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doc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时数:72学时 理论36 实验36课程学分: 3先行课程: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适用专业 :高职三年制护理专科参考教材: 1.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主编:王惠珍)2.急危重症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主编:周秀华)3.急症与急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主编:陆一鸣)4.急救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主编:陶虹)5.危重症护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7(主编:王志宏 )一、课程性质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
2、、护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主要以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为主要内容。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本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讲授一些有关内容的最新进展与观点。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掌握常用的急救和监护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二、 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科室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院外、急诊科、ICU常用急救技术。(二) 职业技能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 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急危重症护理操作。(三) 素
4、质养成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 备注第一部分 理论:绪论2讲授实践:无0无第二部分 理论:院前急救 2讲授实践:无0无第三部分 理论:急诊科管理2讲授实践:无0
5、无第四部分 理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4讲授实践:心电监护4实训第五部分 理论: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2讲授实践:心肺复苏4实训第六部分 理论:常见各系统急症 6讲授实践:无0无第七部分 理论:严重创伤 4讲授实践:无0无第八部分 理论:多器官共能障碍综合征 2讲授实践:无0无第九部分 理论:急性中毒的救护 6讲授实践:洗胃技术4实训第十部分 理论: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2讲授实践:无0无第十一部分 理论: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 2讲授实践:无0无第十二部分 理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2讲授实践: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4实训实践:除颤术4实训实践:呼吸机的使用4实训第十三部分
6、理论:常用的救护技术 6讲授实践:吸痰术4实训第十四部分 理论:机械通气2讲授实践:0无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 绪论第一节 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的概念;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研究范畴、学科特点与要求(二)主要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 定义: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
7、,提高生命质量 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病救护、灾难救护、战地救护、中毒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三)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节无四、 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的概念;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8、,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 救网络。(二)主要内容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普及社会急救;完善卫生法律法规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科学管理急诊科工作;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战地救护(三)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节无四、 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部分 院前急救第一节 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
9、要求 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熟悉:院前急救任务的重要性、特点;转运与途中监护。 掌握:1. 院前急救的原则; 2. 现场救护要点; 3. 急救技术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院前急救的原则;(二) 教学难点:现场救护要点;院前急救转运与途中监护。三、 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 1.概念:广义是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有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 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是从事专业急救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的医疗活动。(二)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节
10、院前急救护理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熟悉:院前急救任务的重要性、特点;转运与途中监护。 掌握:1. 院前急救的原则; 2. 现场救护要点; 3. 急救技术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院前急救的原则;(三) 教学难点:现场救护要点;院前急救转运与途中监护。四、 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现场评估:环境评估;病情评估;初步评估;进一步评估。 2.急救护理措施:紧急呼救;检伤、分类和分流;现场救护要点;转运与途中监护。 3.院前急救物品 4.灾难现场救护 5.灾害急救的特点:时间性强;任务繁重;伤情复杂;工作条件差。 6.灾害急救的流程:现场急救、分检
11、与运送(脱离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急救转运); 院内急救(抢救室全面评估与诊断多发伤救治)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是指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灾难救护 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地震灾害;水灾急救;火灾急救;交通事故;矿难 急救;急性放射性损伤急救;(二)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三部分 急诊科管理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1.急诊科设置、管理; 2.急诊科的组织结构; 3.仪器设备维护。 熟悉:1.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2.急诊护理工作
12、。 掌握: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急诊科的主要制度(二)教学难点: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三、主要教学内容(一)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1.定义: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2.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忙、多学科性 3.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的设置有两种:一类是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另一类就是独立于门诊部的急诊科。 预检分诊处(急诊病人就诊第一站);急诊专科诊室;急救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清创室;治疗室;隔离室;辅助科室。(二) 急诊科的管理(三)急诊分诊 1.急诊科的设置 2.急
