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规划角度谈电力设施规划编制资料课件.ppt
《从城市规划角度谈电力设施规划编制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城市规划角度谈电力设施规划编制资料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解孝成2011年3月9日,从城市规划角度谈电力设施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编制要点城市规划与电力设施规划的关系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简介,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编制要点,城市规划的概念,城乡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 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城镇体系,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是1990年“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的法定规划。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中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城镇相
2、互分工协助而形成的城镇系统。城镇体系规划是依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目标、战略和政策,对国家和区域城镇布局、人口流动和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出的综合部署和安排。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以城镇为重点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规划。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指导方针,把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社会作为今后的方针目标,对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3、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1)提出市(县)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预测市(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5)确定市(县)域交通
4、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城市总体规划,概念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是政府的重要工作,有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规划局)承担。组织程序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最重要的法定性规划,规划编制和调整须按法定的组织程序进行。其中,组织编制由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向建设部提出进行编
5、制工作的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规划在编制中要广泛听取各部门、各方面的人士意见,规划批准后要进行社会公示。规划阶段 原规划评估-规划大纲-规划编制-成果,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中心城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层次。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心城区规划包含18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2)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3)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研究;4)中心城区用地分类和总体
6、布局;5)专项规划;6)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区范围。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
7、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城市防灾工程。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
8、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三)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四)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五)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六)竖向规划设计。(七)估算工程量、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城市黄线划定,城市黄线是城市
9、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包括:(一)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轨道交通线、站、场、车辆段、保养维修基地;城市水运码头;机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区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二)取水工程设施(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垃圾码头、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厂、卫生填埋场(厂);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四)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五)城市热源、区域性热力站、热力线走廊等城市供热设施。(六)城市发电厂、区域变电
10、所(站)、市区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七)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电信局、电信支局;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八)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九)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十)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十一)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黄线划定,城市黄线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与同阶段城市规划内容及深度保持一致;(二)控制范围界定清晰;(三)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划定其用
11、地控制界线。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用地位置和面积,划定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界线,规定城市黄线范围内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并明确城市黄线的地理坐标。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按不同项目具体落实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界线,提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配置原则或者方案,并标明城市黄线的地理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城市黄线应当作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与城市规划一并报批。,二、城市规划与电力设施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与电力设施规划的关系,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电力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的有关内容是城市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中主要的基础设
12、施规划有(含城镇体系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给水排水规划 电力电信规划 燃气供热规划城市电力设施规划可以单独编制(专项规划),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地区电力系统规划的总体要求。城市电力设施规划编制阶段和期限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城市电力设施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绿化规划以及城市给水、排水、供热、燃气、邮电通信等市政公用工程相协调。城市电力设施规划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电力设施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阶段内容 1、预测城市规划目标年的用电负荷水平 2、确定城市电源、电网布局方案和规划原则 3、绘制市域和城区电力总体规划布局示意图,编写电力规划纲
13、要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内容 1、预测市域和城区用电负荷 2、电力平衡 3、确定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布局 4、确定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 5、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容量、数量 6、确定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 7、提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电力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及进度安排 8、绘制市域和城区电力总体规划图,编写电力规划说明书,详细规划阶段的电力设施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1、确定规划区中各类建筑的用电指标,并进行负荷预测;2、确定规划区供电电源的容量、数量及其位置、用地;3、步骤规划区内中压配电网或中、高压配电网,确定其变电所、开关站的容量、数量、结构形式及位置、用地;4、确定规划
14、区中、高压电力线路路径、敷设方式及高压线走廊宽度;5、绘制电力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编写说明书。修建性详细规划 1、估算规划区用电负荷;2、确定供电电源点的数量、容量及位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3、布置中、低压配电网及其开关站、10KV公用配电所的容量、数量、结构形式及位置、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4、确定中、低压配电线路路径、敷设方式及线路导线截面;5、投资估算;6、绘制电力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编写说明书。,三、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简介,1、发展背景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3、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4、城镇空间组织的新思路5、构建支撑城镇发展的新体系6、新时期城镇发展行动计划,中国社会经济进入
