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课件.ppt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回扣基础要点一、群落的概念1.含义:在一定空间内 的集合体。2.特点:具有一定的,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1.物种丰度:指群落中 的多少。,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必备知识梳理,所有生物种群,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物种数目,2.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多种、和。3.优势种(1)含义:在组成群落的诸多物种中,能够凭借自己的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2)主要识别特征。通常都会占有竞争优势,并能通过 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常在群落中占有 的优势。,动物,植物,微生物,大小、数量和生产力,个体数量多
2、,竞争,持久不变,三、群落结构的类型比较,不同高度,水平方向,时间,有规律,阳光,水分,小地形,风,分层现象,分层,集群分布,斑块状镶嵌,昼夜活动,想一想 如何利用群落的结构知识来指导渔业的生产?提示 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进行鱼塘混养,让不同生活习性的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充分利用了水域的立体空间。四、生态位1.概念:物种利用群落 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 的总和。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各种资源的幅度,其他物种相互关系,地位,重要性,3.生态位重叠(1)含义:两个物种 所发生的现象。(2)类型:重叠和 重叠。(3)结果资源丰富时,可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资源短缺时,会发生。a.
3、生态位 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 _。,利用同一资源时,完全,部分,竞争,竞争,完全重叠,竞争排除,原理,b.生态位 的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并且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 _。(4)适应措施:如动物只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觅食等。练一练,不完全重叠,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B,下列叙述不符合竞争排除原理的是()A.发生在物种间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部分重叠C.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D.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构建知识网络,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高频考点突破,提醒 种群、群落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究范围
4、的大小。不管是种群,还是群落,它们研究的均是生物,不包括无机环境。对位训练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B.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共 同构成群落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解析 群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种群构成。答案 C2.(2008重庆理综,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
5、的基本单位;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包含多个物种;一定地域或空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所以A、B、C项不正确。,D,考点二 种内与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1)含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2)类型: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3)意义:种内互助对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都是有利的;而种内斗争虽然对失败的个体不利,但对物种的发展是有利的。,2.种间关系,3.相近关系的区别(1)种内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2)竞争与捕食竞争是两种生物
6、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争中失败可能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的生物在自然系统中相互依赖而生存。,对位训练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
7、密植的目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水分、矿质元素等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是为了防止种间斗争(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C,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的相互作用解析 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
8、水螈更喜食它;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因此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呈“J”型增长,放入水螈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S”型。答案 A,考点三 群落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时间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它们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1.垂直结构植物分层:主要受光或温度影响。动物分层:主要受植物提供的食物及空间影响。2.水平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等因素的影响。,3.时间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生物的昼夜变化与群落季相有关。4.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
9、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时间结构的变化是生物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对位训练5.如图横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 D,6.(2008全国卷,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10、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食乙,所以三者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乙和丙还会因生存空间的相同而存在竞争;丙大量的捕食乙,乙会消亡,随之丙也会消亡,最后只剩下甲。答案 C,考点四 生态位1.生态位分化(1)原因
11、: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因为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选择,使生态位发生变化。(2)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2.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程度越大,则生物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3.正确理解生态位要注意以下两点(1)生态位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2)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较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如图)。,如图中,两个种群的
12、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就日趋没落,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都生存了下来。,对位训练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 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 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 种3有被排除的危
13、险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析图能力。由图可以看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种内斗争就越剧烈。答案 A,8.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推断出()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解析 由于两种群的食物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
14、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答案 A,思维误区警示易错清单 竞争的结果(1)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2)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3)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异,逐渐减少竞争。,解题思路探究,错因分析 不能分析两条曲线的含义和走向;对种间关系 的理解过于简单,不能认识种群变化的实际曲线与模式 曲线的区别。,纠正训练1.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molml-1)。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
15、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图中曲线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B.星杆藻的生长情况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高C.单独培养针杆藻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小解析 分析a、b图可知,针杆藻能迅速利用硅酸盐,当硅酸盐浓度下降之后,针杆藻的种群密度也随之逐渐下降,而星杆藻在硅酸盐浓度下降之后,其种群密度仍在增加,说明星杆藻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当两种硅藻放在一起培养时,针杆藻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因此c图中的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存在竞争时才会降低其K值,选项D错误。答案 A,2.(2009东城模拟)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
16、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A.甲、乙均增加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解析 对比图像中46和64的结果可推知甲的竞争能力强。答案 C,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1)生态位竞争结果:两种物种中一个物种灭绝;生态位发生分化都得以生存。(2)生态位重叠不一定发生竞争,只在资源短缺时才发生。(3)生态位分化避免竞争的方式:食物转化,空间垂直分离和水平分离。,典例分析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
17、能力越弱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 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题中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故C项正确。此为有限的环境中,两物种的种群增长曲线只能是“S”型。答案 C,变式训练 a和b代表两个物种,当它们的生态位如图时,最不可能发生的竞争结果是()A.如果a具有竞争优势,b将消失B.如果b具有竞争优势,a将消失C.如果a具有竞争优势,a和b最终不能实现共存D.如果b具有竞争优势,a和b有可能实现共存,B,题组一: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 群落 结构 特征 关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