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带来中国农业革命.doc
《国际贸易带来中国农业革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带来中国农业革命.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带来中国农业革命摘要我国加入WTO后, 农产品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的局面, 已连续几年出现逆差。虽经多方努力,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 但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本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缩小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战略调整思路。关键词农产品; 对外贸易; 逆差; 战略调整作为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早已被世界贸易伙伴广泛关注。因此,我国农业贸易不仅在国内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市场上也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量。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农业发展将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几个部门之一。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 又有负面的压力与动力
2、同在, 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就这些影响的积极意义而言, 那就是中国农业将有可能在国际贸易的驱动与引导下, 引发在结构上、技术上、制度上的一场革命, 由一个以安全为基本目标的农业, 改造成为建立在市场制度上的商品农业, 进而成为适应全球贸易的现代化贸易农业, 这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也是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农产品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局面, 已连续三年出现逆差。虽经多方努力,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 但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扩大农产品出口, 扭转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
3、面, 实现农产品进出口均衡增长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目标。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2005年-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已
4、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看, 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空前提高: 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已降至15. 3% , 远低于62%的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 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大宗农产品关税配额的准入数量已达到承诺的最终水平。加入WTO以来,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 但仍呈现大进大出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基本格局。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 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2006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34. 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8%。其中, 出口额为314. 0亿美
5、元, 同比增长13. 9%; 进口额为320. 7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7%。农产品贸易逆差由去年11. 4亿美元缩小为6. 7亿美元, 下降41. 3%。从主要农产品具体情况看, 2006年我国大米出口123. 7万吨, 比2005年增长84. 1%; 大米进口71. 9万吨, 比2005年增长37. 7%。小麦出口111. 4 万吨, 比2005 年增长28. 5%; 小麦进口58. 4万吨, 比2005年减少83. 5%; 玉米出口307万吨, 比2005年减少64. 3%; 玉米进口6. 5万吨,比2005年增长15倍。大豆进口2827万吨, 比2005年增长6. 3%。2006
6、年我国棉花出口1. 3 万吨, 比2005 年增长160%; 棉花进口364. 5万吨, 比2005年增长41. 7%。食用植物油出口40万吨, 比2005年增长75. 5%; 食用植物油进口677. 4万吨, 比2005 年增长9%。食糖出口15. 4 万吨,比2005年减少57%; 食糖进口137. 4万吨, 比2005年减少1.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7年增长, 并创出历史新记录。但是, 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状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如果继续下去, 不仅会造成和增大农产品国
7、际贸易的逆差, 而且进口农产品规模过大会对我国农业带来冲击, 进而影响农民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必须重视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特别是大宗农产品, 如棉花、大豆进口过多, 会影响国内生产的发展。 三大发展趋势 体制下的国际农产品贸易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三大特征或三大趋势。 一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功能化、安全健康化 多样化, 是指农产品由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转化。这表现为农产品的范围不仅包括衣食类农产品, 而且包括观赏类农产品, 如花卉、园艺不仅包括初级农产品, 而且包括加工型农产品不仅包括以传统方式种植、饲育的农产品, 而且包括以现代高科技定向强化的农产
8、品, 如转基因食品。优质化, 是指初级农产品在品种与品质上的专用化。现代社会中农产品特别是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 是以初级农产品的专用化为前提的。这种专用化通过一系列品种分类、品质分级的措施予以确保。谷物、糖料、油料、水果蔬菜、肉类、乳类等等, 均有专门的品质要求。功能化, 是指现代农产品加工中通过人工强化手段而获得的特定功能。功能化同样也表现在纺织品和家具产品的材料改性上。农产品的功能化的目的, 是尽可能更准确、全面地适应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生理条件时的营养需求、生理需求、感官需求以及文化需求。安全健康化, 有两种理解。其一是狭义的卫生角度的理解, 这就是说农产品应达到卫生健康标准。其二是广义
9、的环境保护角度的理解, 这就是说农产品应是“ 绿色” 产品。显然, 对安全健康化的广义理解包括对它的狭义理解。值得注意的是, 在国际农业贸易中, 正越来越重视基于这种广义理解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审视与处理有关安全健康问题。二初级产品深加工化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化的发展, 来自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推动农产品加工能克服农产品的易腐问题与存储问题, 从而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跨年度消费以及跨地区、跨国家消费农产品加工能从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功能、形态、包装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营养、健康、卫生、经济、文化、心理等诸多需求。初级农产品加工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当初级农产品由原始形态加工成谷物制品、棉毛
