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解读(精简篇).doc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解读(精简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解读(精简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解读201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解读2016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企业会根据一些标准比如职工工作年限、年龄等确定职工的福利水平,承诺职工退休时支付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因而风险由企业承担。这是许多发达国家主要的养老金计划,我国只是刚刚将其引人,尚未成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人设定收益计划。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第13条至第19条中,对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对职工福利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算,并进行折现。其次,把折现后的金额平均分摊于职工提供服务的各个期间,计人当期损益
2、或资产成本。最后,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计人其他综合收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会计期间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了补充规定。这样,设定受益计划从确认到终止都有了准则依据,使得该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始有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设定收益计划的核算步骤多,又需运用精算假设,且有可能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因而处理较为复杂。 1、设定受益计划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在损益中确认的金额。这部分金额又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与损失。第二是设
3、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二是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即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这部分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精算利得和损失,其次是计划资产回报,最后是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如果以后精算的折现率更高或者更低、社会的医疗水平上升或者是下降、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等,都会对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产生影响,并且要将其变动部分记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2、设定受益计划的简要核算分四步。一是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二是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三是确定应当计人当期损益的金额;四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会计 准则 解释 解读 精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