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替代效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的替代效应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公共收入理论与实践,案例引导第一节 税收的定义与结构1.1 公共收入概述1.2、税收的特点、基本要素和分类第二节 税收效应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3.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3.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3.3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第四 最优税收选择4.1 税收原则4.2 税制结构的设计第五节 中国的税收5.1 中国税制沿革5.2 我国现行主要税种5.3 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案例引导,纳税人或负税人?一个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
2、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简要分析: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鉴此,宣传单应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这也可见税法宣传任重而道远。思考题: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别和联系何在?试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1.1 公共收入概述,公共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自企业、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税
3、收: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公债政府凭借自身信用,按市场供求关系自愿灵活地取得的公共收入。其他收入:行政收费规费:政府为国民提供特定服务和管理而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可分为行政性收费和司法收费。使用费:通过政治程序制定的对享受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所收取的费用。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亦称通货膨胀税政府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缺口,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造成普遍物价上涨,从而降低私人部门的实际购买力,形成政府占有社会资源增加。本质上是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资源再分配。,1.2 税收的特点、要素与
4、分类,税收的特点税收的基本要素税收的分类,2.税收效应,2.1 税收效应的含义:指征税而对各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决策以及市场的影响2.2 税收效应的类型:税收对市场均衡的一般影响: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3 税收对各类经济主体决策的具体影响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消费者选择: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与私人储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与劳动投入:替代效应、收入效应,3.1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的基本概念,定义:税收的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税收的归宿: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着眼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研究的意义确定税
5、收的最后归宿点;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最终影响;为最优税制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税收转嫁的类型,3.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两个基本规律:(以从量计征产品税为例)1、无关性定理2、需求和供给弹性是关键引申结论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从价税和要素税。,3.3 税收转嫁与归宿:一般均衡分析,税收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图示局部均衡分析的不足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含义基本观点一般均衡分析模型,4.1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效率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稳定和
6、增长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4.2 税制结构的设计,税种配置:主体税种的选择对税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家推崇所得税。原因:额外负担较产品税轻;是直接税,不易转嫁;经济的内在稳定器,能较好地稳定经济。辅以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源的选择区分税源与税本。原则,对税源征税,不伤税本。税源:工资、地租、利润,非生产性的财产等。税本:生产性资本。不应征税。税率的安排税率水平的确定:拉弗曲线税率形式的确定:比例税率:适用于商品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5.1 中国税收制度的演变,5.2 我国现行主要税种,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为五类:所得课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
7、业所得税、农业税等;流转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财产课税:房产税和契税、车船税等;资源课税:资源税和盐税;行为课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5.3 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公民或企业征收实物或货币,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与政府直接增发货币相比。与通过举借公债相比。与通过收费的形式相比。优点:不会凭空扩大购买力,引起通货膨胀;不负任何偿还责任;税收是强制税收。
8、“国家需要钱来偿付它的帐单,它偿付支出的钱主要来源是赋税”。-保罗萨缪尔森,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国家法令形式强行征收,不按规定缴纳者要受法律制裁。无偿性:国家征税后既不向纳税人返回,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预先规定了征收对象和征收的数额或比例。税收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税收的基本要素,向谁课税,对什么课税,课征多少税?课税主体: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定相一致。课税客体:课税对象、课税的目的物规定征税的范围和直接依据,是确定税种的 主要标志;课税对象不同于税收的最终来源(税源);课税基
9、数(计税依据):从量计征、从价计征税率:课税的尺度税收的眼睛税率: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数额;是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使用于从量定额征收,如牌照税、营业执照税等。,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一般运用于课征流转税,如营业税、关税等。比例税率举例:特点:比例税率下,平均税率等于边际税率,与课税对象的数额无关。,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
