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课件.ppt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3/24,2-1,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参考文献思考题,2023/3/24,2-2,环境与生态因子,环境概念生态因子的类型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023/3/24,2-3,环境概念,环境(environment)和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条件(conditions)和资源(resources):环境因子可分为条件和资源二类,不可消耗的
2、称条件,可被消耗的称资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2023/3/24,2-4,生态因子的类型,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有机体(同种和异种)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
3、ctors)、生物因子、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条件:温度、湿度、pH等资源:营养物质、水、辐射能等,2023/3/24,2-5,生态因子的类型,Simith等将生态因子分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物因子稳定因子(steady factors):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变动物
4、因子(variable factors):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潮夕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2023/3/24,2-6,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太阳辐射量差异 太阳辐射热量带 水分差异植被分带土壤分带自然地理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干燥空气,-1/100m;湿润空气,-0.6/100m)。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美大
5、陆和欧亚大陆。,2023/3/24,2-7,植被的空间格局(自M.C.Molles,Jr,1999),2023/3/24,2-8,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生态位,2023/3/24,2-9,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综合性:如气候的作用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塜雉孵卵的温度控制;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 直接性和间接性:食物,降水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中华绒螯蟹的孵化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水体内的钙和锶,2023/3/24,2-10,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最小因子定律”(L
6、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Justus von Liebig,1840,德国)。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1)严格的稳定状态;2)因子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生物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能够减少温度、光、水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V.E.Shelford,1913,美国)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e
7、cological amplitude)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概念的意义为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奠定了一个便利的基点;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2023/3/24,2-11,种群数量,数量很低,种群消失,种群消失,数量很低,数量最高,不能耐受区,生理受抑制,生理受抑制,不能耐受区,最适区,环境梯度,高,低,耐受性下限,耐受性上限,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仿Smith,1980),2023
8、/3/24,2-12,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如温湿的关系;湿度和溶氧的关系;温度和盐的协同作用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物种之间的竞争产生的生态位分离,2023/3/24,2-1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驯化内稳态适应,2023/3/24,2-14,驯化,实验驯化(acclimation)与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驯化(acclimation/acclimatization):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
9、的生理调节反应称实验驯化;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称气候驯化,实验驯化是对环境条件改变的一种生理上而非遗传上的可逆反应。驯化的应用:植物的引种栽培,2023/3/24,2-15,内稳态,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内稳态通过形态、行为和生理适应实现。大多数内稳态机制依赖于负反馈过程。依靠三个基本组成成份:接受器;控制中心;效应器。,2023/3/24,2-16,负反馈过程(维持哺乳动物血液渗透性),接受器(下丘脑),控制中心(下丘脑),效应器(肾脏),血液太浓,饮水,血液渗透性上升,口渴反应,血液太稀,失水反应,血液渗透性
10、下降,失水,(仿A.Mackenzie et.Al.,1999),2023/3/24,2-17,适应,适应(adapatation):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基因型适应和表型适应两类,后者又包括可逆适应和不可逆适应。如桦尺蠖在污染地区的色型变化。适应方式(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形态适应:保护、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行为适应:运动、繁殖、迁移和迁徙、防御和抗敌生理适应:生物钟、休眠、生理生化变化营养适应:食性的泛化与特化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es):生物对非生物环境条件表现出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称适应组合。如骆驼和仙人掌对炎热干旱环境的适应。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胁迫适应,20
11、23/3/24,2-18,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生活型生态型,2023/3/24,2-19,生态位,生态位(niche)与栖息地(habitat)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超体积生态位(hypovolume)生态位的每一个环境变量称一维,生态位空间的环境变量可以是多个,超过3个维度的生态位空间称超体积生态位。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和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称基础生态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2023/3/24,2-20,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生物与光的关系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12、生物与水的关系生物与土壤的关系,2023/3/24,2-21,生物与光的关系,太阳辐射及其变化规律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光周期现象,2023/3/24,2-22,地球自转时,赤道附近照射的时间长(日周期)地球公转时,夏天北半球照射的时间长;冬天南半球照射的时间长(季节周期)低纬度地区有较为恒定的热量,高纬度比低纬度地区接受的能量更少,2327 夏至,N,S,W,E,N,W,E,S,2327 冬至,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自A.Mackenzie et.Al.,1999),2023/3/24,2-23,太阳辐射能(仿A.Mackenzie et.al,1999),光的性质:波长1
13、504000nm,分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类,波长在380760n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范围是380700nm之间。,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400,630,1000,2500,4000,波长(nm),能量强度,2023/3/24,2-24,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海洋植物 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绿光。高山植物 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莲座状叶丛。动物 不同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2023/3/24,2-25,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 附近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光饱和点后,
14、不随光强增加。水生生物 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陆生生物 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和耐阴性植物。阳性植物(cheliophytes)、阴性植物(sciophytes)和耐阴性植物(shade plant):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生长;阴性植物对光的需要远较阳性植物低,光补偿点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较弱,抗高温和干旱能力较低;耐阴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前两类植物之间。动物 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行为,昼行性动物在白天强光下活动,夜行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动。,2023/3/24,2-26,光合作用率,光合作
15、用率,光强度,光强度,净生产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B,A,B,A,CP,光补偿点,CP,CP,a,b,sp,sp,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ompensation point)光饱和点(saturate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仿Emberlin,1983),2023/3/24,2-27,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生物 环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