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课程的教科书转化谭本土语言的转化策略课件.ppt
《从生活课程的教科书转化谭本土语言的转化策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活课程的教科书转化谭本土语言的转化策略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從生活課程的教科書轉化談本土語言的轉化策略,國家教育研究院秦葆琦副研究員1001229,從生活課程的教科書轉化談本土語言的轉化策略,一、生活課程的三個面向 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 三、課程轉化的理論 四、生活課程教科書轉化的重點 五、生活課程教科書轉化的實例六、本土語言的轉化策略七、結語,一、生活課程的三個面向,吳璧純(2010:8-9)分析生活課程97課綱的圖像,提出三個面向:(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三)拓展多面向的意義,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1)教科書中所選擇的主題,如學校、家庭、社區、季節、風水雲雨、植
2、物、動物、聲音、光影-等主題,大都與兒童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較容易引起兒童學習的興趣。(雖然部分主題仍有商榷的餘地,如春夏秋冬四季在台灣並不明顯,一定要上嗎?),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2)接著就要思考兒童在這些主題上已有哪些經驗?利用兒童的舊經驗,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體驗。如:學校、家庭、社區、季節、植物、動物、聲音、影子、水、風-等的舊經驗,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3)-兒童舊經驗談學校,從兒童每天最喜歡去的場所談起。談家庭,從兒童的家人談起。談社區,從兒童每天到學校的途中所見所聞談起。
3、談季節,從兒童衣著的轉變、校園植物的變化談起。談水,從兒童平常的用水洗手、喝水談起。談植物,從校園中種植的樹木、花草談起。談動物,從兒童最喜歡的動物或校園中常出現的動物談起。談聲音,從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談起。談影子,從兒童自己的影子談起。,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4)上述種種兒童的舊經驗,往往需透過教師向學生提問來引導,兒童的經驗與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圖片,極可能是不同的,教師若重視兒童學習的主體,很自然會捨棄教科書,帶領兒童在生活環境的脈絡中,直接進行觀察、探索與體驗。,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5)兒童經過
4、了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探索與體驗後,很可能有許多發現與疑問,這些發現與疑問,就可以帶領兒童進入更寬廣、更深入的學習:*歸納出原理原則*感受不同的美感和情緒,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實際呈現,(一)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6)在以兒童的學習為主體的思考中,教師角色的定位:1.教師透過專業,更敏感於兒童的特性、個別差 異與學習優勢。2.教師要進入到兒童的心理世界,引導 兒童發展重要的能力和知識 3.教師自己要常常補充能量,在喜悅中與兒 童一起成長。,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 實際呈現,(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兒童的生活能力是能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表現的,而非只是事實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二、
5、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 實際呈現,(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2)兒童的生活能力包含:探究知識與做事的方法(探索與體驗)欣賞與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理解與欣賞)表達與創作的能力(表現與運用)在生活上運用所學的能力(表現與運用)生活的習慣(表現與運用)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溝通與合作),二、生活課程三個面向在教學中的 實際呈現,(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3)兒童的生活能力包含(續上頁):尊重與關懷人與環境的能力(態度與情操)主動學習的態度(態度與情操)這些能力涵蓋個人自我、個人與社會環境、個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是在對兒童進行智育(真)、德育(善)、美育(美)的陶冶,也是在培養全人發展的兒童。,(
6、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4),1-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 性與變化。新北市(原台北縣)的奇妙的聲音發展出可以從聲音的大小、遠近,分辨聲音的來源的學習目標,透過尋找生活周遭發出聲音的東西,討論聲音的特性,再從找領袖的遊戲中加強練習。,(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5),1-2透過各種媒材進行探索活動,喚起豐富的想像力,並體驗學習的興趣。南投縣的和風作朋友發展出能自行發展產生風的方法和能知道產生風有很多方法這兩條學習目標,喚起兒童豐富的想像力,並體驗學習的樂趣。,(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6),2-1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解文化、藝術與自然現象的豐富性。台東縣的排灣我的家發展出認
