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ppt-苏教版课件.ppt
《克己复礼ppt-苏教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ppt-苏教版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专题,克己复礼,【基本目标】1.背诵12.1、3.1、16.2、13.3章。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发展目标】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整体感知,释题克,约束,克
2、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使自己一切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制,从而产生人性的情感(仁)。,诵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2.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周监于二代 八佾 觚 盖阙如也 鲜矣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三年之丧 旧谷既没 钻燧改火 期可已矣3.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甚矣吾衰也 其为人也孝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读12.1,请同学找找重要字词和特殊句式,并了解意思。,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31岁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3、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第六,评:颜回更是孔子的精神弟子,称为复圣。沉静、内敛,有自觉的牺牲精神,庄子常拿老孔开玩笑,说到颜回不再玩世不恭。,说说颜回,克:克制复:回归 一日:一旦表示假设,有一天 归:赞许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由:依靠 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敏:聪明 请:希望,愿意事:做,从事(名作动)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一.要注意的实虚词和特殊句式:,二.找出本节观点句,讨论:下面是孔子另一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他谈到了仁的内容
4、和与颜回说的有没有不同之处?,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禮,克己复礼,为仁,祭祀宗教,艺术文化,道德纲常,人本人性,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传),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常常会不能自已.,孟轲:一曰人,二曰心.孔丘:唯仁者能好
5、人,能恶 人.是人的伦理修养.,规范秩序,读3.14、7.5、3.1、6.25四段文字找出重要字词和特殊句式,八佾舞,周室礼制规定腹部四棱,被改变成圆形似枕状,监:通“鉴”,借鉴 郁郁乎:文彩丰富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 文:完美谓:评论 是:这 孰:什么觚不觚:动词,为觚,像觚句式: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谓语前置句)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这几节孔子分别强调了什么?,12.1观点:要约束自己(克己)。3.14,7.5观点:推崇周礼(崇古)3.1观点: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秩序)6.25观点: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礼乐),这一章孔子论述了“仁”和“礼”怎样的关系:,克己复礼就是“仁”
6、的内涵,“礼”的内核是“仁”,“礼”是“仁”的目标和外现。要义是“克己复礼”。,那么,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推崇周礼“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如果没有周公创制的这一独特形态的周文传统,恐怕就不可能产生孔子这一独特形态的儒学。,说说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
7、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仪礼各篇中描述规定得那么琐碎的“礼仪”,既不是后世所能凭空杜撰,也不是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
8、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那么春秋末期的礼乐崩坏文中又举了哪些例子?,(1)(大夫)八佾舞于庭(2)觚不觚,小结:,1.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是为仁”的主张,提出实践仁德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2.认为周礼最传统的礼乐思想。3.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不满。,齐读16.2章,找出重要实虚词,并思考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有道:政治清明自出:由发出命令希:通“稀”,少 盖:大概陪臣:重臣,隔了一层的臣子执国命:掌握国家的命运 庶人:老百姓不议:不非议朝政(指政治清明了),首要条件:天下有道。,找出13.3章的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式,奚:哪一个,什么。先:把放在前面
9、,先做。正名:纠正名分(与礼乐制度向违背的各种名分)奚其正:正名干什么?其,语气助词,表反问阙如:空缺,保持沉默。中:适当 错:通“措”放置名(之):给名分 无所苟:没有什么马虎。苟,马虎而已:(才)罢了,1.子将奚先:子将先奚,宾语前置。2.有是哉,子之迂也:谓语前置,强调孔子迂腐之深。3.奚其正:其正奚,宾语前置。其,语气助词,表反问 4.野哉,由也:谓语前置,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认可正名强烈的不满和批评。,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正名,1.必也正名乎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10、,则民无所措手足。,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因为在他看来;。,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安民,刑罚中,兴礼乐,事成,言顺,名正,因果关系,严密的逻辑性,朗读12.11章并思考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君君:君有君道,第一个“君”,名词,君主;第二个“君”,动词,守君道,有君道(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信:诚然,这里表示假设 虽:即使诸:“之乎”,它吗,合作探究: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ppt 苏教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