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课件.ppt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快得无法跟上的变化步调;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时代,90年代是注重企业再设计年代21世纪头十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是企业本身迅速改变的时代。是信息改变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对企业期望的时代。比尔盖茨,今天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的资讯,快得无法跟上的变化步调;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前500强大企业,有1/3无影无踪。美国高新科技公司有5年以上寿命的只有10%;中国国有企业每年按平均30%的企业走向亏损。中国第一高科技试验区,中关村每年60%的企业倒闭。趋势是企业生命越来越短,我们可能就此迷失在一场巨大而复杂的变局中。第五项修炼,思考?,我们如何不迷失?,“要跟上世界日新月异变化
2、的步伐,只有三种可行的策略:持续的变革,学习,与加快速度。”新规则,达尔文在描述生物进化规律时曾说:得以幸存的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变则通,通则明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管理的新世纪,是以管理变革和管理新方法取胜的新世纪”,一、组织变革1、定义:是对现有状态的修正和改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能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不变革会怎么样?,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里头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外界温度慢慢变化,却因惰性与没有立即必要的动力往外跳,最后被热水煮熟而不自知。,煮蛙效应,组织(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
3、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组织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2、组织变革的原因:(1)外部环境的变化:法律、政策、科技、竞争环境、社会心态不断变化。(2)内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绩下降、自身结构缺陷、产品市场变动、组织战略改变、组织规模扩大、人力资源变化。,3、组织变革的阻力:(1)个人方面:心理阻力、天生惰性、利益变化、对未知恐惧、习惯等。,个体抗拒改革的原因,选择信息加工,习惯,对未知的恐惧,经济因素,安全,(2)群体方面:A:群体规范冲突所造成的阻力;(一个凝聚力强又有一定历史的群体,有自己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当组织变革时,规范变化,可能引起冲突。)B:
4、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3)来自组织与领导方面的阻力:实践证明,有些变革群众和高层领导比较积极,而“中梗阻”现象严重。所谓中梗阻,就是指中间的领导层对改革的阻力较大。A:组织变革要精简机构,影响了中层领导者的地位和权力;B:改革要实行权力下放,让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有些领导认为自己的权力缩小了,故有抵触情绪。,4、消除变革阻力的方法:P338(1)鼓励参与和积极沟通;(2)群体动力的作用: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就越强,变革越容易。(3)正确对待不同意见;(4)协商是解决利益纷争的有效工具;(5)力场分析法:任何变革都有两种力量起作用,即支持变革的力量和反对变革的力量。
5、变革要增加动力,削弱阻力。,原 状不戴防护眼镜,目 标戴防护眼镜,驱动力:支持戴的理由保护眼睛应与企业合作按规定办事,遏制力:不支持戴的理由眼镜太重不美观应自己决定,要戴防护眼镜的变革,(6)给予安全保障;(7)变革推动者的作用;,5、变革的类型(方式):P350(1)按照变革的程度与速度划分:渐进式(量变式或分段发展式)变革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为前提;激进式(突变式)变革是短时间的、突发性的行为。质变式变革是以解决组织的深层次问题,能使组织绩效和内部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一种变革方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休克疗法。,“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
6、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休克疗法的最早提出,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玻利维亚是南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长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而又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正是面对这样一种险恶的经济形势,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 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
7、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实行休克疗法的第二年,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9,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势头。并最终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告捷,为萨克斯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奇迹”,萨克斯本人也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休克疗法也由此享誉世界,备受世人瞩目。
8、,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叶利钦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断送了苏联的前程。必须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
9、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紧缩的货币政策,希望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 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
10、。最后,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
11、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国内投资大幅度减少。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全年的通胀率高达2510%。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2
12、0年。东欧国家也是如此.,进入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东欧大部分国家都迫不及待地先后正式实施了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为什么对这些国家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些国家热衷于选择休克疗法来完成经济转轨呢?综合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稳定宏观经济的需要。这些国家自发生政治剧变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大都急剧恶化。如 波兰在休克疗法实施之前,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000,外债400多亿美元,2/3的国有大中型 企业亏损,国民生产总值连年下降,市场极度萧条,经济状况几乎达到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水平。遏制宏观经济继续恶化的势头是这些国家的当 务之急。因为没有宏观经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变革 发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