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伏安分析法教材课件.ppt
《第五章伏安分析法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伏安分析法教材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5-1 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2 扩散电流方程式定量分析公式5-3 极谱半波电位定性分析原理5-4 滴汞电极上的干扰电流与消除办法5-5 极谱分析的特点5-6 极谱催化波5-7 单扫描极谱分析法5-8 方波极谱分析法5-9 脉冲极谱5-10 溶出伏安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半波电位的因素。2、掌握极谱定量分析方法。3、了解现代极谱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扩散电流方程式各因素,影响半波电位的因素。2、运用极谱定量分析方法即工作曲线法、比较法和标准加入法进行相关计算。,5-1 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
2、理一、伏安分析法概述 以待测物质溶液、小面积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构成一个电解池,通过测定电解过程中电流-电压参量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伏安法。,极谱法:使用滴汞电极或其它表面能够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为工作电极,称为极谱法。最早发现、最先使用的伏安法。,外加电压从零开始增加,起初没有明显的电流通过,当外加电压达到镉离子的电解还原电压时,通过溶液的电流随之增加。电解池内会发生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阴极还原反应:,阳极氧化反应:,2OH-2e H2O+1/2 O2,二、电解池的伏安行为,U外 Ud=iR,U外代表外加电压、Ud代表分解电压、R代表电路阻抗。但是,仅当电解时电流
3、密度不大,而且溶液得到充分搅拌,使电极表面的金属离子与溶液本体的浓度相差很小时,才呈现直线关系。,一定条件下,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理论上应该是一条直线,如右图BC段。,随之电解的进行,电极表面Ccd,电极电位偏离原来的平衡电位,导致伏安曲线偏离直线,若电解采用微铂电极为工作电极、且溶液不搅拌时,浓差极化现象提前出现。微电极表面Cd2+随外加电压增加迅速降低,直至为零,此时i不随U增大,而受Cd2+从溶液本体扩散到电极表面速度所控制,并达到一个极限值,称为极限电流。,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离子浓度与溶液本体浓度不同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极限电流id,Cd2+的扩散速率与溶液
4、本体Cd2+有关,与外加电压无关。根据极限电流i可以测定溶液中Cd2+。(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极限电流,静止的微铂电极在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性质不稳定,分析时重现性差,于是采用了可以不断更新的微电极滴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极谱分析中以甘汞电极作为阳极(ESCE),滴汞电极作为阴极(Ede)分析装置如图,Ede=U外(vs.SCE),极谱分析中i很小,R不大,i-Ede曲线与i-U曲线接近重合。,四、极谱波的形成极谱图(Polarogram)通过连续改变加在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上的电压,并记录电流的变化绘制i-U曲线。例:当以100-200mV/min的速度对盛有510-5mol/LCdCl2溶
5、液(0.1mol/LKCl、通N2除氧)施加电压时,记录电压V 对电流 i 的变化曲线。,极谱波,1.残余电流(ir)部分,ab段,未达分解电压U分,随外加电压U外的增加,只有一微小电流通过电解池。,Cd2+的极谱图,U外继续增加,达到Cd(II)的分解电压 滴汞阴极:Cd(II)2eHgCd(Hg)甘汞阳极:2Hg2Cl-2e Hg2Cl2,电极电位:,其中CoCd2+为Cd2+在滴汞表面的浓度。,2 电解开始阶段,Cd2+的极谱图,e,3 电流急剧上升阶段(bd段),i:扩散电流c: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e: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扩散层厚度,Cd2+的极谱图,溶液电流受Cd2+的扩散速率控制,C
6、d2+的极谱图,e,4.极限扩散电流阶段,de段,极谱定量分析关系式,外加电压继续增加,ce趋近于0,(c-ce)趋近于c 时,达到“完全浓差极化”,这时电流的大小完全受溶液浓度c 来控制极限扩散电流id,半波电位(E1/2),当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的一半时所对应的电位,不同物质其半波电位不同,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总结:极谱法是一特殊的电解方法,极谱波的产生是由于在极化电极上出现浓差极化现象而引起的。浓差极化现象的建立需要三个条件:即工作电极的面积要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要低,被测溶液 静止不搅拌。,一、电极表面的传质过程,扩散当溶液中粒子存在浓度梯度时这种粒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移动过程。
