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资料.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 东 省 地 质 图说 明 书1:500000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二七年三月目 录绪言1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1二、目的任务及研究程度1(一)目的任务1(二)研究程度2区域地层2一、太古宙地层2(一)中太古代地层2(二)新太古代地层3二、古元古代地层3三、新元古代地层4(一)青白口震旦纪地层5(二)震旦纪地层5(三)新元古代云台群花果山组5四、古生代地层5(一)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地层5(二)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地层6五、中生代地层7(一)早中三叠世地层7(二)侏罗纪地层7(三)白垩纪地层8六、新生代地层9(一)古近纪地层10(二)新近纪地层10(三)第四纪地层11区域侵入岩11一、中太古代迁西
2、期侵入岩12二、新太古代侵入岩13(一)新太古代阜平期侵入岩13(二)新太古代五台期侵入岩15(三)新太古代阜平五台期侵入岩16三、古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17四、中元古代四堡期长城纪侵入岩20五、新元古代侵入岩21(一)青白口纪侵入岩21(二)南华纪侵入岩22(三)震旦纪侵入岩23六、早古生代奥陶纪侵入岩25七、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25(一)早三叠世侵入岩25(二)晚三叠世侵入岩26八、中生代燕山早期侏罗纪侵入岩28九、中生代燕山晚期白垩纪侵入岩30(一)早白垩世侵入岩31(二)早晚白垩世侵入岩35十、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侵入岩36十一、区域脉岩36火山岩与火山构造37一、火山岩概述38(一)火山岩岩
3、石38(二)火山岩岩石化学39二、火山岩岩相40(一)爆发相40(二)喷溢相41(三)喷发沉积相41(四)火山通道相41(五)潜火岩相41三、火山构造41(一)临朐昌乐蓬莱新生代火山喷发带42(二)鲁西中生代火山喷发带42(三)潍坊沂水郯城中生代火山喷发带42(四)鲁东中生代火山喷发带43四、火山喷发旋回44(一)莱阳旋回44(二)青山超旋回44(三)史家屯旋回46(四)临朐超旋回46(五)史家沟旋回46五、火山作用及演化47六、火山作用与矿产49区域构造49一、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49(一)华北坳陷()49(二)鲁西隆起(II)50(三)胶辽隆起()52(四)苏鲁隆起()53二、构造层及其构
4、造特征54(一)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层54(二)中新元古代构造层58(三)古生代构造层62(四)中新生代构造层62三、地质构造发展史67(一)陆核形成阶段(中太古代)67(二)大陆壳形成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68(三)华北与扬子克拉通陆陆碰撞造山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69(四)陆缘海稳定发展阶段(古生代)70(五)大陆边缘活化阶段(中生代)71(六)断块构造发展阶段(新生代)73编后语73一、新进展74二、应说明的事宜75绪言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处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8。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渤、黄二海之间,海岸线全长
5、3024km,居国内第二;内陆自北而南与冀、豫、皖、苏四省接壤,东西最长700km,南北最宽420km,陆地面积约15.78万km2。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坦荡,东部低山丘陵连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环列其内的地势特点。泰山雄踞中部,海拔1532m,居全省高山之冠。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三部分。鲁东沿海低山丘陵区:半岛主体组成部分,呈广谷低丘之势,海拔多在300m以内。由花岗岩组成的五莲山、崂山、牙山、昆嵛山、艾山、大泽山挺拔其间,峰回路转,景色秀丽,最高者崂山(1133m)矗立于黄海之滨。中西部为坦荡无际的平原盆地,边缘波状起伏,残丘散布,海拔多在50m以下;鲁中南中低山低山
6、区:中部山地突起,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岳构成主脊,两侧为海拔500600m巍峨群山所组成的低山地带,泰莱、蒙阴、泗水等盆地被夹持其间。山脉突出者五岳之首泰山,主峰气势磅礴,异峰矗立,绝壁千仞,雄伟壮观;鲁西南西北平原区:华北平原组成部分,海拔在50m以下,为黄河泛滥的冲、淤积而成。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黄河斜穿鲁西北,京航运河纵贯鲁西平原,较大水系还有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潍河、胶莱河、五龙河等。湖泊多分布于鲁西南山前与平原交接地段,有南四湖和东平湖等淡水湖泊。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北温带,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东部半岛近海环境造就了春风
