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doc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城市职业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题 目: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学 院: 国际商务分院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班 级: 09电会3班 姓 名: 冯艳平 学 号: 096202040309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4 月 12 日摘 要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情时有发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已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亟待引起必要的重视并予以及时治理。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它不仅涉及到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治理,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为此,要全面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综合治理。
2、本文试图通过挖掘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因素及其危害性,探讨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之策。【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失真 原因 对策目 录1、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理解1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23.1主观因素23.2客观因素34、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经济的危害44.1信息失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44.2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配置54.3信息失真影响各单位的内部管理45、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55.1明晰界定产权55.2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55.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55.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55.5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6参考文献7 一、对会
3、计信息真实性的理解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般而言, 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两方面。就可靠性来说,在构成可靠性的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同时真实性也是对会计工作的主要要求。会计信息无论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在微观上可以帮助企业认清环境,保证企业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有效地调控生产经营计划,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
4、经济效益;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国家合理配置和调节社会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使有效的生产获得最佳效益。同时,真实的会计信息还可以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与其它物质资源一起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协调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规范各种经济行为。而虚假会计信息不但无法起到上述作用,还会干扰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一些企业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方法多种多样,有的以虚假的业务资料进行核算,假账真算;有的将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账册统一核算,而
5、进入私设的“小金库”;有的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等手段,将会计数据分别反映在不同的会计账册和财务会计报告上,形成“多本账”;有的直接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等,此外,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也很突出,白条入账、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人员素质差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维护会计行业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是当前会计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有关各方都不可能超脱其文化环境的熏陶而独立存在。每一个国家的会计模式在其发展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正确性是会计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论在微观方面还是宏观方面都将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必须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这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会计信息的人为失真,是有着利益驱动的作弊造假。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企业的产权主体包括个人、政府和企业,它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的动机。 这种利己动机随时有可能行为化。当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目标取向是最大限度地增值国有资产、不断扩大再生产时,地方政府和企业
7、就可能以其自身的集团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这种利益上的矛盾,不仅会造成有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对会计信息合谋造假,以便在总利润的分割中尽量增加企业和地方的份额,也会造成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会计信息合谋造假,以增加消费基金,扩大职工消费,减少积累基金,结果便是国有资产和利润被企业和个人侵蚀。2、法制建设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国家虽颁布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初步克服了无法可依的状况, 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的处分微乎其微。如在会计法中有三处提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除非在上市公司业务中造假影响巨大情况下才执行,许多企业小范围的造
8、假常常不了了之。同时,由于法制建设的不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3、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为了确保国家利益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方法。一些企业负责人作为 “领头羊”,为追求个人和企业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指使和纵容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目前企业会计人员收入和任免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的,如不按其意图办事, 往往就会被人“穿小鞋”,会被调离会计岗位或遭到其不公正待遇。因此,会计人员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将会失真。 (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会计自身的因素,如会计假设、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
9、信息随机不确定性等因素。此类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一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推理与判断。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比如,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账簿登记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内
10、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等,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可以说,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3、会计政策的不完善性和弹性。会计政策的不完善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政策不健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政策的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二是会计政策不断更改。经济不断发展,为提高会计政策的适应性,需要调整并制定新的会计政策,如用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这样会计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中;三是会计政策滞后。作为会计政策,需要在实施中根据问题不断进行修订、更新。不可能先于问题的出现而制定出所有政策,因而以会计政策为准绳的会计信息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真实。4、会计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电算化 毕业论文 关于 会计信息 真实性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