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寺庙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寺庙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2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2第二节 编制依据2第三节 景区性质3第四节 建设范围及建设重点3第五节 编制的原则3第六节 报告内容摘要4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5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5第二节 社会经济基础6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6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6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四章 项目旅游资源支持系统分析11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11第二节 项目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4第五章 客源市场分析19第一节 客源地背景分析19第二节 客源市场选择20第三节 项目区旅游容量21第四节 客源规模预测22第六章 项目的主题定位和创意构思22第一节 项目的主题特色22第二节 建设区形
2、象创意25第三节 项目的主题确定29第七章 建设方案的确定30第一节 功能分区及景点布置方案30第二节 项目设计方案31第三节 开发建设模式方案32第八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33第一节 生态园林建设33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33第三节 景点建设36第四节 服务设施建设37第五节 环卫工程建设37第九章 环境保护38第一节 环境保护的原则38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目标38第三节 环境保护分区39第四节 环境保护措施39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0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40第二节 投资估算41第三节 资金筹措42第十一章 建设工期及实施计划42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43第一节 经济效益43第二节 社会效益4
3、3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45第一节 结论45第二节 建议45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XX省XX县XX寺综合旅游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单位:XX省XX县发展计划局项目实施单位:XX省XX县旅游局法人代表:XX第二节 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关于利用国债加强西部落后边远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会议精神;2XX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XX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7XX省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旅
4、游总体规划;8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行业建设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第三节 景区性质旅游功能: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访古朝拜。旅游主题:青藏高原莫高窟、生态园林休闲区第四节 建设范围及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范围为XX省XX县XX寺区,面积为200亩。重点进行生态园林、景点、道路、供水等建设。第五节 编制的原则1经济可持续性原则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注重谋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并最终体现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生活水平整体提高。项目建设应以追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一致的长远可持续的弹性发展为最终目标。2因地制宜,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XX寺作为生态旅游区,要充分保护其优美的自
5、然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工程基础,不破坏生态资源和环境。3坚持安全、自然,并适当超前的原则建设的标准既要坚持自然、安全,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使规模和标准到位,满足旅游大发展的要求。4景观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道路选择应依山就势,根据景观需要,有藏有露,要求路不回游,起伏有韵,错落辗转于景区,与游览趣味紧密结合,并注意路面的特色。第六节 报告内容摘要1XX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较好、开发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尚未开发建设,影响了全县旅游业的大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将拉开XX县旅游业大发展的帷帐,将极大地促进XX县乃至XX省的旅游业发展,并将有较大的扶贫和环保作用。 2项
6、目建设内容包括四级砂石路4km、步行道890m、爬高台阶10处、大门及停车场各一座,并进行景点维修建设;建设生态园林100亩及其供水,修建公共厕所等。3建设工期1年,2003年1-12月。4项目总投资253.42万元,其中生态园林建设4.00万元、景点建设7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03.82万元、服务设施建设62.70万元。项目申请国家债券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自筹53.42万元。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西倾山北麓,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介于东径10108401020840,北纬353920361000。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和贵德县相连,
7、南与同仁县毗邻,东北与化隆县相望。土地总面积1647km2。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区县,境内山大沟深、坡陡。土地零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申宝山,海拔4614m,最低点为XX河口海拔1960m,县境内主要山脉有申宝山、扎马山、戈尕山、折尕里山和尼让山等。由于深居内陆,地处XX高原和XX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主要是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干旱少雨而集中,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350-495mm,58%-63%的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为2650-2900个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51-154万千卡/cm2。在作物生长期内,0
8、以上积温达1500-3400;无霜期59195天,年蒸发量为1923mm;年平均风速为1.9m/s。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是XX省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XX县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境内流程长达XXkm,XX河流程23km,还有吉利、奴布、德尤尖巴、尕布、安中、格曲、加让、羊江、昂拉等河沟。河水流量在0.12m3/s以上河沟有9条,总长度235.6km,年径流量达17569亿m3。集水区面积1714km2,年径流量达1.7569亿m3,相当于年降水量的25%。全县河水大部注入黄河,利用率低。第二节 社会经济基础XX县隶属XX自治州,土地总面积为257.09万亩。全县辖12个乡镇
