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82.3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司费用支出失控93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动因分析103.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103.1.1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严重103.1.2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103.1.3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113.2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代理
4、问题仍未得到较完善的解决114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144.1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44.1.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144.1.2授权审批控制制度144.1.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144.2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154.3建立健全业绩评价体系15结 论21参考文献22致 谢231 引言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大量外国公司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滚滚商机,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传统的会计观念和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复杂和竞争的加剧要求会计履行管理控制的职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能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
5、济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对企业会计控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然而,纵观国内外的内控理论,多是审计人员探索的结果,这就造成了内控理论大多站在外部审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强调的是如何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划分审计责任、降低审计风险,而往往忽视如何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给内控理论在企业界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投资者资产流失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出现,因此,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加强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依然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合法。本文针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普
6、遍薄弱,很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内控人员素质低、信息闭塞、监控体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现象。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内容的阐述,深入的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实状况进行剖析,探索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途径,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好服务。2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及其框架2.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各国的解释各不相同。从内部控制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曾经有过两次明确的阐述。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中提出:内部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与保护该组织的财产、保证财务记录的可信性有直接关系的所有协调方法
7、和步骤。这时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授权和批准制度、会计记录,财务报告编制、企业资产保管等方面的职责分工以及内部审计。1973年,该委员会在第1号审计准则公告中对内部会计控制又进行了重新表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与保护该组织的财产、保证财务记录的可信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我国财政部在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中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比较两国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中的共同之处是,均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
8、的真实、可靠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和程序。笔者认为,仅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保全资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手段还不够全面,因为尽管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这只是其作用的一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还应有另一层含义,即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效果,以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内部会计控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对会计工作及其质量的控制,目的主要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控制主体可能来自不同的利害关系人,但从企业内部看则是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这一层控制主要是通过相关财经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公
9、认会计原则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两方面含义中,前者是基础,是根本。因为没有对会计工作和质量的控制,就不可能产生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一句空话,失去控制的依据,从而使控制目标无法实现。即没有对会计的控制,就无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两层含义有着共同的基本目标,即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有利于管理者进行正确经营决策之外,还有利于所有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分析掌握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对
10、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控制。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以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程序。2.2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2.2.1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从上面对内部会计控制含义的分析可知,内部会计控制有“对会计的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层面。这两层含义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不同利害关系主体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的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因企业不同利害关系者对企业权力、经济利益的要求,及其所承担责任的不同而不同。我国财政
11、部颁布的内部控制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目标:(l)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目标从内部控制角度体现了不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要求,但笔者认为,研究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标仅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是不完善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所有者)与管理当局(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的“三不”问题,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现代公司治理机构中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重要角色,必然成为所有者干预和控制
12、经营者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存在着“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由管理当局把持,他们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编制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所有者。因此,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责就是要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的矛盾,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既是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目的之所在,也是经营者切实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目标。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按照这一根本目标构建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2.2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是指企业建立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并实施时,应当
13、遵循并依据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内部会计控制原则的制定必须以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为依据,并要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原则的制定要有助于切实指导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顺利运行、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从内部会计控制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来分析,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l)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企业内部一切与会计相关活动的全面考核控制,并非是对会计工作质量的局部性控制,因此不能“就会计论会计”,否则就会影响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应以会计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实施全面控制。(2)重要性原则。作为企业的高层管