13、诊科的设置有两种:一类是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另一类就是独立于门诊部的急诊科。 3.预检分诊处(急诊病人就诊第一站);急诊专科诊室;急救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清创室;治疗室;隔离室;辅助科室。(四)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四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第一节 概述(4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熟悉:ICU的设置与管理。 掌握:重症监护中体温、循环功能、脑功能及呼吸功能的监护技术。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ICU设置与管理;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方法、意义。(二)教学难点: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方法、意义。三、主要教学内容
14、(一)概述(二)ICU的设置与管理(三)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四)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内容 心电监护(4学时)实训内容(步骤):1.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心电监护技术。2.实践条件要求:心电监护仪、电极片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急救实训室评估:1)转抄医嘱于生命体征单或特护单。2)至病房核对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说明使用心电监护的原因以及目的。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皮肤情况、心理状态等。4)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准备要求: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1)性能良好的心电监护一台。3)备物:上机时:75%酒精、棉签、电极片35片、黄色垃圾袋一个、接线板。撤机时:松节
15、油、纸巾若干张、黄色垃圾袋一个。监护:1)将监护仪连接电源,开机检查性能完好。2)核对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解开衣服,暴露病人胸部,酒精棉球擦拭相应部位皮肤(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将电极贴于相应部位,遮盖病人胸部。3)血压袖带绑于病人肘窝上两横指,扪及搏动处。 4)血氧饱和度仪夹于病人手指或脚趾上。5)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导联、振幅,调节报警上下线,根据病情制定测血压的频次。停机:1)遵医嘱停机,停用时先向病人说明。2)先关机,再断开电源。3)取下电极、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等。4)清洁皮肤,协助病人穿衣、整理床单位及用物,记录并签名。4.其他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中的注意事项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6、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五部分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一节 心搏骤停(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复苏后的转归。 熟悉: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掌握: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单(双) 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复苏后的重 症监护内容,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二)教学难点: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三、主要教学内容(一)心搏骤停(二)心肺脑复苏(三)实践教学
17、内容:洗胃法(4学时) 1.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术 2.实践条件要求: 操作程序(步骤): 用物准备:根据复苏术要求准备好用物。 患者准备: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环境安全的评估。 呼叫:双手拍打患者的双肩,同时对着患者的耳部各呼叫一声。 呼救:及时拔打120,启动EMSS。 宽衣解带、去枕平卧。 判断颈动脉搏动:在喉结旁开12cm或颌下角下二横指处触摸颈动脉,时间510秒。 胸外按压:右手掌重叠于左手掌背上,将右手的手指交错插入左手手指间,使两手手指上 抬脱离胸壁,以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两肘伸直,以髋部为支点,用肩部力量垂直下压胸骨,然后放松,掌根不离开胸壁。 清除异物,开
18、放气道:采用仰面举颏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 重建呼吸:人工呼吸或使用简易呼吸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1)一手掌根部按于患者前额并用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另一手将颏部向前抬起;2)术者吸气,双唇紧贴患者的口部,然后吹气,使胸廓扩张;3)吹气毕,术者稍抬头部并侧转换气,同时松开捏鼻的手,让患者胸廓依其弹性而回缩。 判断复苏效果:复苏5个周期后判断复苏效果。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急救护理实训室、心肺复苏模拟人 4.其他注意事项 操作要领:1)颈动脉搏动的判断位置和时间;喉结旁开12cm或颌下角下二横指处, 时间510秒。2)胸外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3)按压的频率:至少100
19、次/分;4) 按压的深度:至少5cm;5)按压与解压的比例:1:1;6)吹气频率:1012次/分;7)吹气的时间:1秒以上;8)吹气量:7001000ml;9)按压与呼吸的比例:30:2。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六部分 常见各系统急症第一节 各系统急症(6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1.各系统急症的病因; 2.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熟悉:1.各系统急症的发病机制; 2.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1.各系统急症的救护原则; 2.各系统急症的护理措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二)教学难点:各系统急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主要
20、教学内容(一)呼吸系统急症 1.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主观上感到有呼吸气量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表现 为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分诊(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一) 循环系统急症 1.定义:胸痛(chest pain)是急诊常见的具有挑战性及重要意义的症状,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诊断,其在临床上的预后也是不同的。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导致的胸痛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抢救,而神经症、带状疱疹等引起的胸痛则症状较轻,不需立即抢救。 2.分诊护理评估 健康史(了解与胸痛发生有关的情况以及既往病史p32) 身体状况(胸痛的部位及性质、胸痛时间、伴随症状) 实验室
21、及其他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心电图、胸痛、胸部B超、心肌酶谱以及放射性核素实验、冠脉造影等等) 3.救护护理措施分诊处理:对于胸痛患者,若涉及专科太多,先认真分析,然后根据评估进行分诊;若突发胸痛的危急状态,应立即治患者于安静环境,卧床休息,迅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和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通知医师急救。急救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药物及其他治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二) 消化系统急症 1.腹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血糖、心肌酶谱) 3.分诊护理,急救护理(静脉通道,病情观察,休息饮食)(三) 代谢系统急症(四) 神经系统急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护理 课程标准 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