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散文阅读课件.ppt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散文阅读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复习,散文阅读,南京市人民中学 孙晓冬,(一)语言赏析,考点要求: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能够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题型示例,2009年南京市中考卷蔷薇几度花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1)赏析句子。(3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2010年南京市中考卷天窗19.品味文中两处划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考查角度,(1)、
2、字词的含义(2)、语句的赏析(修辞角度)(3)、词、句的作用,方法探究,2009年南京市中考卷蔷薇几度花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分析:通过懂文章,明白“甜”这个字原来是用来形容老人的手工灶糖味道甜蜜,但还不能止步于此,还要再回到文本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快乐。最后还要再品味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体会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方法探究,2009年南京市中考卷蔷薇几度花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参考答案(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
3、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方法归纳,字词的意义,方法探究,2010年南京市中考卷天窗19.品味文中两处划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分析:赏析句子首先因考虑从修辞的角度。然后再分析修辞的对象的特征及其作用。,方法探究,2010年南京市中考卷天窗19.品味文中两处划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参考答案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
4、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2分,意对即可),辨修辞找对象寻特征析作用写情感,方法归纳,语句的赏析,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特点,表达了 情感。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对偶:使句子美观,音韵和谐,便于记忆和诵读。,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探究,2008年南京市中考卷田野上的白发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分析:这题是要求对某个词的作用进行分析,没有其它提示和限定
5、。那么我们在探究它的作用时,得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考虑。内容上,这里的“白发”是指母亲的白发,结合文义,文中提到“白发”时都写到了母亲正在劳作,这让作者很心疼,最后一段写到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此时再提白发,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怀念。结构上,“白发”一词贯穿全文,因此“白发”又是全文的线索。,方法探究,2008年南京市中考卷田野上的白发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参考答案“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线索、铺垫、照应、承上启下(过
6、渡)、设置悬念、总起下文、总结上文等 塑造形象、表现个性、突出主题、表达情感等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幽默风趣等,体会词句作用,结构上:,内涵上:,表达效果上:,课堂训练题2008年 南京中考卷 第20(2)题2010年 淮安中考卷 第17题2009年 南京中考卷 第14(1)题2010年 镇江中考卷 第17题2010年 南通中考卷 第14题2010年 徐州中考卷 第23题2010年 连云港中考卷 第20题2009年 南京中考卷 第15题2010年 南京中考卷 第20题,家庭作业中考指导P84.4 P85.4 P86.3 P88.3、4 P90.3,(二)写法探究,考点要求:能理解叙述、描写、
7、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1、文章的取材2、文章的结构布局3、文章的表达方式4、文章的表现手法,考查角度,方法探究,(一)文章的取材,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因此回答此类题目先要写出材料的内容,然后再紧扣“突出文章的中心”或“突出人物的品质、形象”这两个点来具体答就可以了。,方法探究,(二)文章的结构布局,2010连云港市中考卷23.试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分析:第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应考虑照应、总结全文、点题、深化主旨。联系全文及该段的最后一句话,抓住“慈母的爱”和“儿女们的惭愧”等
8、关键词可具体的写出全文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方法探究,(二)文章的结构布局,2010连云港市中考卷23.试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每点2分,共4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主题、具体的内容来写,切记不能空谈,注意,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位置较前的应从开篇点题、总领全文、铺垫、引出下文、设悬念方面考虑。位置在中间的应从过渡、照应方面考虑。位置在文末,则应考虑照应、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9、。如果贯穿全文,则应从线索方面考虑。,方法探究,(三)文章的表达方式,分析表达方式的特点,可以研究(1)其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2)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其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经常考查的考点。,方法探究,(三)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方法探究,
10、(三)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一般关系,记叙、描写是基础,为议论和抒情服务,议论和抒情是在记叙或描写的基础上的议论或抒情,议论有点明(或深化)文章的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抒情有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的作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方法探究,(三)文章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2008年 南京中考卷 第20(2)题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分析:赏析时一般先抓关键词,考虑是何种人物描写,然后从描写的对象出发,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分
11、析人物此情此景中所表现的特定性格形象和固有的性格形象。“弯腰”“移动”“跪”“爬行”等词表明这句话是人物的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母亲体力不支连弯腰移动都不能做到只能跪在泥水里爬行,去还要去插秧,这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方法探究,(三)文章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2008年 南京中考卷 第20(2)题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运用了 描写,突出了人物 的形象,表现了人物 性格。,方法探究,(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景物描写,2010镇江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复习 散文 阅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