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汇率制度的改革研究国际贸易毕业论文1.doc
《经济全球化下汇率制度的改革研究国际贸易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下汇率制度的改革研究国际贸易毕业论文1.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摘 要 我国的汇率制度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完善,为我国国际贸易成果作出巨大贡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汇率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随之进行改革,从最初的“统收统支”行政管理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发展,并逐步市场化。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汇率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在亚洲各国货币的贬值给我国汇率带来巨大的冲击与2005年的汇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汇率改革的历史。接着从2005年时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推动我国汇率改革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亚洲金融危机对
2、我国汇率制度的挑战,同时还指出了我国汇率制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汇改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最后对我国汇率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对我国汇率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关键字:经济全球化 汇率制度 改革 Abstract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reform continuously perfect,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 trade res
3、ults.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from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t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is in the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unified collection state administrative exchange r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and mar
4、ket step by step.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countrys exchange rate policy is a huge test,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Asian currencies to Chinas exchange rate to bring the huge impact and the 2005 revaluation has the milestone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
5、f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our country, learn the history of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Then from 2005,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during the period of promot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reform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6、;As well as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And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measures take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ur count
7、ry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Finally on Chinas exchange rate reform achievem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xchange rate regime was discussed.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目 录目 录- 1 -1前言- 1 -2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史- 3 -
8、2.1人民币的出现- 3 -2.2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3 -2.2.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的行政决定汇率- 3 -2.2.2第二阶段:19791993年的双重汇率阶段- 4 -2.2.3第三阶段:19942005年的汇率并轨,逐步市场化阶段- 5 -2.2.4第四阶段:2005年以来的后汇率机制改革阶段- 5 -2.3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6 -3 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的必要性- 8 -3.1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 8 -3.2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8 -3.3外汇占款的提高- 9 -3.4国际储备的增长- 9 -4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10 -
9、4.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考验- 10 -4.1.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10 -4.1.2我国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10 -4.2现阶段我国汇率存在的问题- 11 -4.2.1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11 -4.2.2外汇供求不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图- 12 -4.2.3影响汇率形成的因素单一- 13 -4.2.4汇率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善- 13 -5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汇率制度所做出的变革- 14 -5.1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汇率政策- 14 -5.1.1我国的不贬值政策- 14 -5.1.2不贬值政策分析- 14 -5.1.3高度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效率分析-
10、15 -5.2 2005年我国的汇率改革- 16 -5.2.1两大主要措施- 16 -5.2.2汇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6 -6总结与展望- 18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1前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也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关键和敏感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辩论异常激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增长,全球经济已变得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
11、内各国、个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有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获得了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好处,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就是反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的
12、缘故。客观而论,如果发展中国对全球化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这是不明智的;相反,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投身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在充分享受全球化的好处的同时,又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个组成部分的金融全球化的系统发展,则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放松对资本流动控制的结果。特别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趋势,金融创新步伐加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行金融改革和开放,一个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形成了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主要中心,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全球市场体系。其直接表现,就
13、是各种形式的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加:1973年,全球每天的外汇市场交易量约为150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1.3万亿美元;1980年,美、日、德、法、意五国金融资产的跨国交易量都低于GDP的10%,而1993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到129%、78%、170%、187%和19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一个稳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期盼。外汇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各位重要,而要有一个稳定的外汇市场更多的需要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来维持。 2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史2.1人民币的出现人民币的