10、单、取得税收多,但税收负担不合理。超额累进税率:税收负担较为合理,实际税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性,多用在所得税上。,累退税率,以美国联邦社会保险税为例:税率为15.02%,限额为48000美元。,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产品税和要素税按是否直接依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课税:对人税和对物税。按是否可以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计征标准:从价税、从量税按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价外税按用途:一般税、特定税按归属关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按税率:累进税、比例税,税收的额外负担,价格 S Pd A B E C D Ps D 0 Q*Qe 产量征税对市场的一般影响:征税
11、会提高买者的支付价格Pd,降低生产者的得到价格Ps,减少市场的均衡产量,使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减少,并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B+D),即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的额外负担:征税会提高买者的支付价格Pd,降低生产者的得到价格Ps,减少市场的均衡产量,使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减少,并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征税而减少纳税人收入、降低其福利并进而对纳税人的生产、消费、劳动、投资等决策的影响。相对价格没有改变,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税收的正常负担,不会造成全社会福利损失。,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因政府征收影响了相对价格,从而使纳税人改变其原有的生产、劳动、
12、消费、投资等经济决策的效应。,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甲物品 购买量 A C W Y I1 D I2 B 0 已物品购买量条件:政府对消费者收入征税结论:消费者政府在征税后,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不得不相应地减少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者效用降到一个更低的水平。,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X2 A I2 I1 Y W E B 0 X1条件:政府对商品X1征税结果:消费者会相对增加X2的消费,而减少对X1的购买。,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X2 A I2 I1 Y W E B 0 X1条件:政府对商品X1征税结果:消费者会相对增加X2的消费,而减少对X1的购买。,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13、:,产品X2 T T a2 C1 a*2 C2 T T 0 a*1 a2 产品X1条件:政府对企业征收公司所得税。结果:征税会减少企业的可支配资源,使之降低到更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从而减少物品的生产。,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产品X2 a*2 a2 0 a*1 a1 X1条件:政府对产品X1征税结果:生产者会降低课税商品的产量,而增加无税商品的生产量,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工资率 S W1 W2 0 L1 L2 劳动时数条件:政府对工资征税结果:课税会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与闲暇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征税会导致劳动投入的下降。,税收对劳动投
14、入的收入效应,工资率 S W1 W2 0 L1 L2 劳动时数条件:政府对工资征税结果:征税会直接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的工作。即征税会导致劳动投入的增加。,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A、人头税与比例所得税:人头税不改变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故不产生替代效应,只有收入效应,即对劳动投入有激励作用;比例所得税两种效应都有,对劳动投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反向作用的效应之大小。结论:由于替代效应对劳动投入的负向激励,与等量的人头税相比,比例所得税对劳动投入相对不利。B、比例所得税与累进所得税: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大于
15、平均税率,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更大,更妨碍劳动的投入。C、累退税与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替代效应更小,对劳动投入的妨碍更小。,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未来消费)A S1 P1 C I1 S2 P2 I2 B 0 C1 C2 现期消费条件: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息结果: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替代储蓄。即征税会造成私人储蓄的下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收入效应,储蓄(未来消费)A I2 I1 S*P2 P1 B 0 C2 C1 现期消费条件: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息。结果: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纳税人为了维持未来既定量的消费水平S*,必须
16、更多地减少现期消费,增加储蓄。即征税会造成私人储蓄的上升。,税收转嫁的类型,前转(顺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由其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厂商提高出厂价转嫁给批发商提高批发价零售商提高零售价转嫁给消费者后转(逆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购入价格或延长工时、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零售商压价购进商品转嫁给批发商压价从厂商进货转嫁给生产厂商压价购进原料、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办法转嫁给原料供应商和工人消转:纳税人通过改进技术或强化管理来补偿其纳税损失,使税负在生产率提高中自行消失。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
17、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付的税款,通过压价购进的形式在购买时预先扣除,把税负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是后转的特殊形式。政府征收土地税开发商压价购进土地将土地税负担转嫁给土地出售者土地供应增加地价下降土地税减少地价上扬,无关性定理,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供方征税还是对需方征税无关。图示:从量计征下的产品税税收归宿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上由谁纳税无关;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由税后的均衡价格决定。税后均衡价格(需求方支付的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提高的部分是由需求方承担的税收;税收的其余部分必须由供给方向后转嫁或自行承担,即供给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降低的部分。,从量计征下的产品税归
