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 献 综 述题 目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探讨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前进的方向。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市场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监管。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已成为当今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一些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应该设置账簿的没有设置,已经设置账簿的账目混乱,反应不出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的情况尤其突出。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披露
2、的诸多市场信息中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清晰、准确、及时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对未来的盈利预期,据此投资者才能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价,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社会公众依赖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的判断,也很难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政府管理部门依靠基层统计数据提出政策,当源泉都是错误的时候,则提出的本意是好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会计是管理的工具,为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当这个依据失去可靠性时,决策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惩治会计造假,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对会计造假现
3、象和原因的分析,探讨治理会计造假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有所裨益。(二)相关概念要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定义会计造假的概念,以及相关或者相似的概念。会计造假是指会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会计违规指的是故意虚报或遗漏金额或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事项,以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三)综述范围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搜集了对
4、会计造假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作以及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各类杂志,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进行解读。(四)有关主题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各方面给予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综述目前各学者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动因、手段、治理措施这些方面的观点,从多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二、主体部分出于会计造假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巨大,国内外对于会计造假的研究都比较多,其中国外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影响因素、舞弊的手段、危害以及如何才能发现舞弊等方面展开。(一)
5、研究背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更加符合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中规范财务报告类准则,对于财务报表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和涉及范围的扩大,要求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然而,我国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发展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严重不符,广大投资者要求扩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
6、围,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而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的主要研究(1)对会计造假动因的研究美国会计学会会长Albercht提出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他认为,企业造假是因为存在产生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因而,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造假。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Pologna提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别风险因素(道德品质和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舞弊机会、发现的可
7、能性、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上,是迄今为止有关舞弊成因的最为完善的理论。(2)对舞弊手段的研究在会计报告的舞弊技术手段方面,Besaley等(1999)发现典型的会计报告舞弊技术涉及高估资产和收入,有一半以上的舞弊涉及通过提前或虚假确认来高估收入,并发现这些收入舞弊中许多只发生在重要期间(季报或年报)。Worthy(1984)将操纵利润的大部分技术分为三类:改变会计方法、篡改管理成本和将应该包括在损益中的费用或收入在不同期间进行转移。COSO报告认为,从舞弊的技术手段来看,通常是通过高估收入来虚报利润,不恰当地披露会计信息同样也是舞弊较为常用
8、的手段。2、国内的主要研究(1)关于会计造假动因的研究目前国内关于会计造假的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益驱动。第二,则是内部治理的不完善。第三,纳税筹划的需要。依法纳税虽然是法定义务,但是公司管理当局为小集团利益着想,往往通过会计造假的种种手段蓄意调整账面利润,以达到偷税、漏税或者延迟纳税的目的。第四,个人经济利益驱动工效挂钩。第五,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第六,造假低成本。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数据(娄权,2003)和浅析财务舞弊和审计监管(赵勇佳,2008)这两篇文章都指出利益的驱动、公司的内部治理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动因。利益驱动又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为了争取
9、高价发行自己的股票,公司准备上市之前通过造假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从而确保公司连续盈利三年,达到上市要求,制度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和门槛越高,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是是为了保持或者获取增发新股的资格,进行融资,避免ST、PT或者退市,达到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双赢;最后是中国上市公司有别于国外公司的,就是大股东控制,疯狂牟利。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生造假的公司,其法人股比例更高,流通股比例更低。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董事会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生舞弊的公司,其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更高。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大多数上市公司即食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往往是
10、在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的领导下,权利没有相应地落实,一方面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像一个装饰。而中美会计报表粉饰比较研究(卓文燕,2004)指出纳税筹划、工效挂钩制度也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很重要的动因。文章指出公司管理层往往通过粉饰会计报表等种种手段,蓄意调整账面利润,调减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偷税、漏税和延迟纳税的目的。文章还指出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达到个人和小团体经济利益的满足,利用权职之便,谋取私利。另外,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汪柏珩,2010)则强调会计人员主观上的一些因素也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之一。文章指出主观上
11、,一方面有的会计人员丧失独立性,没有遵守职业操守,业务素质和水平较低。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影响公正性,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也是企业或单位经营管理层的成员之一,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放弃,而得到这一切的前提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企业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志和任务,不论对错,否则就会被降职,乃至被辞退。从而就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或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又或者是“唯上是从”,丧失独立性,没有遵守职业操守,没有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肆意伪造事实、篡改财务数据,公然欺骗公众、舆论和政府部门。我国上市公司会