14、出现早于新中国的成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立。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外汇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调节占主导的历史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外汇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8年全年交易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则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7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9月的22726亿美元,增长了14475倍。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要求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改革,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
15、需要。而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间商品劳务与资本的流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会通过“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影响到本国和其他国家。而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与联系的媒介的汇率及其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也就直接影响到本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和国际影响。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焦点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本也不同,相应的汇率政策选择也应有所不同。2.2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的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2.1第一阶段:
16、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的行政决定汇率从新中国成立,我国与所有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双缺口”的资金困境,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大。由于经济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急需外汇支持经济建设,以及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出口能力较弱,雪上加霜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造成我国外汇资金缺口很大,在组织进口物资及参与国际交往等方面都显得支付力量不足,对外投资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以及我国“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汇率制度施行完全行政决定的单一汇率制度。为了寻求更多的外汇来支持新中国的建设,人民币汇率以“奖励出口”为目的。并且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外汇管理体制,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
17、银行行使外汇管理职责,中国银行是国家唯一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 2.2.2第二阶段:19791993年的双重汇率阶段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并存(19811984年底)时期。为了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除了继续保留对外公布的牌价适用于非贸易结算外,还决定之地适用于外贸的内部结算价。在这个时期实行的两个汇率中,对外公开的非贸易汇率主要处理对外的关系,而贸易结算价主要是处理对内的关系。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实施非贸易牌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限制外汇支出(需求
18、),而是为了增加外汇收入(供应);不是为了使非贸易外汇收支平衡,而是为了使这种收支相抵后的盈余额尽可能地增大。第二阶段是1985年1月1日正式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底)。这一阶段,鉴于内部结算价虽然对促进外贸出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两种汇率在使用范围上出现了混乱、出口换汇成本超过了2.8人民币换1美元;并且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内部结算价没有相应调整,使得外贸亏损扩大,财政补贴增加,所以从1985年其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为了配合外贸改革,推行承包制,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了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外汇调剂市场的
19、汇率。随着外汇留成比例和规模的增加,外汇调剂市场的交易量逐年增大。当时,全国进出口收付汇中的80%已采用外汇调剂市场结算,至此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生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2.2.3第三阶段:19942005年的汇率并轨,逐步市场化阶段199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同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开始运行,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起推行的银行结售汇是当前人民
20、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机构和个人卖出(强制性)或购买外汇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在这一制度下,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被限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上限的银行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反之则必须从该市场购进。1996年12月1日,我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相对经常项目而已,虽然之后引入了QFII等一些准入制度,但是总体而言对资本账户管制还是十分严格的。 2.2.4第四阶段:2005年以来的后汇率机制改革阶段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
21、银行再次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1月3日,人民银行发布1号公告,再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确定方式,由人民银行按上日银行间市场收盘价公布中间价,改为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开市前向银行间市场做市商询价,去掉最高和最低价后加权平均得出的价格作为当日交易的中间价。同时,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为了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配套改革。一是加快完善外汇市场体系。本轮汇改后,我国初步构建了有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和掉
22、期等各类基础外汇产品的外汇市场体系。二是加强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4月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达成协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可为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部涉及人民的汇率和利率产品提供技术平台和清算服务。外汇市场建设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市场是形成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前提,健全高效的外汇市场是传递汇率信号、优化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产品丰富的外汇市场为微观主体提供避险工具,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2.3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2010年6月19日,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消退之际,央行发言人对外宣布重启
2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此之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金融体系大幅动荡,我国在2008年至2010年6月期间实质上回归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稳定在1美元兑6.8人民币左右。在汇改重启后,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人民币汇率随后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的特点。同时在弱势美元、欧元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明显。截止2010年10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9人民币,自2010年汇率改革重启后期升值幅度达2.04%.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但汇率升值压力并未消除,升值预期有加强的趋势。来源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升值压力不容小视。一方面,
24、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欧盟等国家为重振国内经济、促进出口和就业,纷纷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的汇率政策,并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迫使其升值;另一方面,我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4万亿投资计划,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运行,GDP增速超过8%。外贸状况也有明显的改善,而外汇储备更是在迅猛增加,在2010年第三季度达到2.6万亿美元。中国正在崛起的过程中,汇率往往是一个大国博弈的工具。汇率的问题很难理解,它是货币和货币的价格,比一般商品价格要抽象得多。2005年7月21日,中国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年我们宣布汇改的时候,马拉西亚政府也跟着进行汇率变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当我国进行政策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全球化 汇率 制度 改革 研究 国际贸易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