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会本8班 陈欣倩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会本8班 陈欣倩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Consideration of specific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hina 系 部: 会计系 专 业: 会计学 班 级: 10会本8班 姓 名: 陈欣倩 学 号: 2010102020805 指导老师: 姜建新 职 称: 副教授 日 期: 2014年5月10日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务处制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3一、 我国会计准则概述3(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涵义及基本特点3(二)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历程3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与比较分析4(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4(
2、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三、几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浅析7(一)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7(二)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8(三)职工与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11四、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14(一)具体会计准则实施的若干思考14(二)完善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对策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摘 要摘要:为了强化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从而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对具体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基本模式的定义,改革与发展、变化等进行探索,并对完善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策作出了一些思考与分析。关键词: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职
3、工薪酬 思考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more perfect, so that the public interest i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improved substantially, the definition of basic mode on accounting sta
4、ndards and Chinas specific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explor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hange, and made some thinking and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accounting standards.Key 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Impairment of assets,The fair value of investment real es
5、tate,Employee compensation,Reflection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一、 我国会计准则概述(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涵义及基本特点1.会计准则的定义从现代会计理论来看,会计准则是关于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其中,确认是指对某一种经济业务和加以分析判断,是否已经引起了资源和义务的增减变动,从而认定是否能够加以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计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资源和义务的增减变动以什么样的金额加以记录和列示;记录是指用什么账户和程序加以记录;报告是对账户记录进行整理,确定列报内容和方式。会计准则的基本特点是规范性;权威性;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我国会计准
6、则的改革历程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我国从1979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81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给各部门的意见,1992年11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1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01年) 1992年11月制定了第一个会计准则之后,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研究工作,1997年6月4日,财
7、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办不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项具体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大量鉴定了国际会计惯例。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段(2002-200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
8、进式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定策略。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以来) 2005年6月2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作出示范性指导。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与比较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一是全国人大于1999年修订了会计法,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
9、例,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都作了新的规定,但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由于没有同步修订,依然有效,造成了在执行过程中事实上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不一致,相互抵触。二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重组、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等,它需要新的会计准则来规范新出现的经济事项。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频繁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对股票市场的冲击,也暴露出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的滞后性以及主观性导致整个会计、审计行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四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发达国家设置种种壁垒阻挠中国
10、市场化地位,并且诉诸各种反倾销诉讼使中国遭受了大量经济损失。最后,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要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重新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1.修改会计目标旧准则主要强调会计活动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目标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有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这种会计目标的指引下,财务报告的目标也相应调整。新会计准则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必须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这种目标的调整,使得一切财物活动方向更明确,能够保证优势资产获
11、得最大效益。2 .修订基本准则此次修订仍未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将“财务报表概念框架”主要用于指导准则制定机构的制定工作而不作为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而是坚持已被我国理论和实务界所接受的做法将企业会计准则定位为基本准则。2这样不仅有理念的特点,而且是调整企业会计行为的基本规范。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此外新准则的名称被修改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突出强调了会计准则的地位,条文内容也做出了较小的变动。3.完善会计一般原则旧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有12项,国际上一般
12、称为“会计信息或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新准则充分体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思想,将旧准则的“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现其实质内容。同时还对12项原则进行了适当调整: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基础在总则中进行了规定;将历史成本原则在新增的第九章“会计计量”中进行了规定;取消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其内容体现在具体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标准中;根据我国会计实务发展和国际上通行惯例的要求,新增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旧基本准则规定的其他各项原则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和完善。这些修改和调整都是坚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原则,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明智也是必然的选择。4.调整适用范围旧
13、准则要求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都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这是要求所有外商投资企业都向有关部门编制财务报告,统一、全面管理。从实际操作来看,管理范围过大,政策实施过程中困难多;且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直接审查所有境外企业财务报告,所以新准则做出了合理的调整,删除了旧准则的上述规定,编制合并报表的具体要求在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等具体准则中规定。5.重新定义会计要素新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因为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新会计准则依此
14、报告,摒弃了许多旧概念和旧名词,还引入了很多国际准则中的新概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比如在收入确认条件上,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体现谨慎性原则和收入成本配比原则;首次引入金融工具的概念、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等,同时兼顾了实施新准则的突破性与稳定性。6.计量基础的变化旧准则只是在一般原则中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原则性规定,但这种计量基础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历史成本计量使得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决策要求,新基本准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的地位,把权责发生制原则改为