14、理人员,应当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上,抓住了关键点,就等于抓住了全局。因此,重要性原则就是要选择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3)权责划分、相互制衡原则。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设计应当保证凡涉及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岗位设置及职权划分事项,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4)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应超过因此而获得的收益,即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当局在设计内部会计
15、控制时,要有选择地控制,并要努力降低因控制所引起的各种耗费。(5)组织适宜性原则。企业设计的内部会计控制要符合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的类型等特点。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类型应该设计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与之相适应,这是组织环境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的要求。(6)动态性原则。任何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都是针对企业所处的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和正常的经营活动所设计的,其作用很可能因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因此,必须对现行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或存在的缺陷及不再适用的规章制度、措施、方法等进行修正、完善,以确保其有效性。1.3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和方法1.3.1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根据控制
16、论的一般原理,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并且应采用信息反馈程序进行控制。在采用闭环控制时,先由管理部门确定目标(标准),并将其输入被控制过程;然后对被控制过程的实际成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差异;将差异输入控制系统转换成补救行动重新输入被控制过程,以平衡偏差。该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l)确定控制目标(标准);(2)衡量控制成效;(3)纠正偏差。确立控制标准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第一步,是用于衡量实际控制成效的尺度。内部会计控制标准的形式可以采用制度、规范、程序、计划指标或定额。待控制标准确定后,便可将其输入被控制过程即管理过程,然后将输出的控制成效即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最重
17、要的就是正确地确定实际计量结果。实际结果计量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下一步骤的差异的分析与纠正。而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得与控制相关的信息,因此这个过程要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信息进行及时地搜集、整理、加工,同时对产生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也提出了要求。通过实际结果与标准的比较,如果结果与标准相符,则经济活动可以继续运行;如果结果与标准有差异,则应该指出偏差,找出形成差异各种因素并加以分析。通过对偏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输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产生出纠正措施,并将纠正措施作为控制标准重新输入被控制过程,进入实质性的纠正阶段,从而完成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循环过程。1.3.2
18、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通过控制系统内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达到对企业的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的综合控制方式,因其涉及的范围大可至整个企业,小可到某项具体的业务活动,尤其是企业作为被控制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是用来反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执行和完成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为此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与控制的内容密不可分,具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l)防护性控制,也称事前控制,是指通过在企业的某项活动开始之前对工作中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工作中的偏差消除于未产生之前。如企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预算及业务处
19、理的规定程序、方法等。常见的防护性控制措施有预算的审批、资产领用的内部稽核等。(2)现场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是企业内部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控制的重点是单位成员正在进行的工作,其目的是使工作过程按照政策和程序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场控制也具有预防的作用,通过这种控制,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偏差和隐患,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但现场控制受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限制,而且容易造成控制者与受控者心理上的对立。(3)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从己经结束的活动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中获得信息,并根据这种信息采取措施对下一工作过程所实施的控制。这种控制的重点是分
20、析工作的结果,其目的是确保未来工作的结果符合标准。通过对已完成工作结果的分析,发现偏差,进行纠错调节等手段来完成。该方法是内部会计控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比较直观,尤其是当某一过程处于失控状态下需恢复常态控制时,事后控制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但该方法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从问题的出现至得到纠正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反馈的速度会受到影响。第二章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2.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普遍薄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形成,但仍然缺乏规划,不成体系,不能起到规
21、范公司经营活动的作用: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等,就是让人束手束脚的条条框框,甚至有的领导同志竟然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来表达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抵触情绪,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他们的放心不下。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有章不循,有制不依,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算完事,至于是否得到实施,从不过问。在公司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往往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如有的公司负责人私自挪用公司的资产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
22、饱私囊:有的上市公司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隐匿或盗用钱财、物资,侵吞国有资产;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发生公司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的奇怪现象。 2.2财务会计报告造假问题突出当前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真账假算、假账真记,造成账实不符,虚赢实亏或虚亏实赢,以达到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各种非法目的。过去做假账主要是出于个人目的,个人妄图贪污、挪用公款,通过做假账来掩盖罪行。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个人贪污外,更多的是为了公司利益,集团利益。当前上市公司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动机来粉饰财务会计报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2.2.1为了发行股票
23、或配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许多国有企业改制后,换汤不换药,生产经营上仍然采用老办法、老政策,企业经营上也依旧举步维艰。银行等金融企业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也不敢贷款给这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股份公司。即使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但是也不会是无偿服务,这些贷款还是要还本付息的。企业如果不能产生正常的经营利润,等到贷款到期,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的话,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中断,甚至面临破产的绝境。因此,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然而并不是任何股份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2001年3月17日我国正式实施核准制,即发行股票的企业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并应符合
24、证券法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于是那些达不到发行条件的股份公司,就请证券中介机构为其“包装”、做假账,粉饰业绩,从而骗取证监会的核准。我国目前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公司有1200余家,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是通过造假包装上市的,如先前的红光实业、郑百文等。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仍积习难改,继续造假,粉饰经营业绩以获得配股资格或高价增发新股,继续向股民“圈钱”。以先前的“郑百文”公司为例,各地分公司将当年的报表发到集团公司财务处时,己经显示出当年的亏损额为1.54299亿元,财务处主任将公司年报将显示严重亏损的情况报告给董事长后,董事长当面指示财务处主任必须完成1997年董事会下达的利润指标,为98年公司配股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企业内部 会计 控制 现状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9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