18、宿,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1)需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2)供给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指消费者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表示,即有:Ed=Q/QP/P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产品有:生活必须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需求曲线斜率大,比较陡,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的产品有:奢侈品、替代性强的物品,用途广泛的物品、非耐用品。需求曲线斜率小,比较平,如图示,不同弹性的需求曲线图示,价格 价格
19、D D 0 产量 0 产量(a)缺乏弹性的需求(b)富有弹性的需求,供给价格弹性,指生产者的供给量对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表示,即有:Es=Q/QP/P供给弹性较小的产品有:资本密集型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其生产要素难以转移,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弹性小。其供给曲线斜率比较大,陡,供给弹性较大的产品:劳动密集型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其生产要素容易转移,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弹性大。其供给曲线斜率比较小,平坦,如图示。,不同弹性的供给曲线图示,价格 价格 S S 0 产量 0 产量(a)缺乏弹性的供给(b)富于弹性的供给,需求完全无弹性:税收完全通过提价转嫁
20、购买者。,需求完全有弹性:纳税人不能通过提高产品或要素价格的途径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需求富有弹性: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税收难以向前转嫁,而更多向后转嫁。,需求缺乏弹性: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提高幅度,税收容易向前转嫁。,供给完全无弹性:税收完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由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承担。,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会完全通过涨价形式向前转嫁给购买者。,供给富有弹性:生产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税收易于更多地向前转嫁。,供给缺乏弹性:生产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税收不易向前转嫁,更多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引申结论,1、如果供给完全有弹性或需求完全无弹
21、性,税收负担完全由买方承担;2、如果课税品是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品、用途狭窄品或耐用品,人们的需求弹性小,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3、如果课税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动较难,供给弹性较小,生产者处于不利地位;4、如果课税的范围较窄,课税产品的替代性较大,消费者可减少对此的需求,因而课税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税负易向卖方转嫁;5、如果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消费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6、从短期看,产品的供给弹性低于需求弹性,故短期来说,税负归宿有利于买方;长期看,供给也将富有弹性,长期税负归宿难以确定。,税收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税收的溢出效应指
22、:对一种产品(市场)的征税,不仅会使得该产品市场的均衡变动,而且这种均衡变动会影响到其它相关产品市场,引起其均衡变动。反馈效应指:其它相关产品市场的均衡变动,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征税产品的市场均衡。这种溢出效应与反馈一直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得到一个稳定的新的均衡.,税收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图示,价格 价格 SA SB 3.5 SA 32.5 DB 2 DA DB DA 0 QA QA Q 0 QB QB Q(a)征税的A产品市场(b)替代的B产品市场起因:对A产品的生产者征税。,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第一,局部均衡分析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非征税商品市场的影响(商品课税时)。譬如:对食品的课税
23、,不仅会造成食品价格的上升和食品产量的下降,而且,随着食品业的生产要素流入服装业,也造成服装价格的下跌以及服装业收益率的下降。第二,局部均衡分析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生产要素收益率的平均化的影响。不论是商品课税还是资本收益课税,征税都会导致纳税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下降,从而引起资本向其他非纳税部门流动,并降低非纳税部门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总之:局部均衡分析没有考虑到纳税对相关部门或行业的影响。,税收归宿一般均衡分析的含义,就是在假定各种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都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所有产品、生产要素都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决定,并判断各类购买者和生产者的税收负担。即分析征税对所有相关产品、要
24、素市场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观点,政府对某一部门某一种产品征税,其影响会波及到不仅该产品的消费者要承担税负,其它行业或产品的消费者也会承担税负。政府对某一 部门或某一种要素征税,其影响也会波及到整个经济,不仅该生产部门的该要素所有者要承担税负,其他生产部门的该要素所有者也要承担税负。征税会造成整个经济工资水平的下降。,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理论前提:整个经济体系仅有两个市场:食品与制造品市场;生产要素仅有两种:资本与劳动力;家庭部门没有任何储蓄:收入=消费。对某种产品征税食品税;对某一部门的某种生产要素收入征税对制造业资本收入征税,征收食品税,局部均衡分析中,对食品征税,其价
25、格上涨,产量下降,结果是税收分别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分担。从消费者:食品购买量减少,部分购买力转向制造品,制造品需求上升,价格上涨,随之食品价格相对下降。税负从食品的消费者扩展到制造品的消费者身上从生产者:食品征税导致收益率下降,生产要素向制造品流动。假定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替代率不同。整个行业的劳动者都将承担税负。,对制造业资本要素收入征税,产出效应:制造业资本收益率下降,资本向免税的食品业流动。制造业产品数量减少,资本毛收益率上升;食品业产品数量上升,资本收益率下降。.直至收益率拉平。整个行业的资本所有者都承担税负。替代效应:对制造业资本征税而对劳动力收入不征税,促使生产者减
26、少资本使用量,增加劳动力的使用量以劳动力替代资本。从而制造业资本相对价格下降。随着制造业生产要素向食品业流动,这种替代效应也在食品业发生。整个行业的资本价格下降。,税收公平原则,意义:税收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持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和社会动乱不可或缺。含义: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横向公平: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分类: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受益原则,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横向公平:受益相同者
