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部级优课).ppt
《《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部级优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部级优课).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亥革命,隆裕太后,宣统皇帝,孙中山,袁世凯,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以称之为 中国的“光荣革命”。伦敦泰晤士报的社论(1911年),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发行的辛亥革命纪念明信片,材料一:,探究:(1)请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低烈度”的具体表现!,第一篇 起义与逊位:一场低烈度的革命,材料二:11月下旬,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人民版历史必修一,P51,武昌
2、起义打死了一些人。在湖北省之外,有8个省是靠武装起义打下来的另有5个省是和平独立。不过,8个武装起义的省,加上上海,也没有死多少人。湖南省起义一共才打死4个人有的省根本就没有打死一个人。杨天石辛亥革命若干问题辨识,材料三:,代价小,胜利快,人民版历史必修一,P51,探究:(2)请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低烈度”的原因!,从湖南、陕西、江西(10月22、23日)开始,时未逾月,全国便有13省独立,而策动独立的主要分子往往不是革命党,而是各该省内,由立宪(保皇)党所掌握的民意机关咨议局无用的满族王公应付不了,清廷乃召回已被摈斥的袁世凯来撑持危局,而袁氏则养寇自重一面“进剿”,一面又与革命党人私通款曲
3、。他向武汉三镇反攻,也只取二城,留个武昌给黎元洪、黄兴这架两头马车去慢慢拖延。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P384,材料四:,革命党力量小、立宪派参与革命、清廷无力应付、袁世凯养寇自重、革命各派的内部矛盾,第一篇 起义与逊位:一场低烈度的革命,民国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对话对出来的紫禁城里的惊恐、保皇派的荒唐、立宪派的稳健、革命党的激进、北洋派的实用这众多支流,在一片喧闹中各有目的却殊途同归,最终达成共识 傅国涌对话与共识:谈判桌上出生的民国,第二篇 对话与妥协:一个共和式的政体,隆裕太后,孙中山,袁世凯,【合作探究】,(1)武昌起义后,清廷为什么要起用“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的袁世凯?(2)对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建立 课件 部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