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北师大版课件.ppt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北师大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北师大版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夏(前22世纪到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与西周(前11世纪到前771)东周(前770到前256)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前221到前206)两汉(西汉(前206到25)新(8到23)东汉(25到220),的顺口溜(含年代),三分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二晋前后沿(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南北朝并立(420-589,386-581)隋唐五代传(581-618 618-907 907-979)宋元明清后(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1616-1911)皇朝至此完(中华民国
2、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的顺口溜(含年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
3、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改革开放后:批判地继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4、。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
5、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学术:学在官府(贵族)学在民间,战国“士”阶层之崛起,西周春秋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孔子 核心:仁 对统治者要求:为政以德,爱惜 民力 对人际关系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对礼的要求: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等代 儒家 孟子 仁政 性善论 仁政保民表 荀子 重民思想
6、 性恶论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人 老子 核心:道;辩证法: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 物 道家 而治;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及 庄子 相对主义(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顺从天命、安于现状思想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俭 法家:韩非子 依法治国 法术势相结合 加强中央集权,中文名:孔丘外文名:Confucius别名:孔子,仲尼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职业:教师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代表作品:春秋身材高大 有幽默感 威而不猛 和蔼可亲,孔子 思想:
7、仁 礼 核心:仁 对统治者要求: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目的:维护奴隶主等级 对人际关系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秩序,但对人尊重 对礼的要求: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因材施教(个性教育)教学原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 学习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 教学精神:诲人不倦,儒家,创立:,孔子,思想学说,政治主张,“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伦理观)哲学:敬鬼神而远之。,“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教学精神,文化贡献,创办私学 整理六经,孔子
8、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仁者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仁”通过“礼”来实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丧家犬(孔子自嘲)圣人(历代封建帝王的封赐)中国式的耶稣(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妖人(洪秀全)变法先驱(康有为)民族罪人(陈独秀等)阶级敌人(四人帮)精神导师(西方启蒙思想家)乐天派(于丹)传统文化的代表者由此你得出哪些认识?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认识: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阶级属性不同,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有所不同。2、虽然孔子活着的
9、时候是属于“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但不管后人对他是褒是贬,孔子的理想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3、把孔子置于公正、客观的天平上,我们发现他是一位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执着的大学者。,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有教无类;(最有价)2.学习要实
10、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6.其它因材施教等,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庙,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
11、 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思考,孟子主要思想主张仁义(核心)性善论(仁义礼智先天固有)仁政保民民贵君轻荀子 重民思想 性恶论(王霸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特点),孟子“亚圣”荀子“儒家中的另类”异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想“仁”“义”(核心)性善论(仁义礼智 先天固有)仁政保民 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荀子的思想:,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
12、会的需要。,重民思想“君舟民水”(民本)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王霸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特点)以德服人,哲学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思想)荀子天论,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的政治思想继承孔子“仁”的思想而有所发展,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他主张“政在得民”,强烈地反对暴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有抨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得民心的做国君。失民心的国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而国君危害了国家的时候可以更换。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
13、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座右铭。材料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
14、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目的:,孔子,孟子、荀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 有人接受?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 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提示:1.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 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
15、的学说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家争鸣 独尊 儒术 ppt 北师大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