10、制品、油制品、奶制品、肉制品、酿造制品等等时, 其经济效益就能提高几倍、几十倍、上百倍, 以至更高。 三国际农产品贾易制度化 国际农产品贸易制度化一直是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竹至世界贸易组织一系列国际谈判的主题之一。有关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协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业协定有关卫生和植物标准协定有关技术性贸易障碍协定以及纠纷处理机制。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制度化, 既有助于促进贸易的自由化, 又有助于推动贸易的规范化。这些无疑会使国际贸易的参与国获益。四国际农贸趋势两重性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三种发展趋势具有两重性。这些发展趋势是必然和合理的。它们体现着现代社会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方向, 体现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体
11、现着市场机制在调节贸易活动中的杠杆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国际贸易关系中公正与公平原则。这些发展趋势对各个国际农产品参与国的得失影响并不一致。正是由于第二重性质, 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三种发展趋势构成了对加人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农业的压力与挑战。这是因为在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功能化、安全健康化方面, 在初级农产品深加工方面, 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是弱者在农产品贸易制度化方面,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既不是主要的利益保护对象,也不是主要的受益者。然而, 又由于第一重性质, 上述压力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无可选择与不可回避的。发展中国家只能而且应当以积极的姿态来正面应对。 竞争性
12、挑战 中国农业的弱势地位使中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分为两类市场, 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 中国一直受到来自国外的进口农产品的竞争性挑战在国外市场上, 中国也一直受到其它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挑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类国家欧盟、北美、澳新等农业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的东亚国家韩国与东盟作为潜在竟争对手的拉美国家与中亚非洲国家。中国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面临的进口竞争压力主要在以下领域谷物、油料、棉花等种植领域林业领域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领域。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将遭遇的主要挑战分别为谷物, 来自北美油料, 来自北美与东南亚
13、棉花, 来自澳、新林产品, 来自东南亚、拉美、北欧纸浆深加工型农产品,来自欧盟、北美、澳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方面, 中国现时的出口空间相当狭小。第一, 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区主要为东亚的邻近国家与地区。1997年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农产品进出口值占中国农贸总值的69.15%。所产生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为中国农贸顺差总额的122.3% 也就是说, 中国在世界上其它的农产品贸易区如北美、欧盟等皆为逆差。第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领域, 基本为四个初级农产品生产领域。它们是蔬菜、水果、干果领域猪禽产品领域水产品领域中草药产品领域。在这些传统的贸易顺差区与传统优势出口领域中, 中国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来自区内外贸
14、易参与国的挑战。这些挑战首先来自贸易顺差区内的东亚国家, 其中有东南亚在果蔬领域、猪禽领域和水产品领域的挑战, 韩国在中草药领域的挑战其次, 来自区域外的欧、美、澳新及拉美等国的挑战, 特别是当中国打算将农产品出口到那些地区的市场时, 所遭受的挑战将十分激烈。 运营障碍分析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实质上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这种竞争能力涉及农产品的品种, 品质方面。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除少数品种外, 基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因缺乏严格与细致的分级分类而没有足够的多样性, 中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
15、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在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在加工产品方面实现了功能化, 但中国尚未做到。中国农产品在达到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点既体现于中国农产品的内在成分如化学残留物, 菌类总数等上, 又体现在农产品的包装上包装材料, 包装方式。它们已日益成为中国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二偏畸的农业结构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以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而且在实践中往往成为唯一目标, 因而可以将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农业称为“ 安全农业” , 长期地单一地关注粮食安全已造成中国农业结构的偏畸。这就是在现代农业的诸门类中以
16、种植业为主, 在种植业中以粮食生产为主, 在粮食生产中以高产作物为主。这种偏畸农业结构的问题是第一, 它不符合资源利用的优势原则, 为了粮食而进行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毁草造田等行动, 不仅是逆自然资源优势而行, 而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 这一结构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农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理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 但这一结构导致了对于具有优异品质、独特功能、从而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与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品种的忽视。这样, 这一农业结构既从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上, 又从土地和生物资源潜力上, 伤害了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三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中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 虽已完成由改革开放前
17、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的经营模式的过渡, 但尚未完成向现代市场制度的接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经营应完善三个方面的体制与制度建设农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肥、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农产品销售中的合作制如股份合作与契约制如购销合同农业经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灾害保险及其它类型的经营风险保险。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散漫的、随机的、小农式的。上述三类制度仅在少数地区开始蕴酿、筹建与实施之中。它们既未成熟, 也未普及, 这必然会相当严重地影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四落后的农业科学技术 在农业科技方面,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相当明显。以花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带来 中国农业 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