7、多雾,夏雨湿热,秋季温凉,冬无严寒的海洋气候。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夏令偏热,冬日冷寒。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雨量550950mm。山东省陆、海、空交通网络颇为发达,交通十分方便。经济基础雄厚,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机构布局合理。矿产资源甚丰,矿种颇多,其中黄金、金刚石、石油、菱镁矿、石墨、滑石等矿产誉满国内。农业发达,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处全国领先省分。二、目的任务及研究程度(一)目的任务当前山东诸多地勘系统及相关单位所悬挂的150万山东地质图,多系1980年前、后的第一代或第二代产品。该图在图面结构,内容展示和资料的时限性上,已不适应当前之需。上世纪末应用新成果编制的数字化山东省地质图(150
8、万电子版)亦末普及于各相关单位,相邻省分亦鲜为人知。因此利用最新成果资料编制出版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及说明书已迫在眉睫。基于上述原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5年5月提出“山东省150万第三代地质图编图出版”项目立项申请书,同年12月下旬批覆下达了“关于山东省150万第三代地质图编图出版委托任务书”,责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具体实施,于2006年底交付审查验收。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属基础地质专题图件。目的旨在突出和展示山东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所获取的基础地质新成果,统一省内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的称谓,提供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普查、地质科研
9、、水文、工程、环境、农业等各地质领域的基础信息。主要工作任务是:在1999年编制完成的150万数字化地质图基础上,搜集近年来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125万、120万、15万区调及个别专题研究的成果资料,编制并出版第三代纸载体150万山东省地质图(挂图)及说明书,相应建立山东省150万地质图数据库。(二)研究程度因篇幅所限,对建国前后至现今的一些路线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及诸部门、学者们的地质科研及其它的工作概况恕不赘述,仅就与编图息息相关的区域地质调查作简要概述。众所周知,山东省的区调工作几经周折,其始于1958年由地质院校开展的120万区调,1968年由山东地矿局805队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编,出
10、版了地质图供内部使用,其所形成的资料年代久远,陈旧粗糙,研究程度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区域地质调查复苏,相继开展了第二轮120万区调修测(重测)和15万区调工作,特别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于区调工作以来,所形成的资料确切新颖,全面系统,研究程度高。山东省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世纪末期间,由山东地勘局所辖地调院、地勘单位和地质院、校共完成第二代120万区调22幅,面积达11.23万km2,15万区调173幅,面积6.31万km2。近年来由厅所属地调院完成120万区调两幅,125万修编六幅,15万区调四幅。至此,120万区域覆盖了全部基岩区,15万区调占65%,其中80%图幅是在全面推
11、广新方法的“八五”及其之后的期间完成的,其余为“七五”期间试点新方法过程中完成的。近四十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对山东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各方面作了系统而详细的工作,取得了丰富而翔实的地质资料,成果颇丰。上世纪末省地勘局地矿处信息中心应用丰硕的成果资料,以全省地层清理成果“山东省岩石地层”(1996),山东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初稿(1998)和山东省区域地质图计算机技术标准(试用1999)和“国标”(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为依据,通过统一转换,综合取舍,编制完成了150万山东省数字化地质图及说明书初稿。山东省地质图(挂图)是在“山东省数字化地质图”的基础上,补充近几年来新完成的15万、120万
12、和125万区调成果和科研资料,进一步综合编制完成的。区域地层省域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以安丘莒县断裂和齐广、聊兰断裂为界,前者以西为鲁西地层分区,以东为鲁东地层分区;后二者之西和以北为华北平原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地层发育较全,出露有太古宇、古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年代地层。鲁东地层分区则相形失色,仅有太古宇、古元古界、震旦系、白垩系和少量的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年代地层。华北平原地层分区第四系覆盖甚厚,钻孔揭示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基底有新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详见山东省地层划分简表(表1
