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材 料 专业班级 国本*班 姓 名 * 指导教师 *(教授) 所在学院 *学院 2012年 6月总 目 录一、 毕业论文二、 开题报告 三、 文献综述四、 外文翻译毕 业 论 文题 目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班 姓 名 * 指导教师 *(教授) 所在学院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 6月承 诺 书我谨此郑重承诺: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释。如有抄袭或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接受学校处分。承诺人(签名):年 月 日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
2、易专业 *摘 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给旅游服务贸易一个较为完整明确的概念界定,并基于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描述法、定量分析法,发现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科学分析其竞争力,对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情况,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等六个要素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竞争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分析结果,从
3、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对策和结论。关键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Zhejiang province tourism services trade competitive analysisMajo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stitute Of Modern ServiceAbstract: As a emerging industry, tourism is Showing a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and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role in the proc
4、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ic. Recen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tourism services trad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rting of related literatures, sums up to tourism services trade a more complete clear concept definition. An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data, us
5、ing the description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unding that Zhejiangs tourism service trade are still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it has practic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whole 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s tourism services trade, op
6、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alizing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based on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analysis Zhejiangs touris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six factors including production elements, and demand, relevant and support industries, enterprise s
7、trategy,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end, we ge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conclusion for the Analysis resul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tourism; trade in serv
8、ices;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目 录一、引言1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1(一)旅游服务贸易的概念及范畴1(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1(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对象较为集中2(四)浙江省各城市的旅游服务贸易实力相差较大4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5(一)波特的“钻石模型”5(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61、生产要素62、需求情况73、相关和支撑产业7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85、政府96、机遇9四、促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10(一)政府角度101、协调发展区域旅游经济102、加强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103、优化旅游服
9、务贸易的法律环境114、推动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11(二)旅游企业角度111、企业集团化、网络化112、增强品牌竞争力123、信息化12五、结论12致谢14参考文献15.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我国服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市场国际化倾向日趋明显。浙江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旅游大省,近几年,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仍显滞后。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不足,结合浙江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升级
10、当前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线,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服务贸易的概念及范畴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游服务在国家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国家之间相互为旅游者进行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旅游服务贸易为国内外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贸易既包括个人的旅游活动,也包括旅游企业的活动。其范围涉及旅行社和各种旅游设施及客运、餐饮供应、食品、游览、购物等。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具有许多特点,包括收益快、季节性、涉外性、带动性、
11、文化性、经济性、不可储藏性等特点,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省旅游业从最初的以外事接待型为主发展到今天的集旅游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一体的综合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经济产业,但其涉及的领域和部门较广,本文仅从外汇收入、入境人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预测,我国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在这股发展的大潮中,浙江省旅游业呈现出“整体实力越来越强、产业结构越来越优、
12、发展基础越来越实、开放合作越来越广、体制越来越活、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综合贡献越来越大”的良好态势。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出境旅游不断规范,旅游产出大幅增长,客源市场全面拓展,产业素质明显提升,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5位。 如下表2.1所示,浙江省旅游服务业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旅游服务总收入由2006年的1690.1亿元稳步上涨到2011年的4080.33亿元,其中国内收入上涨了2265.65亿元,外汇收入上涨了24.12亿美元。尤其是2010年,旅游国内收入增速同比2009年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实现39.3亿美元,增长21.9%,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五。浙江省全年旅游
13、总收入达到3312.6 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5.3%,相当于全省GDP的12.2%,相当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28.2%,旅游总收入仅次于江苏、广东,排名全国第三位。 2011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根据抽样调查测算,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9%。按可比口径估算,分别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幅6.8和5.4个百分点。表2.1 2006-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年份旅游服务总收入(亿元)国内收入(亿元)外汇收入(