9、(其中2个镇)、79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乡村人口XX万人,劳力XX万人,主要民族有藏、回、汉、撒拉和土族等。200X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014.7万元,其中:农业2217.3万元,牧业总产值2512.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91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20.5万元。境内公路里程246公里。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我国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迅速崛起,是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的外向型朝阳产业
10、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基于此,XX省根据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未来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决策,提出了“在2010年前把XX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大避暑旅游基地,在2020年左右把XX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特色生态旅游区和避暑度假旅游区,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要实现XX省旅游新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客观上要求XX省各旅游景区(点)各具特色、共同发展、全面繁荣,以促成XX省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XX县处在XX省最重要的黄
11、河谷地旅游区,是XX省黄河旅游线上区位优势明显的重要结点。XX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前景良好。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旅游业发展起步,并显示了良好的经济作用。但由于景区开发建设集中在距县城73km的以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李家峡水电站为主的西部,致使以县城为中心的东南区域虽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却未得到开发建设,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严重影响着县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XX县迫切需要推出在全县旅游大市场格局中具有名牌支撑效应,对本区经济具有引爆启动作用的旅游项目,以便拉开本区旅游大开发的帷幕,为旅游产业化积累新经验,树立成功的典范,引导全区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形成
12、有重点、高起点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气候,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富有活力的开放大环境和发展新机遇。XX县XX寺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区区位优越,距县城4km,区内既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石窟,又有极具特色的丹霞地貌,还有传奇色彩的宗教文化,加之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开发成休闲、度假式的生态园林地,是一处集访古、朝拜、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通过创造“高原莫高窟”和“生态园林”特色,在XX县旅游市场中树立新的名牌优势,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XX县未来经济发展中新的活力增长点,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腾飞。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需要旅游业
13、是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高增值、高创汇、高效益特征的新兴优势产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人均实现利润指标均高于一般的物质生产部门;赋税贡献率大,富裕各级政府;增加外汇收入;改善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回笼闲置货币,刺激消费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树立旅游地形象,提高旅游地知名度;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正因为如此,在人类社会走向21世纪的最后10年之初,旅游业以惊人的步伐,悄然崛起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20世纪“经济巨人”。
14、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旅游业新增价值占全球年新增价值的5.9%,年赋税占全球所有企业赋税的5.6%,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中,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1/15。这些都说明,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方兴未艾,而且由于旅游资源可永续利用,人类社会追求永恒进步和文明等因素作用,它还将成为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无限广阔。综合开发建设XX县XX寺综合旅游项目,是适应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跟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的重要举措,对促进XX县甚至黄南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是XX县城旅游建设的必要XX县地处XX省黄河谷地旅游区,在XX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来说,
15、县域旅游重点围绕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李家峡水电站,而广大的县城地区旅游业几乎为空白。由于长期的旅游开发意识淡薄,资金缺乏等原因,其旅游开发建设还不突出,增强县域的旅游发展已成为势在必行。而这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县域旅游总体形象不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少而粗放、城镇游憩功能不足等弱点。目前,县城区及周边的旅游景区景点不但数量较少,且很不成规模,除了为数相对较多的林外,剩下的多是人文景点,特别是缺乏适应当代城镇居民休闲度假需求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景区景点,这与XX县的形象和旅游发展要求格格不入。时下XX县城居民周末休憩无旅游目的地可选,坎布拉、李家峡较远,附近又无景区可去,这已不能适应日益多样化的
16、县城居民的旅游需求,因而迫切需要在XX县城内或附近尽快开发建设能适应XX旅游形象的,满足县城居民高品位需求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景区(点)。XXXX寺综合旅游项目正是根据目前XX县旅游发展的现状,高位切入,必然会在今后旅游精品环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XX旅游形象塑造的必备景区,开辟县城旅游发展的“先河”。3、是XX县旅游业联动发展的需要XX县虽有一定的旅游景区景点,但其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功能单调,且由于历史发展、旅游意识、经济条件及交通制约等原因,客观上形成了旅游总体格局耗散,区域内景区(点)联系不强,难于组织成有较高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更不用说旅游精品,特别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旅游发
