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传染病课件.ppt
《传染病传染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传染病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传染病预防与防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学校卫生所 阮青 主任医师,2015广西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概况,背景和相关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危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相当比重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受害严重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视,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危害,发病群体性处置需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经济损失严重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影响社会稳定 影响学校声誉和校领导政治生命,为何学
2、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染。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被传染。,传染病,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如:水痘、流感、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法定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37,甲类传染病(国际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
3、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炭疽、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的特点,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者体内,呈现出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
4、、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能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入侵而不会再感染。,(即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缺少其中任一条件,流行就不会发生,传染病疫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病人,受染动物,病原体携带者,传染源,(1)病人 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2)病原携带者 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
5、带。(3)受染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当病人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如被周围的易感者吸入,即可能被传染。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都是通过飞沫传播。某些病原体的分泌物或飞沫落地干燥后,再随尘土飞扬,被易感者吸入,亦可造成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叫尘埃传播。耐干燥的病原体都可经过这种方式传
6、播。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多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2)水传播: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常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水源污染,病原体经水侵入人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经饮水侵入人体,如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病毒性甲型肝炎等。二是由于人体与疫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播途径,(3)食物传播:在食物的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若不注意卫生,食物便可能被病原体污染而引发传染病。此外,有些动物性食品本身就带有某种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的猪、牛肉和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等。,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传播途径,(4)接触传染: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直接接触是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
7、接触而不需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等。间接接触是由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如猩红热、手足口病等可通过被污染的儿童玩具、食具传播。(5)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如苍蝇可传播急性肠道传染病;蚊子、白蛉子在叮咬时,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经土壤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土壤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使土 壤受到污染,医源性传播,医疗预防措施时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药品或生物制品受污染,经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血液传播:经输血和血液制品或注射针头引起的传播。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时引起的传播,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
8、病的人群。,传染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管理和控制传染源:病人及早接受观察、隔离及治疗;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注重环境、个人及食物卫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接受免疫接种。,学校、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肠道传染病1.甲型肝炎2.伤寒、副伤寒3.细菌性痢疾4.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接触传播传染病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麻疹 病人水痘 病人风疹 病人、带毒者流行性腮腺炎 病
9、人、隐性感染者流行性感冒 病人、隐性感染者甲型H1N1流感 病人、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人、带菌者、隐性感染者,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呼吸道流行性腮腺炎 呼吸道麻疹 呼吸道风疹 呼吸道甲型H1N1流感 呼吸道、接触 流行性感冒 呼吸道、接触 水痘 呼吸道、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及抵抗力,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发现、诊断、报告、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定期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可杀死和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接种强调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学校在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中主要工作,加强监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坚持开展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病因追踪
10、、传染病登记管理开展卫生宣教 室内每天定期通风 至少3次(早中晚),每次至少30分钟,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教室 课间课后通风,宿舍在上课时通风。个人卫生:勤洗手 营养、锻炼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接种疫苗加强校医及保健老师的专业培训 提高警惕、正确处理、及时报告,学校结核病防控,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分布广泛,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2010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肺结核患者99万余人,其中学生肺结核患者4.8万余人,占全人口报告病例数的5.0,在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中,1524岁年龄组占学生报告总数的84.6。男性2.8万人(占58),女性2.0万人(占42)。,学校结
11、核病发生特点和影响,一方面,师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不仅相互间接触密切,而且接触时间长,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流行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特别是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快、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由于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精神紧张,加上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体能锻炼少等因素影响,一旦感染结核分枝菌后,容易发生结核病再者,如果学生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未早期、及时就诊,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未及时向学校报告,导致学校没有及时开展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检查和采取相应措施,极易导致结核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因此,学校结核病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
12、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甚至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结核病常规预防措施,1.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核心内容)(1)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2)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3)得了结核病,应当到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4)在县(区)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5)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6)咳嗽、打喷嚏掩口鼻;(7)不随地吐痰;(8)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9)养成开窗通风习惯;(10)保证充
13、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学校结核病常规预防措施,2.创建良好的学校卫生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落实学校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学校结核病散发病例管理措施,1.做好确诊病例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加强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工作,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的健康状况。2.休学和复学管理。(1)休学管理。根据县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的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结核病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休学学生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并接受所
14、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管理。(2)复学管理。患病学生经治疗康复并取得治疗地县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后,方可复学。,学校结核病散发病例管理措施,3.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不需休学的结核病病例的管理。对经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不具传染性、不需休学的学生结核病病例,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复查。4.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对结核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密切接触者筛查无异常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可正常上课、上班,学校应当要求其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密切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到当地医疗卫
15、生机构就诊。,肠道传染病预防,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常见病种: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伤寒、甲型副伤寒(伤寒)细菌性痢疾(菌痢)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伤寒、副伤寒 病人、带菌者细菌性痢疾 病人、带菌者甲型肝炎 病人、隐性感染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病人、带菌(毒)者、受感染动物,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水 食物 手 苍蝇 生活用品,肠道传染病易感人群,甲型肝炎 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伤寒、副伤寒 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但不同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力细菌性痢疾 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免疫力短暂、不稳定,不同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其他感染性腹泻 普遍易感
16、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对不同病原体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几个月到数年。各病原之间无交叉免疫。,我国目前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理水源、管理粪便、管理饮食、消灭苍蝇传染源管理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接种:甲肝、伤寒、痢疾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喝开水、吃东西前便后洗手,广西学校几起典型案例,2008年上思县一所学校 甲肝 110人;2010年都安县学校 甲肝 118人2010年罗城县学校 甲型伤寒副伤寒 28人2008年灌阳县学校 细菌性痢疾 35人;2015年贺州市一所学校 细菌性痢疾 43人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 感
17、染性腹泻 400多人2014年贵港市一中学 诺如病毒引起食源性感染性腹泻 138人。2014年都安县一乡镇,因水传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160人。,广西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1、学生生活饮用水受污染(1)自备水源未能妥善保护:自备水井距污染源(澡房、厕所、垃圾、污水坑、畜粪、稻田等)30米,无井周保护或无井盖或井盖可活动、地表水可渗入而造成污染。(2)自备水源未按要求进行消毒:水源水未经消毒即投入使用,或只对校内一部分井消毒,另一部分井未消毒;有些常规进行消毒,但投药量不足,影响消毒效果;蓄水池未按要求定期清洗消毒,自备水或二次供水没有每年两次的水质检测(不掌
18、握水质情况)。(3)乡镇集中式供水受到污染(4)桶装水污染:未注意向供水站索要有关证件,难以保证桶装水品质。饮水机未定期清洗,导致桶装水在使用中受到污染。,广西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2、食堂管理不规范:部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食堂人员带菌上岗;食堂“三防”设施不全、食物加工途径不规范存在交叉污染。在距学校附近有较大垃圾场,导致食堂和宿舍都有较多的苍蝇。3、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存在学生喝生水习惯;并有吃东西前和便后不洗手问题。4、学校开水供应不足 学校没有开水供应或开水供应量不足。5、自然因素 疫情发生前有近期雨水较多的情况,洪水期当地环境污染严重,致使污水倒灌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