7、識五年祭祭典內容及禁忌、能唱出祭典歌曲、能說出刺福球的意義和能說出祭竿的種類及其意義等一系列的學習目標,透過練唱五年祭祭典歌曲及練刺福球等活動,了解排灣族五年祭及其活動的意義,讓兒童體會五年祭中文化、藝術的豐富性。,(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7),3-1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台中市(原台中縣)的竹子的祕密發展出能將竹葉(運用生活素材)的形狀拓印在紙上、能將拓印的形狀加以聯想並進行圖畫創作(表現想法)、能將完成的作品編成故事並做敘述(敘述想法)等三條學習目標,循序漸進的達成3-1這條能力指標的意涵。,(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8),3-1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
8、與想法。新竹市的來去新竹甲米粉發展出能利用視覺、聽覺與觸覺的方式,呈現對米粉的了解與情感的學習目標,則是一種運用各種素材,表達對在地素材-米粉感受的設計。,(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9),3-1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台東縣的我們的社區-瑞源發展出能將瑞源的特色改編進歌詞和能唱出改編的瑞源之歌兩條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經過社區巡禮、訪問社區的人、打掃社區等活動後,真正感受到社區的可愛進而運用山上的孩子這首曲子的旋律,創作瑞源之歌歌詞,並演唱歌曲,表現自己對社區的喜愛。,(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0),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加
9、生活的趣味。宜蘭縣的春天的花朵發展出能發現花和花的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發現路邊、菜園的花,經過修飾後,也能展現另一種美兩條學習目標,達成能力指標中的美化生活環境的內涵。至於這條能力指標尚未達成的內涵如解決生活問題、增加生活趣味等,則需以其他教學活動來完成。,(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1),3-3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的行動。宜蘭縣的鏡子好好玩發展出察覺鏡子反射光有一定的方向、遇到問題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知道光比較亮,不要對準眼鏡,避免損害眼睛等三條學習目標,讓兒童實地探究陽光透過鏡子的反射情形,並安全的進行光線接力的遊戲。,(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2),4-1
10、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新竹市的好玩的飛機發展出能上台分享自己設計的紙玩具,並說明遊戲的方式和能說出或寫下在參觀模型館後對飛機有新的發現等兩條學習目標,是一個透過1-1能力指標的觀察和探索活動後,再來完成4-1能力指標的示例。,(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3),4-3 能聽取團體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新竹縣的美味的早餐發展出能與組員共同畫出一間外部與內部的早餐店、能與組員共同用黏土製作早餐餐點、能與組員共同組成一間早餐店、能與全班共同進行早餐店辦家家酒活動的一系列學習目標,可達成能力指標中(能與團體成員)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的內涵,至於聽取團體
11、成員的意見、遵守規則在這些學習目標中則沒有出現,有待其他的學習目標來完成。,(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4),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物的想法與作法,有時也 很管用。原台中縣的含羞草發展出:1.說出拯救枯黃葉子的方法 2.能具體行動並持續觀察 兩條教學目標,來達成5-2之能力指標。,(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5),5-3 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屏東縣的葉子和春天發展出能依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提出自己認為可能的原因或結果這條學習目標,讓兒童透國觀察和調查,探討學校大樹落葉的原因,來達成5-3這條能力指標的前半段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但是後半段養成對周邊訊息做
12、適切反應的態度這部分,則還需以其他的學習目標來達成。,(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6),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苗栗縣的柚見秋意發展出三條學習目標:能製作感恩卡感謝這次探訪提供協助的人感謝果農能關懷自己的社區 從與生活環境中人的互動,企圖達成5-5能力指標的產生愛護生活環境的情操這部分的內涵,至於尊重他人和關懷生命的內涵,則尚需設計其他的學習目標來達成。,(二)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17),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金門縣的鳥兒,我的朋友發展出能體會鳥和人一樣,也必須有好的生活環境這條學習目標,透過寫給鳥兒的一封信,可以看到兒童對鳥兒的喜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课程 教科书 转化 本土 语言 策略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