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有关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世博会有关知识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世博会有关知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大丰市第二中学 宋健,世博会的概念,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
2、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的概念,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
3、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世博会的概念,负责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的国际组织是国际展览局,英文简称为“BIE”。国际展览局成立于1928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章程为国际展览公约。国际展览局(BIE)的宗旨是通过协调和举办世界博览会,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国际展览局的常务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长为该处的最高领导,现任秘书长是洛瑟泰斯先生。,世博会的概念,历届世博会会徽,历届世博会会徽,“唯有自然才是真正的工程师”英
4、国园艺师约瑟芬帕克斯腾“我们国家从此拥有了自由的象征!”美国格兰特总统“我们人类的祖先竟然是杰出的艺术家。”西班牙索图拉“以最小限追求最大限”巴克敏斯特富勒“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精神上的,也是技术上的。”阿姆斯特朗“原子被放大了一亿五千万倍,愿人类合理利用原子能”安德沃特凯恩,世博名言,中国与世博,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应该始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托运往英国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个有智、有
5、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但淹没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他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但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时 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4月30日晚上为开幕庆典,10月31日晚上为闭幕庆典。地 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 滨江地区,主要为浦东和浦西。主 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6、,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释义: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
7、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8、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 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 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上海世博会
9、吉祥物,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上海世博会洲际馆,亚洲国家,非洲联合,上海世博会国家馆,阿联酋,爱尔兰,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奥地利,澳大利亚,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巴基斯坦,波兰,上海世博会
10、国家馆,丹麦,德国,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俄罗斯,法国,上海世博会国家馆,芬兰,韩国,上海世博会国家馆,荷兰,加拿大,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捷克,卢森堡,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罗泊尔,罗马尼亚,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美国,墨西哥,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挪威,日本,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瑞典,瑞士,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沙特阿拉伯,泰国,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委内瑞拉,西班牙,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新加坡,新西兰,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以色列,意大利,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印度,英国,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智利,联合国,上海世博会地区馆,澳门,香港,上海世博会地区馆,贵州,宁波,上海世博会地区馆,青海,上海,上海世博会企业馆,国家电网企业,民
11、营企业联合,上海世博会企业馆,上海通用,万科企业,上海世博会企业馆,中国石油,宝钢集团,上海世博会专门馆,中国航空,信息通信,上海世博会专门馆,中国船舶,太空家园,上海世博会专门馆,世界气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
12、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读书是我
13、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