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ppt课件.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冷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挺好,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点出格的事吗?”同桌说:“能”我惊讶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说:“写作文”思考并交流:同桌眼中的“格”是什么?笑话中“我”眼中的“格”是什么?,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空格、作文格子;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第三课第二框,学习目标,会背 1.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2.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3.羞恶之心和榜样的作用理解 1.行己有耻的含义 2.止于至善的含义掌握(践行运用)增强自控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会时刻反省自己,从榜样身上汲取自我完善的
2、力量。,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格”指法规。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行事有遵循的法规。,“格”指规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约束百姓,百姓就知道什么是耻辱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总之,“格”都有法规、规则、规范的意思。,新闻播报,格,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一、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2、“行己有耻
3、”的要求(做法),耻,知耻之心、羞恶之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1、图书借阅规则、交通规则、学习守则(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上课不说闲话、不看课外书.)、热爱大自然、孝亲敬长、爱国守法,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有诚实守信的规则要求,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因此,说谎、欺骗违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说谎、欺骗不论是被发现还是不被发现都是
4、不应该做的。,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这些是什么行为?,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这些是什么行为?,你怎样评价少年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熊孩子沉迷游戏三个月花光奶奶两万多块养老钱,“行己有耻”的要求,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重,点,3、增强自控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 道德 法治 年级 下册 3.2 青春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