14、亿美元)入境人数(人次)20061690.11519.621.3426832820072025.8182027.1511178920082250204030.2539668220092643.72423.532.2570638520103312.63045.539.3684710220114080.333785.2545.427736900资料来源:浙江旅游局2011旅游统计便览(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对象较为集中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对象较为集中,如下图2.1,2010年浙江省入境外国旅游者中亚洲游客达到247.08万人次,占56%的比重,其次为欧洲游客97.27万人次,所占比重为22%,而后
15、依次为美洲游客55.49万人次,大洋洲游客18.36万人次,非洲游客10.57万人次,其他18.38万人次,所占比重分别为12%,4%,2%和4%。按入境游客的国籍来看,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集中在韩国、日本、美国这几个国家,依次是韩国714301人次,日本708286人次,美国338155人次 数据来源:浙江旅游局2010旅游统计年鉴。图2.1 201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者来源区域分布从图2.2浙江省入境游客的身份构成分析,所有外国游客只占到总人数的67%,而仅来自很小区域的港澳台同胞却占了33%。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官方数据,2011年,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
16、待外国人515.04万人次,增长15.12%;香港同胞92.47万人次,增长8.13%;澳门同胞24.89万人次,增长8.15%;台湾同胞141.29万人次,增长迅速,达16.83% 数据来源:浙江旅游局2011旅游统计便览。 图2.2 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者构成综上所述,浙江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对象较显集中,没有很好获得较多海外游客的关注,这一方面表明了浙江省在海外的旅游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也激励我们更努力地去改善相关设施,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去挖掘。(四)浙江省各城市的旅游服务贸易实力相差较大 浙江省包括了杭州、台州、湖州等11个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旅游服务
17、贸易实力相差悬殊。一方面,从旅游总收入来说,如图2.3,2010年浙江省各城市旅游总收入各不相同,杭州旅游总收入高达1025.7亿元,而衢州只有95.0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还多。宁波以650.8亿元居第二位,但和杭州相比相差甚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身就受区位条件影响很大,良好的区位条件使资源优先得以开发。而衢州、丽水等地市由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交通状况等因素相对处于劣势,规模经济占比低,差异显著 数据来源:浙江旅游局2010旅游统计便览。图2.3 2010年浙江省分市旅游总收入另一方面,从旅游竞争力来说,如表2.3,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分不一。杭州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
18、:运用主成分分析,将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通过Varimax正交旋转,获得新的因子载荷矩阵,构建模型计算而来。1.97,遥遥领先领先于其他10个城市,是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属于一级旅游竞争力城市。杭州是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交通便利,是浙江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历年杭州的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都居全省首位。甬、温、金、绍、台、嘉是长三角地区竞争力比较强的二级旅游竞争力城市。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区位,城市建设与接待能力较为突出,由于其企业多、外向性强,对商务游客吸引力较大。三级旅游竞争力城市丽水、衢州,由于经济的相对滞后,造成旅游产业规模的不完备,旅游业发展还处于
19、探索阶段。舟山、湖州综合得分-0.55和-0.63,无论从旅游业经营业绩、旅游资源丰度,还是从城市综合实力看都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市,归于四级旅游竞争力城市。表2.2 2009年浙江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城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台州嘉兴丽水衢州舟山湖州综合得分1.970 . 290.18 0.05-0.04-0.25-0.30-0. 30 -0. 42-0. 55-0. 63聚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资料来源:储玖琳,杨亮. 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9-03-25(3)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一)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
20、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20世纪80-90年代初提出的,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全球竞争的基本原则,并进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理论”。波特认为,一国或地区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条件、需求情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六个组合要素共同构成了该行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而“钻石模型”的命名,来自于这四个要素和两个变量所构建的菱形关系。(如图3.1)图3.1 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1、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
21、要素。前者是指自然界存在的或者是不需花费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熟练的劳动力等;后者则是指需要通过长期培育或投资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要素,如高科技、知识产权、熟练劳动力等。旅游资源是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的要素,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浙江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堪称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湖海洞等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的文化。59.4的森林覆盖率、554万公顷的茫茫森林,营造了层层绿海、盈盈碧波的秀美山川,造就了一个“
22、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旅游大省。全省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l处,省级森林公园6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2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43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浙江有9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处;此外衢州江郎山申遗成功,实习我省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在高级要素方面,截止2010年底,浙江省旅游院校共计109所,在校生53902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43所,
23、在校生23071人;中等旅游职业学校66所(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学校),在校生30831人。浙江省每年组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包括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导游员和领队资格培训、工人技术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等。受训人员来自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行政部门,以饭店、旅行社为主,分别占77和17。另外还每年举办全省旅游局长研讨班,由各市县旅游局长参加,大大提高了对入境旅游团的接待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浙江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都有一定优势。但是,浙江省旅游资源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浙江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不均衡。其次,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使其缺乏各自的特色,结果不仅降低
24、了对游客的吸引程度,还造成了不容小觑的浪费和污染。根据波特的理论,对于竞争优势而言,高级要素是最为重要的,在一定条件下,高级要素可以弥补基本要素的不足,但高级要素的劣势却无法用其他方式给予有效的弥补。因此,必须对浙江旅游的高级要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2、需求情况这里的需求情况主要是指本国市场的需求。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领先
25、对海外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如观光旅游、商务活动是海外华人和东南亚汉文化圈游客进入浙江旅游的主要目的。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入境旅游者人数仅次于江苏省和广东省,列全国第三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列全国第五位。来浙江省旅游的国内游客主要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购物和餐饮占了人均花费构成的近45%。根据抽样调查测算,201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波特指出,如果本地客户对服务、产品的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必定会激发出该国企
