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年个案工作要点课件.ppt
《第七章:老年个案工作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老年个案工作要点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老年个案工作,主讲:汪洸,内容提要,老年个案工作的概念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模式、方法与技巧,一、老年个案工作的概念,个案工作: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使案主充分发挥自我能力,运用资源解决自己问题老年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在老年服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李先生是合肥某社区的空巢老人。84岁的他儿孙满堂,但是由于儿女个人家庭条件均不算好,李先生现在只是独自一人居住在社区居委提供的一间2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里。对于高龄、空巢、大病的李先生来说,身体健康欠佳、支付不起高额的住院医疗费用以及住院无
2、人长期照料成为影响其生活的主要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住院医疗费用较高和经济状况较差。因此,社工机构将李先生确立为长期个案服务对象之一。,老年个案工作定义:老年个案工作是以生活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为对象,以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基础,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其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调适其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引发个人潜能,提高其生活适应能力的工作过程,根据定义,老年个案工作有以下特点:本质上是一种助人的直接方法,是一种工作过程对象上是以存在各种问题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人员为主过程上是采取一对一的个别化工作方法功能上是增强老年人个体的社会
3、适应能力目的上是帮助老年人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使其拥有幸福晚年,二、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案例陈女士现年82岁,住某市养老院,其右手自1990年开始中风,一直没有治愈。陈女士从2007年开始入住该养老院,其子女比较孝顺,常常在周末的时候到养老院看望她。2008年春节期间陈女士在自己家中滑到,导致右腿骨折,虽然曾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是没能治愈。这种行动的不便也导致陈女士情绪低落,十分悲观。2009年四月份又一次摔倒,虽然没有很严重的伤,但是陈女士却因此更加消极悲观了。因此,养老院里的社工决定帮助陈女士重塑积极上进的生活观,不要因为身体的病态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老年人群体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
4、除个案工作一般原则外,还有以下八种独特的原则,A:尊敬与信任原则从观念上接纳并尊重老人,相信其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B:相互信赖原则建立相互信赖的个人关系时老年个案工作得以进行下去的保证(持不批判并给予案主积极支持)C:耐心倾听原则认真倾听老人问题,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谈话开朗话多的老人自我为中心,容易把谈话话题引向其他人或事,并且忘记应要谈论的话题内向话少的老人固执猜疑,一开始交谈时尽量先不涉及案主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从日常小事入手,让案主逐渐对你感到放心,D:了解案主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生理器官功能的变化(皮肤、神经、心血管、肌肉骨骼、内分泌、感觉)心理功能变化(社会交际、人格类型、智力、记忆、
5、性格、情绪)E:关注老人的现在,而非过去辅导过程中运用“怀旧”或“生命回顾”的方法,但工作者关注焦点应放在现在F:尊重老年案主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尊重老人本人对辅导与治疗过程的了解和看法,免除老人自身顾虑讨论个人隐私,需要做好保密原则;谈论有关人生方面问题,可能对工作者不屑一顾;心理辅导如何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状,G:自我选择原则提出解决问题意见后,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积极鼓励老年案主参与计划的制订与策略的选择H:充分协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老年案主对资源要求较大,需要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活环境中的资源例如:社区社会服务资源,三、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6、解决问题”和“治疗性关系”这两大方面如何与老年人维持一种良性的治疗关系?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存在的问题?传统一对一老年个案工作:假设问题来自个人,个人必须想出办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助人方法来自医学观点,老龄化被视为医学上的丧失功能,而不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伊妮德和露丝提出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鼓励老年人在个案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1)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案主的人格、环境及社会关系(家庭环境、案主个人经历及行为特征)(3)问题的阻力和助力(案主的意愿和能力、案主对问题的看法),1、老年案主系统的预估,案例1,江岸某小区内有一位现年83岁的李阿婆。李阿婆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老伴已经去世