12、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王艳梅,2007)一文还指出造假的低成本助长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目前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较小。此外,国家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惩治会计造假的规定处罚过轻,违法的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2)关于会计造假手段的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段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手段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造假。第二,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造假。第三,借助地方政府
13、补贴,美化经营业绩。第四,虚构经济业务舞弊。第五,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贾鑫,2009)、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对策研究(李永泉、李婧华,2007)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王艳梅,2007)都认为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借助地方政府补贴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具体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
14、议定价,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透析(侯艳蕾、翟英敏,2006)则提出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进行造假。企业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让许多企业达到上市标准。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的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关于治理和整顿会计造假问题的对策研究目前我国关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
15、方面。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第二,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第三,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第四,强化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第五,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第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汪建新,2008)和浅析杜绝会计造假(马秀丽,2009)都认为加强内外部的监管,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是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王清炜,2010)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刘红英,2009)则认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更是解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关键。文章认为应该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
16、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已出台的相关规范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相对于国外的研究现状而言,国内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笔者拟通过从动因、手段、危害以及对策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会计造假的动因大致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两方面均为舞弊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段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在上市公司会计造
17、假的治理中有关方应注意从公司利润的构成分析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从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关系分析是否有“白条”利润;从会计政策的改变分析公司是否有人为调节利润;从往来账项变动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及其风险;从利润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与同行业对比分析公司经营状况;从有关指标对比看有否不确认或少确认费用以虚增利润;从公司会计信息披漏的充分性了解公司的未来发展实力。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等财务信息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鉴于这种特殊性,因此,在对会计报表等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善于捕捉投资机会,对投资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使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更重要的还要懂得如何对会计信息进行
18、有效地鉴别,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从而拨开会计数据朦胧的“面纱”,看清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四、主要参考文献1 梁树富,方园,吴懿欣.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0,(2):241-242. 2 王茜.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0.1-52.3 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1-60.4 汪柏珩.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0,(7):243-244.5 王清炜.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财经界,2010,(6):166.6 吴家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
19、经济信息,2010,(8):118.7 郏宝云.试析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J.现代经济,2009,(9):85-86.8 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4):27-34.9 贾鑫.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J.学术观察,2009,(2):6-7.10 康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探讨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9.1-47.11 赵明,侯景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J.会计之友,2009,(19):46-47.12 马秀丽.浅析杜绝会计造假J.现代商业,2009,(9):184.13 刘红英,李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
20、9,(11):189-193.14 蒋金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探悉J.财会探析,2008,(12):337-338.15 赵勇佳.浅析财务舞弊和审计监管J.财会探析,2008,(10):255-256.16 汪建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J.财会探析,2008,(2):346-347.17 康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5):94.18 王艳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1-40.19 李永泉,李婧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论坛,2007,(18):86-87.20 陈爽.我国上市公司财
21、务造假案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45.21 蒋琳玲.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J.经济师,2006,(5):84-91.22 侯艳蕾,瞿英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透析J.经济与管理,2006,(7):71-73.23 卓文燕.中美会计报表粉饰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5):101-102.24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3,(7):27-31.25 Shawver Todd A,Shawver Tara J.Predicting Management Fraud in IPO CompaniesJ.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2009,(11):22-26.26 Albrecht W.Steve,Albrecht Chad,Albrecht Conan C. Current Trends in Fraud and its DetectionJ. Information Security Journal: A Global Perspective,2008,(17):2-1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