26、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性的竞争下国内市场同样很重要。另外,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的完善,沪杭高速、苏嘉杭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了旅游道路的交通网;宁波港、温州港的存在使海洋运输更为通畅;省内共7个民用机场,包括3个国际机场,令空中交通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杭福动车组和沪杭高铁的开通,使得铁路旅游交通也日益好转。形成了与日韩、欧洲、东南亚以及上海、江苏、福建等周边城市的快速沟通和旅游中心城市与各旅游城镇、重点旅游景区间的游客流通网速。游客进入浙江旅游更为方便,大大增强了浙江旅游的可进入性。但由于浙江省在欧美等国际市场知名度偏低,旅游企业包括配套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高品质旅游服
27、务。影响了游客入浙旅游的积极性,使入境游客的需求量不大。3、相关和支撑产业所谓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互补性的产业;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撑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如果一个产业拥有发达、完善的相关和支撑产业,将有利于该产业建立起竞争优势。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因此,其相关和支撑产业主要有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商品购买及娱乐业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省已在这些产业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0年底,全省拥有
28、星级饭店1046家,五星级饭店45家,呈增加趋势,宾馆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62.9%。另外,全年全省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旅客运输量22.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50.74亿人公里。景点、购物场所也非常多,大型游乐园包括杭州乐园和宁波凤凰山主题乐园。据统计,2010年浙江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居全国第四位,国内旅游收入居全国第二位,这正说明旅游业的相关要素市场比较健全。但同时必须看到,这些产业依然不够强大,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景区经营还停留在资源导向、“门票经济”经营的初级阶段,数量扩张快、质量效益差、发展方式粗放。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
29、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本省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省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浙江企业应当重视“产业集群”,上游供应商要加强自身的产业竞争力。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是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到2010年,浙江省各类旅游经营单位举不胜数。开元旅游
30、、世贸君澜跻身全球酒店集团300强。杭州宋城股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浙江旅游企业上市的“零突破”。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8处;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A级以上旅游景区279家,8家景区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79处。旅行社1682家,其中国际社67家,国内社1615家8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榜。虽然浙江省的各类旅游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总体而言,依然存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全、主体弱小的问题。全省旅游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强企业、大
31、企业。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利用率低,吸引人才的向心力差,人才流失严重。2009年,我省旅行社有组织接待入境旅游者73.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1%,占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总量的12.9%。旅行社营业额一直有所亏损。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浙江省的旅游企业应当加强企业竞争。5、政府政府在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
32、,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加强对行业的管理,以促进四个基本要素的完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2005年起,浙江省财政增加一定额度的旅游发展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550个在建旅游项目,实际完成亿元。其中,50个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实际完成投入140亿元。各级政府对重点旅游区的交通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2008年,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通过评审,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旅游经济强省,进一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浙江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重要旅游
33、目的地,旅游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资金支持、组织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等方面已做出一定努力。如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浙江省召开了浙江省旅游发展大会和浙江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目标,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消费,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省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41号文件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谋发展,大力加强产业融合、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全力拓展旅游市场,合力创新体制机制、倾力提升产业品质,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虽然全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
34、越来越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受发展方式和财力局限,一些地方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另外,在市场宣传和推广上也需要加大力度,努力提升浙江旅游整体形象,使高品位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6、机遇机遇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它可能会改变事情原本的进程,从而改变产业原有的发展轨迹。如果把握好机遇,就可能使产业在短时间里得到较快发展。旅游业是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中国的入境游无论是人数还是外汇收入都在逐年增加。同时,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的GDP增速保持在10%左右,保证了民众对旅游的需求
35、将持续扩大。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的相继召开,表明我国的开放度日益加大,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普遍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我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同时,也是我省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攻坚期。如果浙江旅游业能够把握住这些有利机遇,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
36、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四、促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一)政府角度1、协调发展区域旅游经济一方面从浙江省自身内部调整角度来说,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省内各城市旅游经济不平衡的现状,必然要加速形成以杭州为一级中心,以宁波、温州、金华为二级中心,以各级旅游城市为支撑点的全省旅游中心地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辐射网,以充分展现山水浙江、文化浙江、商务浙江、海洋浙江的风采。另一方面,从依托长三角都市圈的关系角度来说,以保持
37、浙江独特的旅游特色源为前提,从大环境、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的总体战略规划。使省内七个已在长三角城市群之列的城市依靠这个平台更快的发展,而另外的不在长三角之列的城市,则应该开发自身的特别旅游精品,来吸纳更多的长三角游客流进入自身市场,从而达到互补、互动、互利、互赢的目的,共同打造浙江旅游区。2、加强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 加大现有自然景观、文化和历史景观的保护力度,科学规划旅游景观的使用周期,提高旅游景点的使用寿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提高;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支持旅游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扶持旅游重点专业建设,加速旅游人才
