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智慧档案管理系统.doc
《基于RFID的智慧档案管理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的智慧档案管理系统.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 RFID 的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2019 年 4 月目录1. 项目背景31.1 档案馆智能化管理建设31.2 系统建设意义32. 系统概述42.1 系统设计原则42.2 系统工作原理52.3 系统总体架构63. 系统建设原则83.1 先进性83.2 实用性83.3 科学性83.4 规范性83.5 易维护性83.6 扩展性93.7 安全性94. 系统软件介绍104.1 标签转换系统104.2 馆员工作站系统114.3 安全监测系统134.4 智能盘点系统154.5 全馆盘点车系统184.6 便携式盘点系统194.7 RFID 档案查询系统204.8 可视化监控平台224.9 微信移动端
2、应用系统235. 系统安全保障体系255.1 网络层的安全性255.2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255.3 用户的安全性255.4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255.5 数据的安全性265.6 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265.7 防病毒体系设计266. 硬件设备介绍276.1 设备清单276.2 档案标签276.3 层架标签296.4 馆员工作站296.5 安全门禁306.6 智能盘点车326.7 全馆盘点车346.8 标签打印机357. 报价预算371、项目背景1.1 档案馆智能化管理建设档案馆是集中保管档案、的基地,是政府部门各方面利用、保管信息资源中心,档案馆工作是档案管理业务的主体。确保档案保存的规范、完整和
3、安全,是高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云计算、物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迅速推动着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的成熟, 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其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一个智能化、科技化的校园。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智慧的进步,智慧城市将会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深远影响,转型发展中的档案管理开始走向智慧化管理。浙江远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深入应用 RFID 技术,开发了基于 RFID 技术的档案智能管理系统。1.2 系统建设意义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规划与构筑一张低功耗的物联传输的骨干网,规划与建设物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及分析
4、平台,以创新的模式实现物联网时代下的档案安全管控工作。通过 RFID 电子标签, 实现档案实体的电子化标识。利用 RFID 技术的特性,实现档案从形成、归档和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建设基于 RFID 技术的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意见包括:1、档案创建时就粘贴一张 RFID 电子标签,实体的电子化标识;2、档案归档自动提醒,确保档案在规定期限内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归档;3、实现档案出入库的实时监测,避免档案利用时多拿、错拿等问题;4、实现档案从创建、归档、利用的全流程追溯、可视化管理;5、借助 RFID 智能盘点车,实现档案快速盘点、定位与查找。2. 系统概述2.1 系统设计
5、原则系统研发与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整体规划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硬件,包括 RFID 无源电子标签、档案加工设备、安全门禁、智能盘车等;第二,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包括档案加工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智能盘点系统、可视化监控平台,以及第三方数据接口服务;第三,硬件中间件,包括路口等 RFID 数据采集基站、工业级交换机、机柜、PC 机、服务器、不间断电源等;立足自主研发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符合市场通用的 ISO18000-6C 通讯协议,采用国家规范的超高频频段 920MHz925MHz,运用 RFID 的自动识别和非接触性的信息
6、采集处理,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进行有效地综合应用,从而建立起一套大范围、全方位,并且实施、准确、高效的档案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需要档案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着眼未来发展在系统整体架构、服务设备选型、电子标签功能选型、基础数据采集等方面, 均充分考虑后续功能的实现,兼顾设备的兼容性、系统的扩充性、功能的扩展性和应用的多样性;强化系统规范系统开发和资源建设符合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表征体系,注重开发工作的连续性和共享性,注意为后续系统的研发、推广留有规范的数据及控制接口。统一开发应用技术、数据存储格式、信号传输制式、互联接口模式等技术指标; 发挥建设效益系统开发与
7、建设要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统筹规划、边建边用、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建设效益;2.2 系统工作原理图 系统工作原理图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按生命周期管理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档案创建时, 为每一卷档案粘贴一个 RFID 电子标签,通过 RFID 档案加工装置,实现电子标签与档案的唯一关联。其次是档案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将档案交接给档案管理部门,通过 RFID 档案交接仪实现档案快速交接,并归档。最后是档案的上架与管理。包括使用智能盘点车实现档案的上架、盘点与查找;使用馆员工作站,实现档案的快速借阅、归还等功能;安全门禁则进行档案的自动出库与入库
