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doc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7100572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Problems学生姓名:陈春慧指导教师:孙长江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所学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学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 2014 年 5 月摘要当前,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毫无疑问,这种转变会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加强我过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2
2、006及其应用指南)大量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之间,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概念为出发点,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我国推行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允价值特征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应用的对策。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 应用现状 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ProblemsAbstractBoth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3、(FASB)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IASB) are transferring from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to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mak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It is no doubt that such a transfer has exer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
4、der to strengthen harmonization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in 2006 by Chinese Ministry of Finance adopte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has induced an intense controversy not
5、only between academe and accounting practitioner, but also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and certain supervising bodies.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investors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
6、ards.Those empirical findings not only help us further understand economical im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making appropriate strategy and policy of developing fair val
7、ue accounting in China.Key words: Fair Value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Financial Stability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前言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2 公允价值会计概述22.1 公允价值定义22.2 公允价值的特征22.3 公允价值会计定义33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33.1 基本会计准则33.2 债务重组43.3 非货币性生资产交换43.4 四项金
8、融工具会计准则53.5 投资性房地产63.6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64 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问题64.1 市场环境不完善64.2 价值体系与公允价值会计不相匹配74.3 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易受环境影响74.4 与公允价值密切相关的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滞后84.5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85 公允价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85.1 营造稳定和谐的市场环境85.2 深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85.3 完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制度95.4 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及队伍建设95.5 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增强会计人员素质96 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1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
9、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讨论已经不是停留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究竟哪个好的问题上”,而是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允价值”的层面上。相比之下,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7年首次出现公允价值,经过近十年的时间,与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出台,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标志之一是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这也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已经由“是否应当应用”转为“应当怎样应用、应当怎样更好的应用”,本着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状况进行分析,能为公允价值在今后更好的发挥其功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1
1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文献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爆发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破产案件,并由此而引发的信贷与储蓄危机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对美国银行体系可靠性的担心,使得许多人对历史成本会计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因为人们发现,许多破产之后的金融机构出现了负的经济净值,但是,在历史成本会计下,他们对外披露的、超出资本管制要求的资产净值仍然为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让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早地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 因此,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11、(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然而,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之间,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尽管如此,公允价值在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在内的各国会计准则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1.2.2 国内研究文献从国内来看,我国在制定会计标准时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上,呈现出反复波动的态势。2000 年以前的会计标准强调公允价值,在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逐步地在采用公允价值。但是,随着会计标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以及对我国特殊会计环境的不断深入的研究,2001 年及以后颁布或修订的会计标准回避了公允价值,而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
12、主导地位(特别体现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然而,在2006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又重新开始回到会计准则中来,并成为某些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公允价值会计不仅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趋同的中心议题,同时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自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不少会计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诸多实证研究,比如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检验、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等等,因此,本文首先沿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地阐述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及其经验证据;接着,本文将回到我国实际问题上来,分析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因;另外,本
13、文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后,本文将给出本研究的结论、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并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2 公允价值会计概述2.1 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公允价值的重点,也是深入研究公允价值其他方面的基础和关键。在财务会计程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都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但是会计确认离不开会计计量。所以,FASB把可计量性列为确认的基本标准之一。其中,计量是由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两个部分构成的,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计量尺度一般不会改变,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除非这个国家或地区发生了恶心通货膨胀才会改变
14、,因此在计量中,需要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计量属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而我国学术界一般通过对FASB和工ASB的公允价值定义进行解释的方式,去深化理解和研究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ASB)在工AS39中定义的公允价值(faire value)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
15、债清偿结算的金额”。在这里,公允价值就是指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有市场交易价格存在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然后根据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与收益,市场再来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场价格是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形成的共识,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不是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他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有相关类似的交易出现,如果存在,则以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反之,公允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
16、值。2.2 公允价值的特征从各方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可以把公允价值的特点概括如下:1、真实公允性真实公允是公允价值概念的根本特征。公允价值的真实性体现在我们全面的考察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不仅关注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体现在基础性质的公平交易、提供信息的公正性和信息使用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公认性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公平交易”未必一定是在活跃市场上进行的交易。2、及时性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及时的。公允价值是以当前的市场情况为基础,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的结果,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公允价值内涵不仅包括面向过去的公平交易价格
17、如历史成本,而且还包括将来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后的交易价格。3、价格估计性公允价值能够从两方面来获取,一是利用来自市场的可参考的价格信息;二是利用同类资产或负债的信息或者合理的估价技术获取。在对资产或者负债进行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并不能发生实际的交易,往往都要采用上述利用同类资产或负债的信息或者合理的估价技术来估计获得价格。事实上,大多数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都要靠估计来获得。因此,我们可以说价格的估计性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特征。2.3 公允价值会计定义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其主要特征是“盯市”(mark to market)因而,有时也称市值会计,它区别于传统
18、的历史成本会计,是用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对财务报告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计量的会计计量模式,即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确认于财务报表之中(当然也会确认于用于日常记录的账户之中)。而且公允价值会计不等于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会计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必须盯住市场或调到市价(即mark to market);第二,所谓市价是报告日(当前的)的市场报价或其他估计价格。这两个特点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来说,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把估计(estimate)和重估价或后续计量(revaluation or subsequence measurement)这两个财务会计力求避免的步骤带进了会计,从
19、而动摇了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此外,公允价值会计主要指向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因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格是波动的,因此需要根据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的再确认。3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3.1 基本会计准则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一,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仍把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放在财务报告目标的第一位。这基本体现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不仅可供投资人增加持有和抛售股份决策的参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企业高级管理阶层受托经营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其中包括奖、惩和
20、人事调动),以保证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致流失,所有委托经营的企业的资产都可保值、增值。可见,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会计计量属性的自由选用,不但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而且有可能会为财务欺诈、会计作假打开一个方便之门(葛家澎,2006)0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该基本准则虽然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仍在强调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并且历史成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3.2 债务重组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对于债
21、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其具体运用为:(1)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2)当债务重组方式为债权转为股本时,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其实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认为长期投资。由此可见,该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并且涉及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对
22、公允价值的具体估值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3.3 非货币性生资产交换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但该准则明确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要求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该准则也规定商业实质的内涵,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这两个限定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通过采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来操纵盈余的行为。由于该准则涉及大量非货币性资产的公
23、允价值估计问题,特别是那些并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该准则十分强调公允价值要能可靠地计量,并且其应用指南进一步做出了下列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月乳:(1)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2)对于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
24、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上述规定实质上把公允价值的估计分为三个层次,其可靠性是逐步在下降的,特别是第三层次的估计的可靠性最差。这种分层次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一致的。但是,与它们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在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3.4 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新发布的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上,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和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允 价值 会计 问题 研究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