7、由于电极反应造成的这种现象,成为“浓差极化”.2.电迁移在电场作用下,荷正电粒子向负极移动,荷负电粒子向正极移动.3.对流即粒子随着流动的液体而移动.显然,这是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同时移动.,5-2 扩散电流方程式定量分析公式,d 0.05mm,滴汞电极上的扩散层和浓差极化,二、滴汞电极上的浓度扩散行为,在滴汞电极上金属离子还原后常形成汞齐。,M n+ne-+Hg M(Hg),假定滴汞电极上电解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为主时,i=K(C 本体C e表面),达到极限扩散电流时又有:,id=K C 本体,Ca 电极表面汞齐中Cd单质浓度,Ce电极表面Cd2+浓度,扩散电流方程式,尤考维奇方程:Ilkovi
8、c equation-diffusion current equation,id=607n D1/2 m2/3 t1/6 C,滴汞电极上的平均扩散电流(mA),汞液流速(mg.s-1),电活性分析物质浓度(mmol.L-1),滴汞周期(s),溶液中分析物的扩散系数(cm2.s-1),电子转移数,三、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a)溶液组份的影响 扩散系数D的影响,如离子的淌度、离子强度、溶液黏度、介电常数等。b)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通常将m2/3t1/6称为毛细管特性常数。即毛细管的直径、汞压、电极电位等。如果温度、底液及毛细管特性不变,则id与c呈正比,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c)溶液中共存物质对电
9、解电流的影响:如氧波、氢波、迁移电流、残余电流等。,极谱定量分析依据为:id=Kc。通常用波高来代替id,故需测定波高h,1、波高的测量1)平行线法:要求波形良好,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四、极谱法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残余电流部分,极限电流部分,2)三切线法:此法比较简单,又适用于各种极谱图形的测量,故最常用。,2.直接比较法,hs=KCs hx=KCx,当实验条件一致时,可得:,*必须保证底液组成、温度、毛细管、汞柱 高度完全一致。,3.标准曲线法,不同浓度Cd2+的极谱图,校准曲线,hx,Cx,分析大量同一类的试样,4.标准加入法,当须准确分析个别试样时,常采用标准加入法。,(1),(2
10、),(2),(1)整理得,5-3 极谱半波电位定性分析原理 一、滴汞电极上的电极电位公式,A+ne-B,若电极上发生以下半反应,根据能斯特方程就有公式:,而根据扩散-id=kACA(1)电流公式:-i=kA(CA-CAe)(2),IUPAC规定阴极电流为负电流。,(1)式代入(2)得,又因为滴汞电极上金属离子还原生成的金属单质常以汞齐的形式存在,汞界面上金属单质的汞齐浓度与电解电流成正比,即有公式:,CBe-i,(3),(4),(5),(3)、(4)代入(5)得,令:,当 i=id 时,对数项中的分数值为1,所以电极电位等于常数项E,它的数值仅与还原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它的浓度无关,此参数可以
11、用于定性分析,常定义此电位值为:半波电位(halfwave potential,E1/2),若电极上还原态不生成汞齐时,电位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相似的办法得到:综合波方程,综合波方程:,For a reduction wave,For an oxidation wave,For a complex wave,注意:1、对可逆电极反应,三个方程中的 E1/2值完全相等。2、有机物和配合物电极反应的综合波方程完全不同,请参考相关专著。,还原电流,氧化电流,溶液中既有氧化态,又有还原态,得到综合波,可逆波是指电极反应速率很快,极谱波上任何一点的丢刘都受扩散速率控制。,不可逆波是指电极反应缓慢,极谱波上
12、的电流不完全由扩散电流控制,还受电极反应速率控制,表现出明显的超电势,且波形较差,延伸较长。,不同浓度Cd2+的极谱图,5-4 滴汞电极上的干扰电流与消除办法 干扰电流:与被测物的浓度无关的其它原因所引起的电流统称为干扰电流。常见的干扰电流有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现象和氧波等。,1.残余电流(residual current)的消除,产生残余电流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可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的微量杂质,在未达到分解物的分解压前就已被还原,从而产生很小的电流;(1.纯化试剂,2.通氮除氧)电解过程中产生充电电流或电容电流,它是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电容电流:是由于汞滴表面与溶液间形成的双电层,在与参比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伏安 分析 教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