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处理.pptx
《儿科护理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处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处理.ppt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护理,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项目三 脑性瘫痪,项目四 癫痫,项目五 多动症,学习目标,1.识记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癫痫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2.识记腰椎穿刺的护理要点。3.理解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癫痫的发病原因。4.理解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癫痫的治疗和处理原则。5.理解脑性瘫痪、多动症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6.学会应用神经系统常用的检查方法,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
2、、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脑膜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和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个月以下婴幼儿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新生儿临床则缺乏典型表现。,【流行病学特点】,90%的化脑患儿为5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年龄,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脑多集中在3个月至3岁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以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脑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病因与发病机制】,许多化脓性细菌都能引起本病。但2/3以上患儿是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3种细菌引起。,项
3、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2.颅内压增高表现,3.脑膜刺激征,以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如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的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常有瘀点、瘀癍和休克。,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及瞳孔不等大等体征,【临床表现】,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辅助检查】,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要点】,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要点】,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评
4、估患儿病前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新生儿应询问生产史、脐带感染史。,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检查患儿有无发热、头痛、呕吐、惊厥、嗜睡及昏迷。注意精神状态、面色、囟门是否隆起或紧张,有无脑膜刺激征。分析血液、脑脊液检查的结果。,脑脊液、血培养、皮肤瘀点、瘀斑涂片、外周血象。,A,C,B,D,1.健康史,2.身体状况,3.实验室检查,4.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婴幼儿脑病死亡率仍很高,在我国可达80,后遗症也较多。因此,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焦虑或恐惧。,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1)患儿体温维持正常。(2)患
5、儿的颅内压能维持正常水平。(3)患儿的营养供给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4)患儿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5)患儿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措施】,项目一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措施】,【护理评价】,1.发热缓解或得到控制。2.情绪稳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诊治和护理。3.未发生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等并发症,或发生后及时得到诊断和处理。,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概述】,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它是由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
6、,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主要影响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由于解剖上两者相邻近,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大多数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低及低钠血症是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通常80以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虫媒病毒致病者约占5%。,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1.病毒性脑膜炎,2.病毒性脑炎,急性起病,可先有数日的前驱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
7、,年长儿可自诉头痛,颈、背、下肢疼痛、畏光等,但意识多不受累,可有颈项强直,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开始时症状较轻,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随后体温逐渐增高,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呕吐、睡眠障碍或精神活动减退等,严重者常见的首发症状有精神障碍、瘫痪、发热、意识障碍、恶心等。,【临床表现】,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辅助检查】,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1.支持治疗,2.对症治疗,3.抗病毒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阻止病毒DNA的合成。,卧床休息;摄入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良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或白蛋白支持。,及时适当地控制高热和惊厥,保持呼吸
8、道畅通,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要,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当患儿出现颅内高压征的表现时,需及时应用脱水剂,以减轻和控制脑水肿的发生。,【治疗要点】,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询问患儿病史,有无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的病史,有无病前或同时发生的腮腺炎、麻疹、水痘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情况;有无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等病史。评估患儿临床表现。,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等。既往有无抽搐、偏瘫等类似病史,有无过敏史,有无传染病接触史。,脑电图、脑脊液、病原学及头颅CT、MRI检查。,A,C,B,D,1.现病史,2.健康史,3.辅助检查,4.心理社会因素,【护理评估】,包括社会支持系统及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
9、,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常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1)患儿体温恢复正常。(2)惊厥发作期间,保证患儿安全。(3)患儿能配合被动活动,未发生压疮。(4)患儿痰液能及时清除,呼吸平稳,呼吸音清。(5)患儿的营养供给能满足机体的需要。(6)患儿的颅内压能维持正常水平。,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护理措施】,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护理措施】,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护理措施】,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护理措施】,项目二 病毒性脑炎,【护理评价】,(1)恢复正常体温。(2)惊厥发作期间,无意外伤害发生。(3)能配合被动活动。(4)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5)未发生压疮。(6)体格发育同同
10、龄儿童水平。(7)颅内压维持正常水平。,项目三 脑性瘫痪,【概述】,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又称Litter病,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上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视觉、听觉或语言功能障碍等。我国脑瘫的发病率为2%,男孩多于女孩。,【病因与发病机制】,项目三 脑性瘫痪,【临床表现】,项目三 脑性瘫痪,【辅助检查】,项目三 脑性瘫痪,1.治疗原则,项目三 脑性瘫痪,功能训练中配合使用一些支具或辅助器械,有帮助矫正异常姿势,以抑制异常反射的作用。,如高压氧、水疗、电疗等,对功能训练起辅助作用。,1)体能运动训练:针
11、对各种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进行物理学手段治疗,目前常用Vojta、Bobath方法,国内还有上田法。2)技能训练:重点训练上肢和手的精细动作,提高患儿独立生活技能。3)语言训练:包括听力、发音、语言和咀嚼吞咽的协同矫正。,主要用于痉挛型,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或改善肌力与肌张力的平衡,2.主要治疗措施,项目三 脑性瘫痪,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射、平衡反应、协调能力、站立与步行,言语功能评估,感觉、知觉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史等。评估患儿出生前有无发育异常,出生时有无窒息、产伤、缺氧、颅内出血,出生后有无严重感染及外伤等。,发育迟缓筛查、影像学及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课件 第九 神经系统 疾病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3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