17、展“增长极核”,旅游发展的凝聚力和规模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使得XX县旅游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速度缓慢。为了克服以上不足,XX县应根据市场需要,“实行旅游项目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体量大、竞争力强、适应现代旅游需求、配套完善、回报率高的旅游产品”,选择具有“极核”作用的旅游景区优先开发,以形成XX区域旅游的中心,并带动周边景区(点)的旅游发展,形成区域旅游“联动效应”和“规模效应”。XXXX寺综合旅游项目作为XX县首次贯彻全新旅游开发意识的项目,必然以其先进的开发理念、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设计、配套完整的旅游设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齐备的旅游功能,担当起XX县旅游发展增长极核的重任
18、,成为县城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所以,开发建设XXXX寺旅游区项目有利于加强XX县域内景区(点)间的联系,发挥关联作用,形成XX县区域旅游联动效应和整体发展优势。第四章 项目旅游资源支持系统分析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和汽车、石油工业并称为世界最大的三大产业。90年代以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使国际国内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已成为促进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国内游客达7.19亿人次,入境游客达72
19、79.56万人次。外汇收入达140.99亿美元。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大国迈进。(二)XX省旅游业发展现状XX省旅游业始于1982年,经过多年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黄金周”假日经济的兴起,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机遇。200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78.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接待海外旅游者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全省旅游总收入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创汇9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9%。游客和旅游经济收入增长率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呈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三)黄南
20、州旅游业发展现状黄南州把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列入全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旅游规划建设,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旅游企业,加快硬件设施建设,随着住、行、通讯条件的改善,澳、美、德、法、瑞士等国和国内及港、澳、台的游客纷纷闻名而来。目前,与国内24家旅行社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黄南州把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诱人的人文景观加以精心规划,重点培育,吸引了20多万国内游客和近4000名外宾来黄南旅游,全州的旅游业净收入达480多万元,旅游业发展前景巨大。(四)XX县旅游业发展现状1、XX县旅游业发展现状XX县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成立旅游局以来,
21、旅游业呈现出迅速崛起发展之势。现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李家峡水电站等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框架,旅游接待设施也有了一定基础,已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客源市场。全县已拥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宾馆、饭馆。全县除星级饭店外,社会餐馆遍布。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有旅行社1家,具有开展大型旅游活动的经验和能力。能够适应旅游需求。旅游硬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近年来投入资金用与改善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使主要景区的水、电、路、通讯等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旅游人数、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旅游人数5.8万人,门票收入80万元,旅游收入2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较大。已初步具备了二条旅游景点线:一是以坎布
22、拉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包括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多彩的植物景观及丰富的民族风情等。二是以李家峡水电站为主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包括水电现代工程、湖光山色,是集度假、休闲、垂钓为一体的旅游点。虽然XX县旅游业的发展较全省其它地方而言,走到了前面,但总体而言,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低层次的开发利用。2、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支撑XX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加之国家投入也不足,导致XX县旅游开发不足,产业规模小,没有发挥出巨大带作用。所以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旅游开发的根本因素。“大交通”不畅,旅游可进入性差本区
23、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可进出性较差,成为旅游开发的客观障碍。对旅游地的感知距离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研究,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范围内。乘车时间是目前游览区吸引国内游客的主要障碍因素。旺季短、淡季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旅游季节较短,每年只有5个月的旅游旺季,客观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市场开放的政策不尽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不活,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大,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面貌没有显著改观。旅游从业人员规模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缺乏旅游业是以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寺庙 综合 旅游 开发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