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doc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常规一、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一)无症状的患者 1.非侵入性检查发现有高危冠心病的根据,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室功能受损 2.患者的职业对其他人的安全有影响,如飞行员、汽车司机、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等 3.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二)有症状的患者 1.药物、PTVA、溶栓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变异型心绞痛 4.心绞痛合并下列情况者: .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 .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历史和心电图ST-T改变 .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基于职业和生活习惯的考虑 .反复不明原因的肺水肿 5.有心绞痛或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的
2、患者在施行血管手术前 6.心肺复苏冠脉成功,但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三)不典型胸痛 1.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 2.怀疑冠脉痉挛 3.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或征象(四)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1.休息或轻微活动后出现心绞痛 2.左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伴有反复心肌缺血或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 3.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 4.非Q波心肌梗死(五)瓣膜疾病 1.欲施行瓣膜术,胸部不适,心电图提示冠心病 2.35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瓣膜手术(六)先天性心脏病 1.有冠心病症状或征象的患者 2.怀疑冠脉畸形 3.40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患者欲施行根治手术(七)其他情况
3、1.主动脉疾病 2.无明显原因的、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心衰竭 3.35岁的男子或绝经后的女性肥厚性肌病患者伴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欲施 行手术二、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一) 患者术前评价:1.病史:必须确定有无心脏病史,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心衰史、心律失常史、心脏瓣膜疾病病史以及既往心导管或经皮介入时的并发症史。也需要明确有无活动性感染、外周或中枢性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妊娠、肝功能不全、出血性倾向、溶栓治疗或血小板糖蛋白II b11Ia受体拮抗剂应用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如胃肠道或尿道出血、近期大手术、脑卒
4、中)。对某些物质有无过敏史非常重要,如造影剂、碘剂、乳胶、阿司匹林或其他常用药物。同时,应记录有无湿疹、哮喘或枯草热,因为这些病史常与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有关。最后,许多非心血管药物与心血管药物或造影剂有着重要的交互作用,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是基本而重要的。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评价患者血容量状态(外周水肿、颈静脉充盈、肺部罗音);瓣膜病和左室功能不全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代偿程度。同时,应记录局部神经缺陷、血管杂音、外周血管搏动情况以及COPD证据。 3实验室检查:全血计数、血小板计数、电解质、BUN、肌酐、PTPTT是标准的术前检查项目。介入前、后应记录12导联心电图。如果体检发
5、现肺部有异常,推荐胸片检查。如果需要,可以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药物浓度(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如果需要紧急输血或CABG治疗,应进行血型和抗体检测。对于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非创伤性检查将有助于确定阻塞性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便必要时安全地使用大口径鞘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或经皮心肺转流术(CPS)。复习既往造影、心导管检查记录和手术记录对于判断手术风险、血管人路(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扩张策略、器械选择以及造影剂和其他药物副作用非常重要。(二)术前用药准备行PTCA患者,术前至少1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mg,计划支架置入者给
6、予氯吡格雷,每日75mg口服,负荷剂量300475mg;根据导管室通知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三)介入医师必须同患者、家属及其医师讨论介入治疗、CABG和药物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应该解释即刻成功率和并发症(包括紧急CABG和再狭窄)的可能性大小。三、 手术过程(一)以经股动脉Judkins法冠脉造影的操作步骤为例。左冠状动脉造影(1) 根据病人胸片、年龄、体型大小和是否存在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选择适应的左冠状动脉导管。使用Judkins型导管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管大小选择是否正确;(2)采用Seldinger方法行股动脉插管,鞘管内给肝素2000单位。通过鞘管插入带安
7、全导引钢丝的冠状动脉导管(在导丝指导下),在透视下前送导管,经股动脉、髂动脉上行至胸主动脉,直到导丝头端达主动脉弓远端至升主动脉。握住导引钢丝,前送导管使管头超出导丝,导管抵达升主动脉后如果遇到阻力而且轻轻操作导引钢丝不能克服,则撤出导引钢丝,通过导管注射少量造影剂,一方面检查管尖在血管内的位置,另一方面弄清管尖附近的血管解剖情况,帮助操作导引钢丝和导管;(3)撤出导引钢丝,抽吸导管,弃去抽吸液,用肝素盐水手推冲洗导管后, 连接到充有造影剂的三联三通接头和注射器上;记录导管尖主动脉压力,手推注射器3-4毫升使导管充满造影剂;(4)将导管尾端方向柄指向左前45度,后前位导管头端指向左侧, 缓慢将