13、)。一、太古宙地层太古宙地层零散地分布于鲁西和鲁东地层分区内,呈大小不等的包体残留于花岗质片麻岩等变质变形的深成侵入体内。系一套层理已被置换的有层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原岩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等火山沉积建造,经历了麻粒岩相或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和韧性变形作用改造所残存的“表壳岩类”。岩石地层单位有中太古代的沂水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代的泰山和胶东岩群。(一)中太古代地层1沂水岩群(Ar2Y)鲁西地层分区最古老的变质基底,前人曾划为泰山群。局限散布于沂水县城以东及北部一带,呈长条、透镜和不规则状包体赋存于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岩内,末见与泰山岩群
14、接触。系一套出露分散、连续性差的麻粒岩相的表壳岩类。自下而上分为石山官庄岩组(Ar2Y)和林家官庄岩组(Ar2Yl)两个岩石地层单位。两组未见接触,亦未见底,厚1781m。下部岩性:二辉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紫苏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上部紫苏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原岩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所组成的一套多旋回火山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麻粒岩相。同位素年龄值多在2800Ma上下,推测原岩形成于3000Ma前后。2唐家庄岩群(Ar2T)鲁东地层分区最古者,最早划为胶东群和胶东岩群唐家庄组,零星的散布于莱西唐家庄和莱阳谭格庄一带,呈不规则的包体残存于新太古
15、代TTG花岗质片麻岩中。规模小,连续性差,未见底,亦未见与胶东岩群关系。岩性为:磁铁或石榴二辉麻粒岩,磁铁紫苏麻粒岩夹磁铁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厚度24m。原岩为一套基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的硅铁建造,变质程度达麻粒岩相,同位素年龄值集中于27002800Ma区间,推测原岩形成于3000Ma左右。(二)新太古代地层1泰山岩群(Ar3T)鲁西地层分区主要变质地层,分布于沂水、沂源、新泰、长清、蒙阴、枣庄等地区,北西或近东西向的长条或不规则状包体分散地残留于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内,未见与下伏沂水岩群关系。岩石组合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分主,间夹角闪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磁铁石英岩等,底部以
16、石榴石英岩为主,各地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总厚14668677m。自下而上分为孟家屯岩组(Ar3Tm)、雁翎关组(Ar3Ty)、山草峪组(Ar3T)和柳杭组(Ar3Tl)。除孟家屯岩组与上、下地层关系未见外,其它三组为整合关系。原岩:底部为成熟度低的碎屑岩建造;下部为超基性基性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局部硅铁建造;中部碎屑沉积含铁建造;上部中基性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各组同位素年龄值均在26002800Ma之间,形成于新太古代。2胶东岩群(Ar3J)分散的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的栖霞市苗家、大方山郭格庄一带,其它地区亦有零星出露。呈规模甚小的不规则状包体残留于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和
17、震旦纪二长花岗岩中,未见与下伏和上覆地层关系。系一套成层性好,韵律明显的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等岩石组合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苗家岩组(Ar3Jm)和郭格庄岩组(Ar3Jg),厚度274m。原岩为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硅铁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同位素年龄值24772497Ma,侵入其内的岩体同位素年龄值均大于2500Ma,推测原岩形成于2500Ma之前。二、古元古代地层古元古代地层广泛发育于鲁东地层分区内,而鲁西地层分区仅在济宁地区钻孔中见及,称济宁(岩)群(Pt1Jn)。鲁东地层分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共划分出荆山群(Pt1J)、粉子
