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1简述题要点.doc
《国际关系史1简述题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史1简述题要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起因及过程。 基本原因:宗教对垒和领土纷争;直接原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 (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 (2)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 (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本内容。 (
2、1)1648年10月24日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 (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主要内容) 3、简述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 4、简述三次英荷战争。 5、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背景:由于婚姻关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路易十四都拥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且西班牙是一份丰厚的遗产。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逝,其遗嘱要求西班牙务须保持完整并由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如路易十四拒绝,再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儿子继承。路易十四接受了这份遗产,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肯轻易放弃,事情到了非战争不能解决的地步。 (2)1701-171
3、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整个欧洲分裂成两大阵营。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为一方,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组成反法同盟,并得到了勃兰登堡、葡萄牙和萨伏依的支持。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3)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浦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3)评价: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着崇高的宗教目标,意识形态之争被排除在战争之外。这场战争是“第一场很少带有宗教色彩的战争,是第一次主要为商业和海上霸权
4、的利益角逐的战争,是英国人第一次慷慨地用在欧洲政治上的战争,是第一次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通过战争,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6、简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结果:加强了英普实力,削弱了法奥。7、 简述美国独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8、 简述美国独立后的外交政策。 1783年9月3日,英美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美国独立后对外政策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
5、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近赢得的独立。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旧很严峻,它的北面、西面被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着,边界(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问题)、密西西比河航运、纽芬兰捕鱼权、贸易特惠等问题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问题。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对外政策。(1)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其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其实质“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该思想的产生过程)孤立主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三个基本特点是: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
6、洲事务,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所谓“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孤立不是绝对地与外界隔绝,也不等于在经济上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经济上的孤立与资本主义的外向性要求相抵触。刚刚独立的美国一方面由于国力弱小、羽翼未丰,无法与欧洲列强搞实力外交,另一方面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维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以便在与欧洲列强的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而对于美洲和亚洲则是积极的干预和扩张。孤立主义在以后的美欧争夺中常常成为美国排斥欧洲列强的工具,它不只包括消极的战略防御,也包括积极的战略进攻。在美国漫长的对外政策史中,孤立主义常常与“不结
7、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海上自由”等一系列口号联系在一起。(2)扩张主义扩张是贯穿美国队外政策史的最明显、最永恒的主题。美国独立不久后就开始了它对外扩张史上的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1803年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1810年和1813年进占佛罗里达等事件是美国独立后大陆扩张时期最初阶段的主要内容。驱动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和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商业精神与重商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本国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使来到北美的盎格鲁?撒
8、克逊人自认为血统高贵,他们以“上帝的选民”自居,相信他们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是上帝赋予的使命。美国人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与刻苦勤俭的清教主义结合在一起,锻造出了美国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统一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在美国对外扩张的历程中不时闪现。9、 简述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失败的原因。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的打击起初是沉重而有效的。但是,一项政策战略上的成功需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实施的战术的保障和支撑。拿破仑拥有大陆,这使他有可能以整个大陆的资源同英国对抗,但是推行大陆封锁政策的前提就是大陆的绝对统一,因为不完全的封锁等于没有封锁。因此,拿破仑所建立的“大陆封锁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诸多困难,也
9、预示了其失败命运。首先,大陆的工商业在封锁初期的确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英国的反封锁使大陆的对外贸断绝,工业缺乏原料,商品找不到市场,大陆工商业逐渐萎缩。相反,英国起初虽然遭受了损失,但它毕竟占有着巨大的海外市场,只要扩大与美洲、澳洲、非洲和南亚的贸易,就可以弥补在欧洲的损失。其次,运输业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人们一向依靠的近海运输被英国人封锁了,欧洲不得不重新求助于古老的陆上通道。陆上运输在古代尚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却难以支持一个巨大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第三,法国经济落后于英国,没有能力生产出大量和英国商品一样物美价廉的商品占领欧洲大陆市场,从而使大陆封锁失去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单靠军事手段并不能有
10、效地防止英国商品走私渗进欧洲大陆。法国的征服和占领又激起了别国人民对拿破仑帝国的反抗。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大陆联盟体系。10、 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1)1814年9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长达10个月之久的维也纳会议。除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大国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相互妥协达成协议,于1815年6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是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标志。(2)欧洲各国通过这次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
11、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因此,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大国们妥协退让的产物,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该体系中矛盾重重,尽管大国后来极力维护这一体系,可它还是没能阻挡住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的冲击,1848年维也纳体系瓦解。11、 简述维也纳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 12、 简述普法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及其结果。13、 答:(1)19世纪上半期的德意志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邦,由十几个大小国家组成,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给德意志诸国,尤其是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北方诸国以很大的影响,北方诸国要求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即位,启用俾斯麦为宰相,开始致力于德意志的统一
12、事业。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奥军队战胜丹麦军队,取得了胜利。1866年6月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七个星期,普军在萨多瓦大败奥军。1867年北方德意志联邦正式成立,德意志北部地区实现了统一。(2)一个趋于统一的德意志就要崛起,法国感到了来自德意志的真正威胁,阻止德国统一成为法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进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借助西班牙王室发动政变之机,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面对经过改造和屡次炮火洗礼的普鲁士军队显得一点战斗力都没有,1870年9月2日,在色当一役中,法军大败。(3)普法战
13、争的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获胜。1871年5月10日,德意志与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俾斯麦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德意志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3、简述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答: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向欧洲强国迈进。普法战争中法国遭到普鲁士的沉重打击,战败割地赔款,实力受损。(1)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德意志外交政策把孤立法国作为其首要目标。为此,俾斯麦积极进行外交活动,在1873年10月促成俄奥德三国订立协议,史称“三皇同盟”。但是三皇同盟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外部有英法等
14、国的猜忌,内部矛盾重重。1874年“东方问题”的出现并激化,恶化了俄奥的同盟关系。 1878年6月13日柏林会议召开,俾斯麦企图利用柏林会议促成柏林成为欧洲事务的中心,进一步孤立法国,于是充当起调停欧洲其他列强矛盾的角色。然而,聪明的英国人却借这次柏林会议和德国人调停的机会沉重地打击了俄国人,俄国外交在柏林会议上的失败使俄德关系迅速恶化,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俄奥、俄德关系恶化,俾斯麦开始考虑与奥匈结盟,就在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西辞职的前期,于1879年促成了俄奥军事同盟的建立。但是俄奥同盟的建立没有给俾斯麦带来安全感,为了防止法俄结盟,俾斯麦积极接触俄国,要求与俄国进行谈判,征得俄方同意,俾斯麦把
15、奥匈拉进了谈判的行列。奥匈原本打算联英或联俄,但是英国自由党格拉斯顿取代保守党狄斯累里组阁,其在“东方问题”的立场是绝对不支持土耳其,不与奥匈结盟,摆在奥匈面前的就只有联俄,于是接受俾斯麦的建议参加了与俄国的谈判。三国于1881年6月18日在柏林签订协定,恢复了1873年的三皇同盟关系。德奥军事同盟以及俄奥俄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开始建立起来。(2)为了巩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外交体系,俾斯麦开始将注意力移向南方国家意大利。1870年的普法战争,意大利从中受益,得到了罗马,并以罗马为首都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以后的意大利在外交活动中没有作为。十九世纪的后半期列强纷纷向经济落后地区扩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关系 简述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