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范文1.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韩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iscussion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Trade Zone for China and South Korea 学生姓名: 专 业: 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提 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当今世界经济三大板块中,欧洲有发展比较完善的欧盟,北美地区2005年底也正式启动了美洲自由贸易区,而东亚作为一主要板块一体化进程却很缓慢。作为东亚的二个核心经济体,中韩二国的经济互补性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必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研
2、究了二国组建FTA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二国组建FTA可能产生的效应,并针对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中韩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周全的分析和考量。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动态效应 目 录一、引言1二。中韩经贸合作的历程.2三、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7(一)建立中韩自贸区的现实基础7(二)建立中韩自贸区的阻碍8四、中韩自贸区的经济合作效应分析9(一)中韩自贸区的静态效应9(二)中韩自贸区的动态效应12五、中韩自贸区的前景构想13(一)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二国经贸和投资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13(二)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二国产业结构的调
3、整,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13(三)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亚元区的发展,增强防御金融危机的能力14六、政策建议及结论15(一)加强政府交流,摒弃政治差异,政经分离15(二)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16(三)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取消各种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16(四)调整二国产业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分工的要求16注 释18参考文献19中 文 摘 要16Abstract18 一、引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前者是后者的客观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区域组织的迅速发展也推动着世界经济涌现出西欧、北美和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然而,西欧有着不断扩大的欧盟,北美拥有成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4、惟有东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区域经济组织。与上述欧盟、美洲相比,作为世界三大经济板块之一的东亚,其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不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不足,主要在于一体化阻力过大,即东亚地区具有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认同尚未形成、政治互信程度较低”的分级区域特性,造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超过某些成员可能预见的一体化收益,从而大大削弱了一体化的热情与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合理限定一体化的起步范围,如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形成主导型的核心力量,之后再逐步扩展来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本约束。作为东亚重要的二个经济体,中韩二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均采取积极主动的外贸政策,贸易总额也连年创新高,随着
5、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展和壮大,二国也纷纷将组建双边FTA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谋求FTA推进,经济学界有不少学者均对中韩经贸关系及合作前景做过理论探讨。徐长文等认为,中韩二国的经济发展呈阶梯型结构,并且二国出口商品互补性较强,一旦建成自贸区,二国间的贸易量将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合理,有可能在二国间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分工体系,促进对区域外贸易的扩大。 二,中韩经贸合作的历程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国高层次交往频繁。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为中韩两国经贸全面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目前,两国彼此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条
6、件 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后,中韩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迅速展开。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03亿美元,2001年超过359亿美元,2002年估计超过4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这一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韩国7、中国133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在于两国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所带来的互惠互利。进入新世纪后,两国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提升,经济互补性增强,为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韩国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是中韩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地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上
7、一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被称为“汉江奇迹”。1996年韩国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迈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在1997年的经济危机受到了重创,但在韩国政府的带领下,经济很快得以恢复。1999年增长109,2000年增长93,2002年增长6,2001年GDP已经达到4422亿美元。 韩国的工业结构十分合理,尤其在电子产品业、信息及通信业、半导体业、汽车业、钢铁业、造船业、纺织工业、零件和材料工业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国家和企业竞争力。韩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大字、三星等公司拥有数字电视和等离子显示器等关键技术。韩国钢铁工业就钢产量而言居世界第六位。POSCO是世界上最好
8、的钢铁公司之一。韩国的汽车总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韩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韩国造船工业以建造技术尖端的LNG船闻名世界。自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信息和通讯产业培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韩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增长率居世界前列。从19642000年,韩国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24。自1992年以来,半导体已占到韩国出口产品的最大比例,汽车和船只也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随着信息全球化和IT技术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计算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的出口有了突发性的增长。2001年,韩国出口总额达到1504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1411亿美元,贸易总额列世界第13
9、位。2001年底的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6。 但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些矛盾也日渐突出。韩国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4800万,市场相对狭小,其发达的产业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通过贸易等渠道解决。韩国的人力成本已相当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国的薪资水平差不多是中国的8倍左右。韩国工人每小时平均薪资为775美元,而中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中国工人平均数为092美元。韩国也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来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因此,两国通过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资源组合,将有利于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景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经济