38、的培育与开发,建设一支服务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导游、服务员、营销员、管理人员队伍;建立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优化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环境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政策,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作出统筹规划,使得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 为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浙江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加快旅游立法步伐的同时, 应对一些临时性条例和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清理和撤消,以免造成更大的麻烦。加快旅游立法是应用科学发展观来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权益的有效手段,
39、是解决旅游行业管理中难点和困难的必然要求。4、推动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省在旅游支持产业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在航空交通条件上,应增加国内航线,加大国际航线的开发力度;在公路交通条件上,加强旅游各景点地区的公路交通建设,尤其是要提高景区至干线、景点之间、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在水路交通条件上,提高现有航运能力,增加支、干流的航运承受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开发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完善通讯设施,促进电子信息传递迅速、流畅,形成庞大的信息链;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技术先进、效益突出的大型环保企业,推动旅游景区与环保企业的深度合作,保障旅游景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旅游企业角度1、企业
40、集团化、网络化在旅游产业组织国际化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浙江省旅游企业组织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将势一种必然选择。现代竞争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同时,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发挥区域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品种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规模效益。旅游企业重组实行集团化经营,不是简单的把几个直属企业“拉朗配式的组合,而是真正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进行战略性改组,并形成良性扩张的局面,实现企业实力的真正壮大,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只增加管理层次,加重企业负担。2、增强品牌竞争力 面对日趋多元化的
41、旅游市场,破除仅仅依靠观光旅游资源和传统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的观念,紧紧跟随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快旅游产品的创新步伐,在努力提升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加快开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求知旅游等非观光型旅游项目,努力促进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树立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品牌的推广来实现特色旅游的营销。对于那些中小服务出口企业,更要从基本发展方向着眼,增强信誉观念,转变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到发展旅游品牌能推动企业以积极的心态走向国际市场,为企业导入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品牌的创建不是一个快速、简单的过程,它要求企业摒弃短期行为,有自己的品牌并逐渐做大作强,企业才有生命
42、力和活力,才能在服务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浙江的旅游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为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打下坚实基础。3、信息化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具有战略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高上,更在于改变了内部流程、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扩大了市场范围,甚至于改变了企业所在的产业结构,能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属于信息密集性行业,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过程。一旦旅游市场全面放开,网络旅游会迅速成熟,传统旅行社必须通过加快自身电子商务建设的进程来增加网络的竞争实力或者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上海携程网在北方市场与中旅总社,在上海市场与东湖
43、国旅的合作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值得浙江省的旅游企业借鉴。旅游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内部管理。旅游企业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和销售模式的转变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尤其网络化的经营更需要完整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一套适合的信息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规范化;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操作水平,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加强公司在管理、监督方面的力度,为公司决策提供数字化依据。五、结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联动性很强的产业,一个地域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会受到多层次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我省的实际状况,利用近
44、几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各项指标数据,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我省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全省经济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旅游体系正在日益完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国际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保护力度不够,导致稀有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提出若干意见:要制定合理的旅游业战略,首先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政府需协调发展区域旅游,并加强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健全旅游法规,对旅游市场进行规范监督,并推动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45、并树立起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品牌的推广来实现特色旅游的营销,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虽然本人希望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对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有所帮助,但此研究还不够深入,由于笔者经验不足,数据搜集的不完善,整篇论文略显粗糙,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首先,理论系统不是很完善,在选取的模型上有简单化。其次,关于路径问题的讨论。本文主要为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所有的对策建议显得笼统,未能深入研究各个服务部门,更缺乏对旅游企业的研究。.致谢如今看着这篇作为我在浙江树人大学四年学习生活总结的文章,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感激。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论文从选题、构思到资料收集和撰写,直到最后的修改以及定稿,都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感谢我的授课老师*教授、*老师等的指点,让我得以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框架。感谢*大学严谨的学风、向上的氛围为我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他们在我论文写作期间多次与我探讨,丰富了我的写作题材,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并为我的论文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帮助,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他们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