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课件.ppt
《克己复礼为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为仁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己复礼,重要字音:周监于二代:“监”()通“鉴”八佾舞于庭:佾()觚不觚:觚()旧谷既没:没()阙如也:阙()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曾()三年之丧:丧()期可已矣:期()而好犯上者,鲜矣:鲜(),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121)【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赞美。仁,即仁道。(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
2、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要义:要约束自己(克己)以及为仁的细目(四个非礼)。,补充: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询问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自己所不想干
3、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去做。在官府任职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但让我依您说的去做吧。”,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314)(1)监:音,同鉴,借鉴(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要义:遵从周礼,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注释】(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要义:推崇周礼,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
4、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
5、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
6、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31)【评析】春
7、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要义: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n)越。,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慨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要义:
8、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要义:主张政治有道。,孔子生于乱世,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而孔子所在的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便掌握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的手里,所谓“政在季氏”已好几代。季
9、氏又忙于与国君争权,将采邑政事都交给家臣,家臣势力膨胀,鲁又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现象,他大概是看到这种“无道”的现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133)(2)奚:什么。(3)正名:即正名分。(4)迂:迂腐。(6)中:得当。(7)苟:苟且,马马虎虎。,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