18、山群(Pt1F)和芝罘群(Pt1)三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分布于半岛北部,其岩性稳定,连续性好,群间关系虽不明,然各自的组间为清晰的整合接触。出露于胶莱盆地以南者则零散分布,连续性差,呈包体残存于青白口纪花岗质片麻岩内。是山东石墨矿、菱镁矿、滑石矿、大理石板材等非金属矿产的赋存层位。关于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关系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二者是叠置的异时同相,抑或平行的同时同相异地关系,现尚有争议,目前多倾向后者。1荆山群(Pt1J)荆山群主要展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南边缘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仙山、明村、牟平光山、祥山、海阳晶山、乳山午极等地,此外在诸城、胶南、荣成、文登、莒南亦有零星出露。近东西向
19、孤岛状或断块环绕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呈韧性剪切构造接触盖于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之上。与粉子山群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被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震旦纪花岗岩穿切,被早白垩世莱阳群不整合覆盖。由一套高铝片岩、变粒岩、透辉岩、大理岩和石墨岩系等岩石组合构成的孔兹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Pt1Jl)、野头组(Pt1Jy)和陡崖组(Pt1Jd),各组二分两段,组、段间整合关系,总厚3349m。是鲁东地层分区变质结晶基地之一,是省内石墨矿、滑石矿及大理石饰材的赋存层位。其岩性延伸稳定,变化小,可比性强。各组二分性明显,其代表了荆山群由三个海侵旋回组成。原岩为一套高铝、富碳的粘土质、砂质等碎屑
20、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属类复理式碳酸盐岩建造。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局部角闪麻粒岩相,多由相似同斜和倒转褶皱组成开阔的纵弯叠加褶皱,同位素年龄值集中于18472487Ma区间,为古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产物。2粉子山群(Pt1F)该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层小区北部沿海地区的栖霞庙后、福山门楼、烟台市南部、蓬莱金果山、莱州粉子山等地,另外在莱州大黄山、平度灰埠、昌邑饮马、五莲坤山及诸城等地亦有零星出露。是由含铁岩系、变粒岩、片岩、长石石英岩、大理岩、透闪岩、含石墨岩系夹菱镁矿、滑石矿等一套复杂的岩石组合构成的又一套孔兹岩系。与下覄的新太古代TTG花岗质片麻岩及荆山群为韧性剪切构造接触,与芝罘群因第四系所盖而
21、关系不明,被震旦纪蓬莱群不整合所盖。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Pt1Fx)、祝家夼组(Pt1F)、张格庄组(Pt1Fg)、巨屯组(Pt1Fj)岗嵛组(Pt1Fg),各组为整合接触。该群不同地区发育程度具差异性:福山、蓬莱一带后四组发育,莱州以南小宋组发育,五莲坤山仅出露前三组。厚度:福山22813393m,粉子山2000m,坤山831m。各组岩性组合与荆山群各组相近,对比性强。原岩系一套高铝砂、泥质碎屑岩、富镁碳酸盐岩、钙镁硅酸盐岩、含碳质、泥质碎屑岩类。属碎屑沉积碳酸岩盐沉积局部硅铁建造。区域上多形成近东西向的开阔的纵弯叠加褶皱。经角闪岩相变质,是省内菱镁矿、滑石矿主要层位。同位素年龄值多介于1
22、8482478Ma,推测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亦属裂陷槽沉积。3芝罘群(Pt1)局限出露与烟台市芝罘岛、崆洞岛及其附近岛屿。呈北西西向延伸,并向南陡倾的单斜产出,因第四系覆盖和海水淹没,未见顶、底及上、下压覄关系。是一套含镜铁矿的石英岩为主,间夹片岩、大理岩的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老爷山组(Pt1l)、兵营组(Pt1b)和东口组(Pt1d)。原岩为一套分选性好的陆源碎屑岩,为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同位素年龄值2171Ma,系古元古代形成。4济宁(岩)群(Pt1Jn)该群是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地层,局限于济宁城东,兖州市嵫阳山一带分布,被寒武纪长清群不整合所盖。未见与泰
23、山岩群的关系。是由板岩、千枚岩、变英安玢岩及赤(磁)铁矿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含球形藻类,厚122m。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同位素年龄值在1700Ma,判断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三、新元古代地层新元古代地层不甚发育,仅见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局限,鲁西地层分布者为青白口震旦纪土门群(QbZT);鲁东地层分区出露者称震旦纪蓬莱群(ZP)和朋河石岩组(Zp)以及未分的云台群花果山组(Pt3Yh)(一)青白口震旦纪地层青白口震旦纪地层仅出露了土门群,局限分布与安丘莒县断裂以西及其附近的昌乐县黑山官、苍山县石门、二青山、莒县浮莱山、峄城、沂水五山、佟家庄等地区一带。出露广而零散,是一套未变质的砂岩、灰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地质图 说明书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4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