10、总量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很快。2002年GDP为11587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市场容量大,现有13亿人口,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经济发展快,发展潜力大,机会多。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利用直接投资居全球第一,对外贸易额超过6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5贸易大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韩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全面开放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将逐步实行零关税,这些非常有利于韩国产品对华出口,尤其是IT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根据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报告,中国入世后,韩国对中国的IT产品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6亿美元
11、。 中国经济稳定而快速增长将使两国贸易扩大。21世纪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今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我国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分析预测,中国未来10年,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态,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韩国只要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时,两国的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中国开发西部战略等等,都将为韩国贸易提供巨大的商机。北京申奥成功后,将投资338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韩国有过成功主办1988年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经验,且邻近中国,因此,韩国企业将获得许多投标的机会。韩国产
12、业资源部分析,由于北京奥运会的需求,韩中贸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特别是韩国对中国出口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对中国出口额将达到565亿美元,为现在的3倍。同时,中国开发大西北战略正在实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巨大,而且在开发初期,有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和韩国的经贸规模将扩大,包括在利用西部劳动资源、西部基础设施以及西部能源开发等投资项目中,韩国都很有可能占据一定份额。 此外,中国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商业、旅游等服务领域,可以预计,两国服务贸易也将会得到较快地发展。 3两国贸易结构存在巨补性 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形
13、成了产业结构不同优势,从而使得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最大商品是纺织原料及制品,矿产品也是对韩出口的主要产品。2001年中国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贱金属、矿产品、化工和谷物等六大类商品占我国对韩出口总额的7820。 韩国对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有机化学品、电子产品、油类制品、编织物、钢铁制品、工业用电子产品、一般机械、皮革及皮革制品等。近年来,韩国电子产品、钢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出口量稳步上升。2002年,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增长点来自计算机、半导体等IT产品,其中,半导体出口增长96,计算机增长160。 此外,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有共同的价
14、值取向,经济联系历史悠久,这种渊源使中韩两国贸易合作十分容易。三、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一)建立中韩自贸区的现实基础 中韩二国政治关系相对良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传统相似,经济利益也具有相似性,最重要的是发展水平层次上具有互补性,完全具备合作条件,是天然的合作伙伴。1政治上的可行性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各国经济合作的基础,中韩二国政府目前还能维持基本正常的政治关系,区内局势相对稳定。此外,经济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二国政府在东盟10+3会议、APEC 等国际会议中进行政府首脑年度会晤,以共同推动中韩二国经济合作。2003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中韩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15、二国政府均表示同意就其可行性进行共同研究 在二国首脑会晤机制的推动下,二国目前已经启动了经济研究机构的合作。可见,其有利的政治条件对建立自由贸易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其有利影响来看,在政治方面,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形成稳定的、深层次的经济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韩二国间因能源、领土争端、历史问题而发生政治或军事冲突。2经贸关系紧密除金融危机期间二方贸易额有所下降外,近年来,二国间双边贸易额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562.32亿美元,韩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技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2009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额达27.03亿美元;
16、中国也是韩国的第二大投资伙伴,中韩之间直接投资的增长使得区域内的经济依存度进一步加强。可见,中韩三国经贸关系不断加深,这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二国地理位置邻近,隔海相望,因此,积极开展了包括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等物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二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3产业高度互补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均拥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中国是个资源大国,拥有劳动力和市场的巨大优势,这种经济结构使它们对彼此的贸易依赖程度很高。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区拥有大量的中间技术,在机械电子、钢铁和纺织业也有比较优势;中国则在制造业具有优势,但在机械电子等行业竞争力较弱。这表明二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阶
17、梯性产业转移,二国间经济的合作互补性明显,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客观经济基础。(二)建立中韩自贸区的阻碍1政治因素首先,中韩三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在民族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其次,中韩三国政治互信度较低,而政治互信对于区域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目前中韩三国不存在尖锐的政治和安全矛盾,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二国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不够牢固,以及中韩海洋权益的分歧,都不可避免的将对未来的地区合作产生影响。2经济因素 主要是经济实力差距以及二国在开放各自敏感产业部门上的争议。中韩二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经济发展的明显差距表明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但