8、,实现档案的安全监控;可视化监控平台,则全程监控档案的状态(如外借档案数量与超期提醒,结案待归档档案数据与超期提醒等)、RFID 设备运行状态、库房温湿度、实时视频等信息。2.3 系统总体架构图 系统总体架构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分为服务器层、中间服务层、设备层。服务器层一般部署在学校服务器机房,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发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 RFID 档案标签数据、档案应用过程数据、定位数据、报警数据等;应用发布服务器用于发布 RFID 智能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用户在客户端直接使用浏览器进行访问,实现档案的三维导航定位、档案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中间服务层用于 RFID 智能档案管
9、理系统与原档案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档案相关信息的自动提取、档案状态的无缝对接;密集架接口服务用于在 RFID 盘点设备上直接控制或智能控制密集架的开架、闭架、通风等操作;RFID 数据同步服务用于智能盘点车上架、盘点等过程数据的自动上传与下载服务。设备层为各类 RFID 终端设备,设备层通过 TCP/IP 接口接入档案馆内网, 与服务器层和中间服务层通讯。设备层包括:馆员工作站、智能盘点车、全馆盘点车、安全门禁、可视化监控平台等硬件,通过 RFID 电子标签对实物档案进行唯一标识,实现档案的快速、批量盘点,精准查询与定位、安全监测等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智能化水平。3、系统建设原则2
10、.4 先进性系统在功能设计上要具有完善性和先进性,该系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将采用先进和主流的技术,保证技术路线的长期稳定性,支撑应用项目的顺利研发。2.5 实用性系统以满足实际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系统的实用性。2.6 科学性系统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这里有多个层面的相互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包括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公众等,因此这在系统设计中,我们将尽可能利用好原有设备、网络、软件和数据等资源,充分考虑保护原有投资,力求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2.7 规范性系统架构设计清晰;代码编写规范,添加必要的注释,良好的注释成了读懂程序的关键点之一;开发设计便于运维
11、方在项目上线后的维护及项目后期改进。2.8 易维护性为适应用户需要灵活地处理业务流程的更改以及与合作伙伴的交互方式,在系统设计中各部分的关联、集成尽可能少,建立一个松耦合架构,以降低整体复杂性和依赖性;便于项目上线后的维护。2.9 扩展性系统能够在用户的使用率、用户的数目增加很快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性能。能适应用户的市场扩展可能性。在实现大多数企业需求基础上可针对个别用户要求进行拓展,开发定制功能模块;为保证未来可对新技术进行导入,我们保证在个别需求开发工作中的技术及人员投入。2.10 安全性系统突出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业务处理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充分考虑各项安全措施。3. 系统软件介绍R
12、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可分为 8 个小系统,各子系统通过搭配专业的 RFID 硬件设备运行。系统包括:u 标签转换系统:实现实物档案与 RFID 档案标签关联;u 馆员工作站系统:实现档案的借阅、归还、查询等功能;u 视频联动安全监测系统:实现档案的自动出入库、档案安全监测、视频联动监控等功能;u 盘点系统:实现档案的上架、顺架、盘点、查询等功能;u 全馆盘点车系统:实现档案快速的盘点,与档案查找;u 便携式盘点系统:实现档案的盘点与查找,也可用于固定资产管理;u RFID 档案查询系统:实现档案查询、三维导航定位;u 可视化平台:实现档案状态、设备状态的可视化监控以及档案报警信息反
13、馈;u 移动端应用系统:可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实现对馆内信息的实时监控, 在线查看等功能。3.1 标签转换系统标签转换系统运行在 RFID 馆员工作站设备上(或称“档案加工设备”), 实现档案标签的初始化等工作。系统包括档案标签与层架标签的注册、更换、注销等功能,同时支持档案的查询统计、导入导出等功能。详细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功能结构图l 档案标签注册档案创建时,工作人员取一张 RFID 档案标签,粘贴到档案的左侧,避开装订线的位置。然后将案卷放到 RFID 馆员工作站上,输入案卷号并回车。系统通过原档案管理系统的接口服务,获取档案的详细信息,并自动将案卷号写入 RFID 档案标签与数据库,
14、实现 RFID 档案标签与案卷号的唯一关联。关联成功后,通过 RFID 设备读取到该档案标签后,系统就可以显示该档案的案卷号、受理人、创建时间等信息。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l 档案标签更换图 档案标签注册当档案标签在使用过程中,被破坏或撕损时,可以将原标签撕掉,重新粘贴一张新的 RFID 档案标签,通过档案标签更换模块,实现重新关联。3.2 馆员工作站系统馆员工作站系统运行在 RFID 馆员工作站设备上(或称“档案交接仪”), 实现档案的档案的归档(或接收)、调档申请、借阅、归还、续借等,同时也包含对档案读者的管理,以及档案的查询统计、借阅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详细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功能结
15、构图l 档案归档案卷在结案后,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将卷宗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档案的装订,形成归档号,完成归档。档案在交接时,可实现一次多份档案的同时接收。只需将多份档案放置到RFID 馆员工作站设备上,系统自动读取 RFID 档案标签,软件上显示出档案的名称、卷宗号、受理日期、结案日期、应归档日期等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归档”,系统自动产生归档号,完成归档。归档时,系统会将归档经办人、归档日期写入 RFID 档案标签与数据库中。l 读者管理档案借阅、归还等利用过程中,需要填写使用者信息,即读者信息。需要在RFID 档案管理系统中创建读者,填写读者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通讯地
16、址等信息。可以将身份证作读者借阅证件。l 调档申请读者需要借阅档案时,在RFID 档案管理系统中查询并选择需要借阅的档案, 并提交调档申请。一次调档申请可包含多份档案,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设置一次调档的档案最大值。只有完成调档申请的档案,才能进行借阅。l 借阅读者提交调档申请后,在档案管理人员电脑中,自动弹出申请调阅的档案信息,并从库房中取出档案。在档案经过安全门禁时,门禁会核对档案信息,对于拿错或少拿档案时,将告警提醒。读者来档案管理部门取档案时,出示借阅证(身份证件),完成档案的借阅。档案借阅界面如下图所示。l 归还图 借阅档案归还时,只需要将档案放置到 RFID 馆员工作站设备上,系统显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RFID 智慧 档案管理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