8、导管沿着升主动脉内侧壁前送,当发现导管头端在插送的过程中有突然前跳感觉后,推注造影剂1-2ml证实进入冠脉开口。如果导管大小选择适当, 不需特殊操作就自行寻找左冠状动脉口;管尖进入冠状动脉口后,将导管再前送几毫米,缓解导管张力。经上述方法操作数次后仍未能发现左冠脉,或导管与冠脉开口上下位置不易调整,应及时更换相应型号的导管重复上述操作。注射少量造影剂检查导管位置,校正管尖方向。导管尖应呈游离状态,指向血流方向而不是动脉壁,此时不应有压力衰减;同时移动导管床调整冠脉成像位置。(5)在23秒钟内手推注射造影剂68ml, 取多种投照体位进行左冠状动脉造影。每次造影前都应检查管尖压力,两次注射间隔时间
9、应足够长,等待ECG、 心率和血压趋于稳定;可令病人咳嗽二声,再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恢复正常呼吸,这样可缩短冠状动脉内注射所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时间。只要管尖压力未出现衰减, 在这段时间内不必回撤导管;(10)左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将左冠状动脉导管撤出左冠脉口, 回放录像资料对冠脉情况进一步确认无疑后,可撤出造影导管。.右冠状动脉造影(1)按同样操作方法送入右冠状动脉导管。 注意:送第一根导管时发现髂部血管存在弯曲,那么需使用导引钢丝协助操作,即通过左冠状动脉导管送入导引钢丝,将钢丝保留在腹主动脉水平,拔出左冠状动脉导管后,将导引钢丝擦干净,再通过这根钢丝送入右冠状动脉导管,经腹主动脉达主动脉
10、弓,在交换导管时应按鞘管尾端以防止出血;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一根长25cm的引导管,越过髂部血管弯曲,这样提高导管的旋转控制能力;(2)将导管送至左冠状动脉导管内充满造影剂, 在透视和压力监测下送入主动脉中部,此时导管不会自行指向冠状动脉口(这与左冠状动脉导管不同),需操作导管定向;将导管送至左冠状动脉口上方12cm、主动脉瓣上方24cm的水平;非常缓慢地顺时针方向旋转导管尾部,但不要过度旋转,当达约60度时,管尖将转向前、向右进入Valsalva右窦23cm继续缓慢顺时针方向旋转导管,在旋转导管的同时轻轻回撤导管,并观察管尖是否进入右冠状动脉窦口;如经适当旋转后仍不能进入冠状动脉口(见于高主动脉
11、弓者),可在进一步旋转下前送导管,这样在助于正确进入冠状动脉。如果开始旋转时导管位置太低,管尖将进入Valsalva右窦或穿过主动脉瓣;如位置太高,管尖将滑向升主动脉;(3)检查管头端压力,如发生衰减,可轻轻回撤导管直到获得满意的压力曲线, 并注射少量造影剂检查管尖位置是否合适;(4)快速手推注射造影剂46ml,取多体位作右冠状动脉造影。(5)如反复操作不成功,应更换一根大小合适的导管并纠正所出现的错误。或根据冒烟情况选择Amplatz导管再行造影。但在用Amplatz导管造影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轻揉性和适应性,否则极易撕裂右冠脉口。3.观察全部结果并审察了重要资料后,即可决定拔出导管和鞘管,选
12、择监测病人的场所。如没有紧急治疗考虑,病情稳定,可在心导管室或其附近拔出导管和鞘管。高危病人(如严重冠心病或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等)可送至特殊监护。病情稳定的轻症病人可在恢复室或普通病房观察。如果病人病情不稳定,需及早处理(PTCA、手术)、或需仔细阅造影资料后再作决定,则缝合固定动脉导管鞘管,继续肝素抗凝,并将病人转至危重监护病房,在此可进行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测,继续肝素抗凝,保留进行紧急成形术或溶栓治疗的条件。导管可保留24小时到48小时,必要时可达更长时间,在拔管前小时停用肝素;4.拔除导管和鞘管后,在穿刺点手压15分钟适当止血,这样做有助于防止穿刺点并发症。如压迫太重,将阻断血流,有形成股动
13、脉血栓的危险;但如压迫不适当,又有出血的危险;因此,应经常检查远端脉搏以判定血流情况。一旦压迫止血后,可再嘱助手继续加压,此时不应换用机械压迫(如砂袋、钳夹装置)。 心脏电生理检查概述:心脏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是指经外周动、静脉穿刺技术将心脏电生理导管放置在心腔内,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或经电生理导管电刺激心脏的不同部位,对心脏各部位电活动的产生和传导功能进行评估的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EPS主要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确定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起源及其发生机制,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及评定其功效,评估未来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可能性及指导导管消
14、融。(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是指经外周动、静脉穿刺技术将心脏电生理导管放置在心腔内,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或经电生理导管电刺激心脏的不同部位,对心脏各部位电活动的产生和传导功能进行评估的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EPS主要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确定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起源及其发生机制,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及评定其功效,评估未来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可能性及指导导管消融。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分为明确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和非适应证。其中明确适应证不等同于绝对适应证,只是表明目前多数医疗中心或多数专家认为这类患者应接受电生理检查;相对适应证指有争议的适应证,在临床判断
15、中应考虑电生理检查对患者的综合影响与利弊;非适应证不完全等同于禁忌证,只是表明大多数医疗中心或专家认为这类患者目前的病情不宜进行电生理检查。适应症:1明确适应证 (1)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搏骤停,发生在无急性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尤其是基础室性期前收缩的数目太少,不足以用心电图监护来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原因不明的晕厥,临床考虑心脏性原因可能较大。 (3)诊断不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4)评定抗心律失常器械对心动过速的识别和终止的功能。 (5)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拟进行导管消融术。 (6)频发有症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而拟做导管消融
