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论文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doc
《会计理论论文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理论论文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论文概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国际化,使得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兼顾各国经济、政治和会计职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点,会计准则国际化又不是绝对的,又有本土化的因素。本论文足我国新会计准则阐述国际化与本土化各自的体现,就两者加以比较。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涵义。国际化指的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寻求大家认可一致的内容,达到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与之相对应,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
2、的过程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也就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执行本国的经济业务。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历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即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是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我国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进程及其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921997),制定与贯彻基本准则阶段;第三阶段(19972006),构建按
3、经济业务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阶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修订17项,新颁布22项),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此次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新准则立足国情,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具有强烈国际趋同性的一项准则。我国财政部王军,在他的一篇评价新会计准则的文章中指出:“
4、新企业会计准则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准则趋同平台。我们找到了一条两者兼具、兼顾各方利益的趋同之路,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四个原则,即: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这四项会计国际趋同的基本主张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其国际趋同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我们坚持原则、积极趋同、参与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与平台”。新准则的内容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具体项目上看,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1)从结构上看,我国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位于具体准则之上,对具体
5、准则具有指导性。国际会计准则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一些具体准则,概念框架对具体准则具有指导意义。 (2)新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就是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我国在制定新会计准则时,对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的财务报告准则等做了许多研究,决定是否需要建立我国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依据我国国情,新准则在原有的基本准则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基本准则的内容和结构与概念框架基本相同,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3)在具体准则方面,我国准则的38条具体准则当中,除了对原有的16条准则进行修订之外,其余22条准则均为此次新增。新准则除了包括一般业务准则之外,还包括了涵盖金融业、农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多个特殊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理论 论文 我国 会计准则 国际化 本土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