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1、适用范围根据国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中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相关要求,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事故油池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编写依据2.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2.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2.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2.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2.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2.7 施工现场临时
2、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2.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2.9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网建设部分(试行); 2.10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 国网(基建/2)173-2015;2.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网(基建/3)187-2015;2.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2.13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变电工程 (2014版)2.14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Q/GDW10248-2016)2.15
3、建筑施工手册 (第五版);2.16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17本工程施工图纸。2.18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2.19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2.20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3、项目概况3.1工程项目概况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为一新建工程,站址位于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山湖村东南侧,场地0.000标高为85国家高程基准20.7m。本工程附属生产建筑为事故油池。事故油池采用全地下布置,体积为118m3,宽为5.9m,长为12.9m,开挖深度为4.8m。3.2
4、场地工程地址条件3.2.1地层结构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及勘探结果,站址区主要分布的地层由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与下伏三叠系灰岩构成,站址区表层分布有厚度不均匀的耕植土。现将勘探深度内的地基土分布情况描述如下:层耕植土(Q4ml):杂色,结构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植物根系。该层在站址区大部分布,一般厚度0.51.0m。层粉质黏土(Q4al):灰黄色,湿,可塑偏软可塑。该层在岗间洼地有分布,一般厚度0.45.7m。 层黏土(Q3al):灰黄色,稍湿,硬塑,局部坚硬,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灰白色高岭土,下部含有少量碎石,局部混强风化页岩块体。该层在站址均有分布,一般厚度0.55
5、.6m。 层含粘性土碎石(Q3al):杂色,稍湿,稍湿中密,主要为灰岩溶蚀、风华破碎层,该层含有大量孤石、块石,粒径不等,大者可达13m。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局部为页岩,含量约40%60%。该层在站址区局部分布,一般厚度0.54.1m。 层泥岩(T):灰褐色,强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局部与灰岩互层。站址东北侧分布较广,站址西南侧分布较少,局部呈薄层状分布。 层灰岩(T):青灰色,强风化,碎屑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表层溶沟、沟槽发育,局部充填0.20.5m不等的粉质粘土薄层,岩芯呈碎块状,敲击声哑,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裸露。该层在站址区大部分布,一般厚度0.53.6m。 层灰岩与炭质页岩互
6、层(T):灰岩青灰色,中风化,碎屑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炭质页岩灰黑色,中风化,泥质结构,页理构造,易污手,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稍发育,敲击声脆,岩芯呈短柱、长柱状。该层在站址区均有分布,未揭穿。 、层三叠系殷坑组灰岩岩溶地质现象较为发育,地表局部基岩露头哟哟溶蚀特征。根据可研阶段的钻孔勘察情况及物探结构,站址西北侧基岩发育有若干深部破碎带,其形态可能为溶沟、溶槽等。后通过实施钻探后发现0.00.4m以上为强风化灰岩,表层溶沟溶槽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0.20.5m不等的粉质粘土薄层,其下为中风化灰岩与炭质页岩互层,岩芯较完整,无明显溶蚀现象,局部存在小规模节理裂隙较发育带。4、安全技术方案
7、本工程事故油池图纸设计为地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筏板基础,位于站区西北侧,体积为118m3,宽为5.9m,长为12.9m,开挖深度为4.8m,底板为500mm厚C30钢筋混凝土,其下部为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油池池顶标高为+0.10m,场地0.000标高为85国家高程基准20.7m。根据图纸设计要求,事故油池设计开挖深度为4.8m。考虑到移交场地场平阶段需要将场地上部堆土外运,为保证基坑开挖放坡安全,基坑开挖拟采用先降低开挖场地标高(首先在场平施工阶段将场地标高降低为-0.3m位置),后放坡开挖的方式施工。因此,本工程事故油池实际开挖深度为4.5m。4.2 具体施工措施4.2.1