18、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国家间实施自由化贸易会对有关国家的产业和经济结构造成较大冲击,对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影响也较深刻,从而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阻力也较大。这使得找到实现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变得困难,经济合作也很难向前推进。至于开放各自敏感产业部门的争议主要就是韩国始终不愿对中国开放其农产品市场,使中国的比较优势无法发挥,而只想促其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二国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难度大大增加。3外部因素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合作一直持警惕和怀疑的态度。中韩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东亚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依赖也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将自己置身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经济方面,东亚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所
19、在,美国对东亚开放市场是出于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保持这些利益,美国不愿看到东亚国家在经济上联合,而是想通过双边谈判各个击破,因此,美国利用自己是部分东亚国家最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地位而施加影响力,利用其巨大的国内市场来影响中韩之间的合作,另外,美国还曾和韩国建立韩美军事同盟,这使得中韩尤其是韩在考虑组建自贸区问题时,也不能不顾忌美国的态度。四、中韩自贸区的经济合作效应分析中日韩自贸区的贸易合作既有最终产品的合作,也有中间产品贸易,如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的合作。所以它既有静态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也有动态的规模经济和投资效应。(一)中韩自贸区的静态效应 P PPQSDPPCABDabc
20、d 贸易创造效应图如图所示,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进口数量和商品价格,曲线D和S分别表示某国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曲线,P表示自贸区成员国价格,P表示非成员国价格。某国在某国成立自贸区之前,其以P的进口价从非成员国进口AB,建成自贸区后,进口关税降低或取消,此时,某国以P的自贸区成员国价格从成员国进口CD,如此,生产者剩余减少a,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政府收入即税收减少c,该国的福利改善,增加了b+d,即贸易创造效应,为正。 PQDSPPPCABDab cde 贸易转移效应图如图所示,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进口数量和商品价格,曲线D和S分别表示某国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曲线。P表示本国价格,P表示自贸区成
21、员国价格,P表示非成员国价格。在某国成立自贸区之前,其以P的进口价从非成员国进口AB,建成自贸区后,进口关税降低或取消,此时,某国以P的自贸区成员国价格从成员国进口CD,这样,某国从纯粹的贸易创造中获得福利b+d,即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为e, 代表非成员国来源地与较高成本的成员国来源地之间的成本差异,即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维纳(Viner)1950年在论关税同盟问题一文中指出,组成关税同盟的总福利效应要看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比之后的净福利,即取决于b+d-e的大小。一般来说,当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求弹性越大、本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越大、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种商品
22、的成本差别越小,则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中日韩三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阶梯性产业转移,经济的合作互补性明显,并且由于三国经济实力的差距,他们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而且三国对主要贸易商品如机械、钢铁、电子等的供求弹性较大;亚洲许多非成员国和中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均向韩国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种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小,因此,贸易转移效应不大,这也导致了中韩贸易合作的贸易创造效应极有可能大于转移效应,因而静态效应极有可能为正。瓦顿和施瓦茨(Verdoon and Schwartz,1972)曾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
23、进行过分析,胡俊芳(2006)等人根据该方法对中日韩自贸区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一旦建立起自贸区,中韩二国的贸易创造效应均为正,并且,由于中国贸易总额较大,目前在自贸区建立之前的关税保护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中国在区域一体化中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可能是巨大的。另外,按照FTA相关理论,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包括高效率成员在内的FTA,通过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动的扩大,有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韩国属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中等发达国家(1996年加入OECD组织);中国属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还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从一般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立FTA,会大大促进区域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中
24、国家的结构升级。如果区域组织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从而使区域组织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则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将成为主要方面,互相制约成为次要方面,对区域内乃至世界经济必然是有利的。(二)中韩自贸区的动态效应建立中韩自贸区还会带来规模经济和FDI等动态效应。1规模经济效应我们知道,跨国界的区域性生产合作能够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和产出,中韩二国具有各自不同且互补的比较优势,就会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价值链,因此,基于中间产品的区域贸易合作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韩国为典型的开放小国,单靠国内市场很难形成规模经济,一旦建成中韩自贸区,市场规模扩大,二国在各自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互补的基础上,在自贸区内
25、进行中间产品和零部件贸易的合作,就能够不断降低边际成本,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也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一旦世界市场需求增加,自贸区就可以作为生产基地,届时整个东亚地区也会名副其实地变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2FDI效应 中韩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向韩国出口的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会大大增加,这样,一方面韩的公司可能会为减少贸易转移的效应而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区外的美国、欧盟等国的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以出口方式占领的市场份额,也为了追求潜在的规模经济效应,会增加在中韩自贸区内的直接投资以建立“避税工厂”并向区内供货。这是由于贸易转移而带来的投资创造效应。为了从中韩自贸区中获得专业分工和规模经济等利
26、益,具有追逐利益固有特性的资本需要进行生产重组,这就会引起自贸区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投资布局的调整,因而产生投资转移效应。中韩自贸区建立后,对投资的限制会随着区内贸易壁垒的减少而逐步放松。这不仅可以提高成员国之间的FDI流量,在区外的FDI也会从非成员国转向成员国,这也属于投资转移效应的范畴。五、中韩自贸区的前景构想建立中韩自贸区的的构想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二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现实要求。一旦建成,无论对二国本身,还是对东亚甚至世界都会有重要深远的影响。(一)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国经贸和投资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自贸区,区内将形成更加广阔和统一的内部市场,而原先二国间存在的
