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课件 -苏教版.ppt
《克己复礼课件 -苏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课件 -苏教版.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 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解题:,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样的礼?,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这套法规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实际即是一种未成文的习惯法。到“三
2、代”,特别是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
3、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孔子“克己复礼”的内涵,走近文本,1、结合注解,读课文12.1章,通过读初步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并自觉处理文言实词虚词。,归:赞许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目:条目非礼:不合礼节;调戏(妇女)敏:聪明请:希望事:做,固定句式:非勿(不是不能)非后面是条件分句,表示具备的条件,不后面为结果分句,表示只有具备非后面的条件才有可能产生结果。,2、总结主题思想:,约束自己(克己),“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是孔子“仁”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
4、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3、探究一:结合12.1章你如何理解这里的礼和仁?,走近文本,4、自由朗读课文3.14和7.5章,总结概括文言知识。,提示通假字:实词:虚词特殊句式:,5、总结两段主题思想:,崇古,6、探究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例句,强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反衬
5、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礼崩乐坏!,走近文本,7、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请在3.1和6.25章找出事实根据,孔子是如何评价的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季氏八佾舞于庭,觚不觚,觚哉!觚哉!,这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社会!,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特点,周天子是最高一级的领主,名义上是天下土地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封建领主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课件 -苏教版 克己复礼 课件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