7、多年,平时她跟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5个子女则分别居住在本市其他各个地方。2004年冬天,李阿婆的小儿子因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李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几年来,李阿婆的其他5个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相互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年老多病的李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李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李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老年案主系统的评估架构,(1)案主问题分析(问题、评估、目标制定)(2)注意的问题(案主自决、
8、目标的适切性),2、老年案主服务目标的制定,案例2 彭先生今年76岁,退休后跟老伴一起生活,老伴没有工作。两位老人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为他们提供日常照顾。彭先生退休后,除了经济收入大幅减少,生活困难,两年前还因中风导致右边身体行动不便,视力退化更让他失去安全感,他虽然仍能自己照顾自己,但内心感到非常沮丧和抑郁。虽然老伴对他关怀备至,但由于不能体会和认同他的感受,因而不能给予他所需要的支持。而彭先生一直沉默寡言,内心感受鲜为人知,情绪困扰日益严重,加上不主动做康复治疗,体能恢复较慢,脾气变得更差了,近来甚至出现暴力行为,以至影响了家庭关系。妻子因为跟他朝夕相对,便觉得彭先生凡事都针对她,夫
9、妻关系紧张。(1)按照内外影响力的范式分析彭先生的行为。(2)针对彭先生的问题提出介入策略,3、权能激发,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受助人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受助者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1)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从增强权能观点来看,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处于弱势地位,并非他们自身有缺陷,而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不安全,又缺乏参与政治机会的环境之中。因此,不利的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比其他人群更强烈的压力,形成强烈的无力感。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
10、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受助人的权能不是助人者给予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受助者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受助者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从而能实现自己。,(2)工作取向伦理价值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上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干预认可来自各个方面的对干预计划可能的允许范围。社会工作者
11、要尽可能在各方面允许的范围内为受助者争取更多的资源。概念框架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权能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上:一是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助人过程增强权能理论有着如下独特的助人过程:A.受助者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B.重视受助者的能力而非缺陷。C.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D.确认受助者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E.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成为服
12、务对象。,实践模型的构成要素,价值基础,认可,理论基础,相互关系,通过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组织实践,问题界定与评估,目标制定,角色承担,介入策略和技术,评估,4、应用技巧,(1)由老人辨识问题;(2)连接案主的问题与环境(3)分享助人过程的控制(4)扩充老人对问题的视野,5、权能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的特定策略,(1)应对问题引发改变的技巧;(2)同伴改变的影响(3)介绍简讯或故事(4)将案主与其他人连接起来(5)鼓励案主对其他人有贡献,6、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特点,(1)由老年人来辨识问题,专业知识由工作者和案主一同分享(2)老年人的问题隶属直接环境系统当中,工作者动员案主及其家庭利用社会资源
13、(3)工作者不控制助人过程,工作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协助老年人与其他人和资源连接起来(4)工作者协助老年人不要对其问题持狭隘的看法,扩展老年人对问题的意识,以一个更大的情景脉络来看待问题,四、老年个案工作模式、方法与技巧,1、老年个案工作模式,建立关系、沟通和互动是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个案工作的基础不同老年个案工作模式有着不同的方法技巧,三大老年个案工作模式(一)社会心理模式(二)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三)任务中心模式不同模式代表解决相同问题可能有的不同途径,(一)社会心理模式,社会心理模式:老年个案工作模式中历史最悠久瓦色尔(Wasser)老年个案工作的创造性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何谓社会心理?人是
14、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个人心理发展是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人环境人:个人内在心理体系,人格发展,自我功能为主体环境:个人生活的社会支持网及物质资源,何谓社会心理模式?运用于个案工作,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调整个人的人格体系,并配以环境的调适,进而增强人格的成长与适应,对老年人看法:老年人自我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连续性“失落”,即生理、经济、社会地位等“失落”导致进一步衰退,使老人产生巨大情绪反应,即自卑、沮丧、绝望等为避免衰退而产生“依赖”,产生“衰退依赖”两者间平衡的心理结构,即老年人对自我能力评价及环境调适的过程,是社会心理模式的中心,社会心理模式两大治疗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老年 个案 工作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