27、税负相同;纵向公平:受益多者多纳税。优点:边际效用=税收,实现帕累托最优。局限:有些边际效用的表达;如国防、教育等;对收入分配是中性的。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不适用于此原则适用税种:汽车驾驶执照税、汽油消费税、汽车轮胎税等(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路建设支出中获得效益的多少来征收的)。,纳税能力原则,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承担同等税负;纵向公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经济学对纳税能力的测度:客观说:收入、消费、财产;主观说:等量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税收效率原则,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应最小税收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税收的征纳成本。
28、与效率有关的原则:税收的中性原则节约与便利原则,税收的中性原则,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使税收不影响市场中各种相对价格,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性。中性税收: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扭曲性税收: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税收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现实中的税制只是次优税制。,节约与便利原则,税收是政府强制性地将一部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耗损。在政府层面是征管成本;在私人层面是纳税成本,也叫税收税收奉行成本。节约要求税收尽可能减少征管成本;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减少税收奉行成本。,税种的配置,税种的配置应按照税收原则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
29、着所选择的税种都能完全符合各项税收原则的要求。因为完全符合各项原则的税种是不存在的。因此税种配置最主关键的问题就是主体税种的选择。,拉弗曲线原理,税率 100%r4 r3 r m r2 r1 0 P N R 税收收入图中:从取得最多税收收入的角度来看,r为最佳税率点。结论: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为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但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所得税优于流转课税(商品税),第一,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也即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损害程度)较同量的消费税轻。因为所得税不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对消费者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干扰相对较小。
30、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约瑟夫对所得课税和流转课税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不能象商品税那样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税负,因此政府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第三,所得税作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可以起到较好的稳定经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居民纳税人的境内增外个人所得、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所得。课税对象:各项所得税率:工薪:超额累进:3-45%;生产经营所得:超额累进:5-35%;劳务报酬所得:比例税率:20%;稿酬所得:比例税率: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利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等其它所得:比例税率:20%;,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
31、的企业或组织课税对象:企业生产经营所得或其他所得。税率:当前:法定税率33%对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的企业实行低税优惠照顾。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及以下者:18%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10万(含)者,27%新税法最新修改:(2008年开始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到一个税率:25%;微利企业:20%国家重点扶持企业:15%,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课税对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税率:比例税率,30%;同时另按应纳税所得额附征3%的地方所得税,综合税率为33%。,增值税,征税范围: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以及加工和修理修配。纳税人:在我国境内
32、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税率:两档低税率:13%粮食植物食用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水暖气煤、图书杂志及国物院规定的其它货物。基本税率:17%。适用低税率以外的其它物品和劳务。零税率:仅限于出口货物。,消费税,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目前有11种:烟、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纳税人: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税率:11个税目,13个子目。定额税率:对价格差异不大,计量单位规范的消费品比例税率:3%-
33、45%。其他消费品,营业税,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提供规定的劳务(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应税劳务: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业等。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税率:9个税目5%:大部分税目。3%: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文化体育业。5-20%:娱乐业,个人所得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应该选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拓宽税基,扩大征税范围;调整费用扣除,建立科学的费用扣除制度;建立源泉控管、双向申报、交叉稽核的征管机制。,完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方向: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规范各类税收优惠。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坚持国民待遇原则,要适当取消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少并规范各类税收减免与优惠政策。,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我国税收过度依赖增值税,只要增值税一个税种有所波动,中央财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增值税自身需要的改革:课税范围不广泛;增值税的税基有待改进,应该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