15、了记账基础,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引入会计准则中,为新形势下企业的财务活动提供规范的指导,业务核算能够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突现其财务信息的决策辅助功能。7.变革合并会计处理办法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这种理论的改变直接带来实际操作的相应变化。3在合并报表的定义上,新准则基于“控制”概念进行定义,强调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理念,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这就增大了合并的范围,并且消除了原先一些对于规模以及特殊行业的限制性规定,从而使得合并财务报表能够真正反映企业集团财
16、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三、几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浅析(一)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1.新旧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比较1.1 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 在新准则发布前,业务处理上并不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有关业务通过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通过“存货出租开发产品”科目核算;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对外出租的,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土地使用权通过“无形资产”科目核算。4 新准则规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应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
17、的确认条件为: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1.2计量的差异 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选用成本模式时,需要计提折旧、进行摊销及计提减值,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应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相关的损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
18、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1.3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与意义(一)对投资性房地产持有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正面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提升投资性房地产持有企业的当期净利润,影响企业净资产价值,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有利于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依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现阶段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由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业处于非常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排除小部分投资性房地
19、产出现贬值的可能,总体来说投资性房地产有持续稳定的增值潜力。执行新准则将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增值,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带来的资产增值; 二是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而减少的成本支出。另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5的规定,企业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在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调整方法都将大幅度增加企业净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接轨,更加方便了投资者横向对比国
20、内、国外企业的价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允价值模式可大幅提升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使资产增值显性化。同时,由于重估增值计入当期损益,使公司利润增加,价值提升,这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以及社会形象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公司资产增值的透明度加强,有利于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更加公允的定价,从而也有利于公司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的种种便利,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获得发展。 其次有负面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使投资性房地产持有企业的税负加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费用增加,直接影响企业损益。使资产增值显性化,对企业再融资和提升公司价值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公允
21、价值模式这一看似有利于企业的计量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风险,应充分考虑可能的损失。原准则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而不确认其市值变动损益,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充分发挥了折旧的抵税功能,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按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依据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这样的调整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但是因资产增值而增加的利润是否要交所得税,还须等待财政部做出明确规定。如果我国对增值部分征收所得税,公允价值模式下,由于折旧和摊销的抵税功能丧失以及由于资产增值而应交的所得税的增加,意味着
22、企业缴纳的税额会相应攀升,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的增长。另外,在成本模式下,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净值较容易取得,只需将扣除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后的净值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而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公允价值取得的程序较为复杂,其确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可靠的估计。而我国目前许多地方这些条件尚不完善,由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程序较为复杂,涉及环节多,执行难度大,对于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每年新增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对企
23、业损益造成一定影响。(二)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1.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变化。1.1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 企业 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1.2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原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的销售净价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确定,其中,销售净价为资产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原准则对于如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包
24、括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南和方法。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考虑到不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销售价格较难获得,因此,将销售价格更改为公允价值,从而更加合理地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其预计处置费用,如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旧率等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南。 1.3 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原准则要求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但是实际工作中,有时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
25、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6对于以资产组为基础如何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1.4 规定了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处理。原准则对于企业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测试及其处理并不明确,新准则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部资产应当结合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商誉也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这些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 1.5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原准则规定,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按照恢复的金额,在不超过已确认减值损失金额的
26、范围内,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比作了禁止性规定,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增加了企业财务透明度,避免了企业确认暂时性损失,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既可以与 历史 成本原则保持一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更符合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2.新资产减值准备的优、缺点 从新旧准则差异上不难看到:新准则针对旧准则所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引入资产组和总部资产,扩大
27、并明确资产减值范围,增加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衡量可收回金额,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尽量采用统一计量方法,资产减值的不可转回性,完善会计披露要求等措施,严格限制了其主观操作性,体现了准则的更为谨慎性的原则,有力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大胆舍弃了过去与趋同,即允许转回资产减值的做法,采取了在以后存续会计期间内,只许计提不许转回的做法,适当堵塞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通道,使企业调节功能大大降低。 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原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是新准则并非完全是为了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所以新准则为增加会计
28、信息的相关性和适用性而适当调整增加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运用,从而在客观上使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有所增加,7例如新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而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如何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说明;虽然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但是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低当期利润,减少期末存货成本,这样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就会偏低,从而使未来的利润反弹等等。这些缺陷仍然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的空间。因此,企业要加强独立审计的监督作用,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进行必要的审计,保证其真实性,充分发挥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外部独立审计的监督作