16、术。 (7)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阻滞部位未明确。2相对适应证 (1)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 (2)心肌梗死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心肌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任何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且拟进行导管消融治疗者。3非适应证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 (2)无症状的束支阻滞。 (3)心悸。 (4)心房颤动。 (5)三度房室阻滞或二度型房室阻滞。禁忌症:1未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败血症、周身感染性疾病及局部脓肿者。 2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3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4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6血管(四肢静脉
17、、腔静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超声心动图确诊心脏内有血栓。 7恶病质及疾病终末期。 8患者或家属拒绝心脏电生理检查。 9不具备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条件的医疗机构。操作步骤:【术前准备】 1应详细了解病史,复习心电图(窦性心律与心律失常)并作出初步诊断。 2常规体检,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等资料。 3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4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认真做好心脏病性质和心功能的评价,用药控制心绞痛和心力衰竭;了解心脏、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病变情况(足背动脉搏动)。 5向患者和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需全身麻醉者应事先
18、联系好麻醉科。 7手术医嘱和手术野备皮。【环境及器械要求】 1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正规心导管室。 2心导管室具有手术室消毒条件。 3心导管室配备C臂或U臂X线造影机(并配有影像增强系统)或心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至少1216导联以上,国内外产品很多,现在一般达到3264导联以上)、心脏程控刺激器、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心脏除颤器及心肺复苏设备。 4穿刺血管用穿刺针、导引钢丝、血管鞘及多极导管。 5氧气、输氧设备、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及心包穿刺包。 6药物:消毒用聚维酮碘和乙醇溶液、利多卡因、肝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三磷腺苷及各种必要的抢救药品。【操作方法及程序】 1局部
19、麻醉下经皮穿刺股静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放置动脉鞘管。 2根据需要,将不同导管分别送至心脏的不同部位(心房、心室、希氏束区、冠状静脉窦)。 3将导管连接到多导电生理仪,进行心腔内电图记录与各种刺激和分析。 4检查完毕后,撤出导管,局部压迫止血。 5通过对心房期间刺激的反应推断窦房传导时间(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正常值300ms,SACT测定对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诊断是一个不敏感的指标。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SNRT)是指用较窦性心率快的起搏频率分级递增刺激右心房上部,突然停止刺激后计算从最后一个心房刺激引起的
20、心房激动波开始,至第1个恢复的窦性节律的P波之间的时间。SNRT正常值550ms。 6记录希氏束电位:位于A波与V波之间的呈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电位,正常H-V为3555ms,H-RB30ms。 7心脏程序电刺激(常选用高右房及右心室心尖部作为刺激部位) 分级递增刺激(增频刺激):以周长相等的刺激作连续刺激(S1S1),持续1060s不等,周长逐渐缩短至房室出现传导阻滞或心房、心室出现不应期。 阵发快速刺激(burst刺激):刺激频率在300/min以上,用于诱发或终止某些心动过速(如房扑、房颤)。 程序期前刺激:指在自身心律或基础起搏心律时给予单个或多个早搏(期前)刺激。S1S2刺激指在S
21、1S2刺激8次后,发放1个S2刺激,逐渐减低S1S2的配对间期。RS2刺激指在感知自身心搏48次后发放1个期前刺激S2,逐步缩短配对间期,依次可发放SlS2S3等程序刺激。【术后处理】 1术后观察 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普通病房观察,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24h,术后6h可床上活动。注意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以及有无心脏压塞、气胸和血管并发症的征象。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 2术后监护 对怀疑有并发症或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不稳定者、老年(70岁以上)和儿童(14岁以下)患者,术后最好在CCU病房监护24h。 3术后给药 常规给
22、予抗生素13d预防感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包括局部出血、血肿形成与股动、静脉瘘。穿刺力求准确,避免误穿动脉,如确有误穿,应局部持续压迫510min后,明确无血肿再继续穿刺。 2气胸与血气胸 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所致,应予高流量吸氧,如肺组织压缩明显,应予胸腔穿刺排气(液)。 3静脉炎 右侧心导管术时间较长时可发生静脉炎,但一般会恢复。 4血栓与栓塞 对于需在右侧心腔内进行长时间操作、有血栓栓塞病史或高危的病人,应适当予以全身肝素化。 5心律失常 术中加强监护,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或电复律。 6心脏穿孔、心包积液与心脏压塞 术中应加强监护,注意心影及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介入 诊疗 技术 操作 规范 流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