15、转型的关键时点“十二五”期间(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0%,一半以上的中国居民将生活在城市,中国步入“城市化时代”。“十二五”规划要求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三个转变“从GDP增长到包容性增长的转变、从外需增长到内需增长转变、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中国城镇化将成为这一历史使命的不可替代的承载者与实现者。中国城镇化发展发生新的理念转变,(1)国家城镇化发展理念的新转变,1、发展背景,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结果,作为促进结构转型、创造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更加关注城乡统筹、社会公平等综合发展目标;多元的城镇化发展动力(生态建设、消费、文化旅游发展等)保持必要增速,
16、着力提升城镇质量同时关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优先,强调工业化为单一驱动力,单纯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重点聚焦大城市和城市群,国家经济重心回归内需市场,必然会产生新的空间区位需求,无疑为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带来了新一轮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2009年以来,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12项国家区域规划高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积极落实调结构、扩内需、走多元多极发展路径的战略构想。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胡锦涛),计划的封闭经济体时期经济动力:优先发展重工业空间开发:以工业据点方式进行开发,中西部地区是重点空间城镇化发展:
17、产业成长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时期经济特征:全面开放;市场活跃;经济全球化空间开发:沿海成为布局重点,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不断兴起城镇化发展:大规模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沿海城市群获得快速发展,全面转型发展时期经济特征: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变空间开发:区域开发从沿海向中西部拓展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着力点;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加强,(2)国家空间战略重点 从沿海向内陆演进,1、发展背景,中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地区中部现状城镇化发展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人口众多,乡村人口比重高中部农业生产比重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中国
18、城镇化保持必要增速的重要保障中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的难点地区中部是全国农业人口劳务外出最集中的地区,解决大量农业人口再就业的压力巨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压力巨大解决城乡差距、三农问题的压力巨大,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破题,是对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最重要贡献。湖北城镇化的破题,是对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重要示范。,(3)中部地区成为新一轮增长的热点地区 和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主战场,1、发展背景,新的发展条件背景下,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继承和发展了省委省政府的历次发展战略,对指导湖北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圈一带”战略既落实了国家战略(“武汉圈”、“长江带”),又
19、充分结合了湖北自身的特点(“鄂西圈”的提出),反映了区域协调的差异化发展思路。“两圈一带”战略是引领湖北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本规划是在省域城镇化及城镇空间发展层面,对总体战略的具体深化和落实。,(4)湖北省提出“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促进省域全面协调发展,武汉城市圈:“1+8”(汉、鄂、黄、黄、咸、孝、天、潜、仙)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除“1+8”以外的省域其它市州范围长江带: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沿江的48个县市,1、发展背景,2010年2月21日(大年初八),李鸿忠省长、张通副省长率省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
20、就湖北推进城镇化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抓紧编制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规划。2010年11月1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鄂发201025号),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和大小多少、三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思路”2010年11月30日,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适度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培育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加强大中小城市有机联系,统筹各类城镇协调发展。”。,(5)湖
21、北省委省政府将城镇化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1发展背景,三、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概要,1、发展背景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3、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4、城镇空间组织的新思路5、构建支撑城镇发展的新体系6、新时期城镇发展行动计划,(1)经济增长出现“弯道超越”“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来,中部六省经济提速明显:2003年之后各省GDP增速一直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2006-2008年3年间,中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3.2%,位居四大区域板块第二位;占全国GDP比重从18.8%提升到19.3%。,2009年沿海与中部省份经济增速比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沿海转移与结构调整给中部带来
22、的产业机遇基础设施“双高”建设获得的区位提升机遇,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2)核心城市武汉中部地区“龙头”地位无人取代,历史地位突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之一、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华中地区最综合的物资中转交通枢纽。城市实力显著:经济、人口、投资、消费、产业等总量规模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区域辐射范围广大:武汉的城市势力圈范围涉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五省,区域影响力大大高于中部其它省会城市,是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唯一城市势力圈范围超过省域行政区面积的城市。,北有京津、东有上海、南有深广、西有成渝,中部非武汉莫属。拥有武汉区域中心的地位,也是湖北全省发展的重要优势条件,2、对
23、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3)湖北的国家责任与担当更加重大,粮食安全:“湖广熟,天下足”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承担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任。水安全与水供给:“千湖之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华中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45.97%、华中生态基因库神农架,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湖北省有大别山水源涵养、桐柏山淮河源水源涵养、三峡库区水源涵养、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荆江段湿地洪水调蓄等被划入重要保护区。鄂西文化旅游圈建设:楚文化发样地,近代革命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湖北留下了具有国家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两型
24、”社会建设的责任与担当,生态格局,水资源分布图,省域整体领先地位受到挑战,中部各省崛起赶超:1990-2009年,湖北省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部仅快于安徽,排第5。从1990年到2009年,湖北省GDP占全国的比重由4.42%下降到3.83%,而同期河南省的比重却上升了0.5个百分点。2009年,湖南省GDP总量首超湖北。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相对落后:中部地区是农业大省,一产比重较高。,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武汉面临周边城市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排名,从2006年开始武汉的城市竞争力落于长沙之后。相对于武汉在中部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武汉城市圈的整体竞争优势并不
25、突出。,选取鄂、湘、豫、皖、赣五省的18个城市进行比较,湖北的四个二级城市发展速度落后,并且在城市排名中的位次也在不断下降。二级城市的增长乏力,是影响湖北全域发展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部五省18个二级城市比较,二线城市增长乏力,发展位次全线下滑,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经济强县缺少,难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2000年,全国百强县中湖北尚居6席,居中部之首;到2009年,湖北无一县进入全国百强,而河南、湖南、山西、江西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000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部省份的数量分布,县域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关系亟待提升,2、对湖北省城镇化的新认识,2、对湖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角度 电力设施 规划 编制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