29、用,更要增加财务报表外的信息披露,充分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资产减值的关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更完整的披露企业的全部经营信息,必要时可增加专业人员对相关减值信息的专业分析和判断,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资产减值的信息和程序,提供其披露质量。(三)职工与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1 .职工的确认 在新会计准则中规范并扩大了职工的范围,职工薪酬准则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的范围: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全职、兼职和临时员工,;而是虽然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有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懂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与职工类似
30、服务的人员,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在职工范围上比原规定更加明确,这也为职工薪酬的确定打下一明确的基础。2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旧制度中,职工薪酬一般来说仅指支付给企业职工的工资,有时扩大到工资及福利费。在每个会计期间,企业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提取各种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各种计提费用中只有福利费是随工资分别计入各成本费用渠道的,其他各项费用都列入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
31、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照领取薪酬的职工所提供服务的受益部门,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只计入当期费用),并确认为负债。新准则下关于职工薪酬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的规定较为灵活。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则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计提;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若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若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则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8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
32、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总之,账务处理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其他相关支出等。3.新准则实施带来的影响。首先,加大了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有助于企业全面反映人工成本。新准则由于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人工成本的范围涵盖了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等。核算内容更加全面,更加明细,更加具体,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真实的人工成本信息,人工成本项目的提高将使得产品最终
33、被认定的实际价值升高。从而,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财务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利润的真实反映。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职工福利费企业可以依据实际的发生额列支,当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职工福利类支出超过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限额的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中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和经营成果中的期间费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由于新职工薪酬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期间应当依据职工提供的服务,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能计入当期费用外,其他应付的职工薪酬内
34、容,则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的对象不同计入产品成本、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这样就使得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一些项目进行了资本化,结果是,一方面增加了库存商品、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当期的利润。最后,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由于新准则在产品成本的人工成本计算时,增加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性的支出,这样就使得人工成本提高,最终使得产品被认定的实际价值升高。所以,该准则的实施提高了出口企业产品成本。所以,将会促进我国产品出口企业必须转变产品经营观念,必须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以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由此才能提高我国出
35、口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才能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业务,从而增强企业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准确、完整地核算人工成本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和当期费用。对企业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补偿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四、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一)具体会计准则实施的若干思考 要想使具体会计准则顺利实施,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把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无疑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
36、决定因素。鉴于目前行业内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行业间会计人员存在着知识屏障、综合知识结构匮乏的情况,应在坚持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教育在考评中的作用;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以不断吸收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9(二)完善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对策1.完善会计准则 在目前看来,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轨实施才是可行的办法。而企业需要根据具体会计准则来适当修订企业会计制度,以形成一个操作指南来测试并替代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不断测试调整完善之后,然后以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和
37、要求,逐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能适应本单位或部门会计制度。这样才能文件保证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毋庸置疑,各项工作各项环节的有效执行甚至成功失败的关键因素吗,往往最主要的并不在事或者物,而在于人,具体会计制度的有效及顺利实施,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同样也离不开好的会计人员。10针对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要加强从业资格的要求和规定,提高从业条件和门槛;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结构;重视各项考评和选取,加强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功底和经验素质。3.加强企业监管 具体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对企业的监督审计。贯彻落实会计法
38、律法规在企业会计内部核算过程中的遵守和执行,提高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十分重要。要加强和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管,需要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程序;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评审监督与控制等等。只有落实这些,才成为内部监管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龙海红.新会计准则重难点为题及最新政策解读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3548.2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编写组.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M,2010:104107,245.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S.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S.5林春花.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影响J.商
39、情,2013(40)、86876黄智妍.浅谈资产减值准备J.财经界,2013(24): 37-38. 7董岩.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5)、34368贺静.新旧会计基本准则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4)、59609张艳萍.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37637710徐军.成绩运用执行企业会计的几点思考J.财会管理,2103(06)、6061 致 谢本篇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导师姜建新教授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框架的搭设到段落的衔接、细节的铺陈,无一不凝聚了姜教授的心血。姜教授严谨求实的学风、对理论的深刻洞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以及其宽厚正直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姜教授表示深深地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家人和朋友,正是你们对我的爱护和支持,使我毫无后顾之忧,顺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在此,向你们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并给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教授、老师们。 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2014 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语: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2014 年 月 日答辩小组评语: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 2014 年 月 日系答辩工作组意见:签章:总成绩: 2014 年 月 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