8、施工准备(1)将标高水准点依据建设单位给定的高程点引入施工区。根据设计院给定四个的控制坐标点和水准点A1、A2、A3、A4,按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置要求,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站区控制点、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并做好轴线控制的校核。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砼浇注并以钢柱作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2)图纸会审及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的报审。熟悉施工图纸及地质情况,完成图纸会审,了解地下管线情况,制定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安排工期计划,开工前及时完成报批手续。(3)落实施工机械、人员调配。开工前做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准备好施工用料,
9、并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堆放;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安全、质量保证体系。(4) 检查挖土及运输机械的准备情况,进行施工前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序号设备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能力备注1全站仪KTS-442L 1完好2水准仪 DSZ11完好3挖掘机DH220LC-72600m3/天完好4自卸车斯太尔820t完好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5)现场准备对于站内建构筑物定位,轴线和标高从基础轴线桩引出,基础轴线桩应离开基坑边缘2.0m,并用钢管搭设围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触碰。基础轴线、标高及开挖灰线应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复核无误后,方可
10、进行基坑开挖。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前应清除现场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根据基坑开挖位置、顺序、弃土地点等现场实际情况,在机动车辆运行道路的入口、转弯及交汇处按有关安全技术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4.2.2基坑开挖事故油池实际挖深为4.5m,开挖出的土方集中堆放,用彩条塑料雨布及时覆盖防止雨水,放坡系数为1:1(详见土方开挖附图)。开挖应自上而下水平分层进行,每层300mm左右,边挖边检查基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开挖距设计底标高300mm时,通知设计及监理方验槽后,采用人工开挖清理,严禁超挖。基坑开挖经验槽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临时性控方边坡值表土的
11、类别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土方放坡开挖时,应严格按照放坡比例开挖施工,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雨季施工时,对于已开挖完成的坡面,用彩条塑料雨布及时覆盖、固定,以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坡面塌方,在基坑底部的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的四角
12、设置临时集水井,使基坑底部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排水明沟宜设置在基础垫层边400m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300mm。排水明沟地面应比挖土面低300mm-400mm。对于基坑四周距离开挖侧1000mm位置用钢管搭设一道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第一道横杆离压顶高度为600mm,第二道横杆离压顶高度为1200mm,在其底部用木工板设置一道不低于180mm高度的挡脚板,施工时该段挡土墙纵向两端头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牌,禁止人员在护栏内部走动,以减少对于基坑顶部的扰动,避免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顶部坠物伤人。基坑开挖至距基坑底部30cm高处时通知有关单位人员验槽,验槽
13、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禁止超挖。开挖至基坑底部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筏板基础施工。局部超深位置应与设计沟通及时处理,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人工修边前应该用挖机将机械开挖过程中留下的凸出土边顺坡度方向修理平整,以免风干开裂、脱落伤人。连日阴雨天和连日阳光暴晒天施工时,用彩条布将基坑边坡进行覆盖,避免由雨水渗透引起塌方和阳光暴晒引起边坡坑壁松动滑落伤人,基础施工完后应该及时回填作业,以减少深基坑安全风险。基坑基坑开挖时应设置安全围栏和安全警示牌以及供施工人员上下专用的防滑爬梯。安全围栏设置:基槽上口边缘内侧1m处加设钢管硬质围护,钢管入土至少1.0m,出土高度1.20
14、m,0.60m和1.20m处加设两道横向水平杆并悬挂警示标识标牌。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正值雨季,基坑开挖全过程现场应该做好排水措施,挡水坎设置在地表面基坑上边缘外侧0.3m远处,然后在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层四周及时设置排水明沟,并在基坑转角处设置集水井,使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及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沟道宽0.2m,深0.3m,沟道至基坑边坡设2%的泛水,并在沟道转角的地方设集水井,集水井不小于303050cm(深),用水泵将水就近排出站外,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当基坑地基局部出现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勘察、设计、监理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工程施工 安全技术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