27、贸易和投资壁垒将减少甚至被扫除,原先阻碍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因素也将会逐渐消除,则交易成本下降,价格降低,区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区内企业重新进行生产布局、扩大产量,将会使三国间贸易成倍增长。同理,建立自贸区后,相互间将放宽投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投资壁垒、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也会使相互间的投资大幅增长,投资领域的扩大又会促进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而作为东亚的二个核心经济体,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带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与东亚经济圈的形成,自贸区的健康发展必将带动使东亚地区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二)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二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如前所述,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8、,促进产业的重新布局,经济效率的提高可能部分抵销结构调整的成本,进而推动二国国内的结构调整。在二国间按照比较优势配置资源,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制造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韩国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领域将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会伴随区内市场的扩大,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竞争的加剧,在二国之间重新整合、布局。从产业内的分工来看,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和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内,中韩将会在产业链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差异化的产品间开展分工合作,从而整体实力得到提高。(三)自贸区的建立将促进亚元区的发展,增强防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Mundell)曾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
29、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欧元区和美元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与此相比,亚洲的货币合作却仍然在讨论和交换观点的阶段,如果以后亚元区可以脱颖而出,亚洲国家将因一个更为平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而受益,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无疑将促进亚洲货币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是促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必备条件。20世纪90年代末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给中韩国二带来了强烈的警示,它们在揭示了东亚经济内在脆弱性的同时也说明了中、日韩三国在金融问题上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金融危机日益成为一种区域性的现象,其防范和解决已日益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区域性问题。
30、作为亚洲的经济核心,中日韩应当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合作,在金融合作问题上形成制度框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合作组织来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和潜在危机,在金融体制、完善防范金融风险和化险体制、金融监管等方面共商妥善方案以保证经济安全,为东亚乃至世界金融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一)加强政府交流,摒弃政治差异,政经分离二国首先应该从政治上加强交流,只有形成良好的政治关系,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互信度低的问题,也才能建立起更深层次的长久的伙伴合作关系,促进二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另外,二国应承认彼此在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本着政经分离的原则,寻找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展开平等的对话,求同
31、存异,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发展。(二)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企业是一国经济的主流,区域合作其实质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区域合作领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合作方式的选择上,除了政府合作以外,应该等多地以民间企业和地方政府为单位进行功能性的经济合作。比如可以设立中韩贸易促进会,定期举行,为三国企业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和业务往来,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真正建立提前作好准备。另外,也应重视研究和学术机构在促进中韩自贸区建设中的作用。(三)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取消各种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要利用二国经济水平的差异,在交往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建立一个对二国都有
32、利的合作模式,从而可以实现资金与资源、资源与市场、市场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促进中韩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另外,要采取灵活性原则,在自贸区内各个不同的产业和产品之间实行差别化的取消贸易壁垒政策,分步实施贸易自由化,减少和削弱二国开放市场的顾虑以及对本国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四)调整二国产业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分工的要求目前,中韩三国的合作形态基于资源条件表现为垂直分工,这不利于长远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不同工业化阶段的技术与资本的投资对产业结构予以调整。可有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容量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及韩国在技术、资金上的优势,实现二国间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在一定的基础上,引进同
33、样水平的技术投资是必要的,可以使后发达国家韩国与发展中的中国通过引进直接投资来进行产业结构水平相近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二国间加强区域合作的过程,也就是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就可在二国间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水平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分工的要求。通过以上对建立中韩自贸区的分析可知,建立中韩自贸区是可行的,一旦自贸区建立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贸易和投资流向都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仅有利于中韩二国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二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很大
34、差异,建立中韩自贸区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建立中韩自贸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努力求索,循序渐进,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通过各方努力逐步弱化和消除这些困难和障碍,全面推动自贸区的发展;二方不仅要随着自身经济发展需要,随时相应调整相关政策,而且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经贸合作的力度,摸索出一条对二方都有利的道路,只有这样,才可能期望在二国间的经济合作中出现“双赢”乃至“多赢”的最佳结果。 注 释所谓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
35、所形成的区域称为自由贸易区。 GTAP:全名“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一种,其应用之一就是对尚未成立的区域一体化协定的效果进行预测。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类商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与该国全部出口商品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之比。 2009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实际值为9.8%,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左右。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参考文献1李玉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东北亚论坛,2003(2).2孙立行.全球金融危机下对深化东亚金融合作的新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3汪素琴.中韩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合作途径J.世界经济研究,2003(6).4王高峰.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 2005(3).5翁东玲.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发展展望J.亚太经济,2008(6).6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7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