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doc
《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1.前言51.1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51.1.1相关概念界定51.1.2理论研究综述61.2研究意义71.3研究方法与文章思路结构81.3.1 研究思路81.3.2 研究方法82. 我国经济发展与出口贸易现状92.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92.1.1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92.1.2我国经济发展特点112.2我国出口贸易现状132.2.1 我国出口贸易概况132.2.2我国出口贸易特点14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析153.1经济发展决定因素分析153.2 出口贸易对经
2、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163.2.1 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163.2.2 出口贸易对就业的作用机制183.2.3 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193.2.4 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213.3 我国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233.3.1 出口产业同国内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紧密性233.3.2 国家外贸政策及外贸体制233.3.3 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程度243.3.4 企业制度244 完善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对策和建议244.1 扩大出口,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44.1.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内剩余资源254.1.2 促进出口部门地域转移
3、254.2 优化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264.2.1 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264.2.2 加强人力资本积累264.3 改善出口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274.3.1 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改善出口贸易方式274.3.2 注重选择出口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加工贸易水平28结论29致谢30参考文献31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摘要:出口贸易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国家都是通过与世界各国进行出口贸易发展壮大的。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变化,研究出口贸易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将通过分析出口贸易对物质资本积累、就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等经
4、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发挥。关键字:出口贸易 经济发展 作用机制The research of mechanism about export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export trade is import fo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thought it to became booming. A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5、 and trade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it is import to research the action mechanism about the export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ion mechanism about the export trade to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employ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are the
6、 decisive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export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on mechanism 1. 前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更是不断增加。这些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有赖我国实行了外向型贸易战略,进行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磨
7、灭的作用。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受其影响,发展速度变缓,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贸易环境恶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把握,让出口贸易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该作用机制的把握,对其进一步完善,让其在新的贸易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1.1.1相关概念界定(1)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是指一事物对其他事物产生作用的原理,说明该事物在什么地方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起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即出口贸易在哪些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以及为什么产生影响,怎样产生影响。通过总结前人研
8、究可知,出口贸易通过对就业,资本积累,科技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作用,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就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来了解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应。(2) 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技术溢出效应是指由于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产生外部经济性的效应。逆向技术溢出1与其正好相反,是指技术由东道国向母国流动,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成为了先进技术流动的通道,通过这一通道,母国获取
9、了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提升母国技术水平,成功实现东道国技术向母国的扩散,提升母国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1.2理论研究综述(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国家间应该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它们两者之间的有利成都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比较优势最大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不利成都最小的商品。该理论认为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所以各国都应该参与国际贸易。(2)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30
10、年代,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用生产要素丰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型,说明了为什么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其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该定理认为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性商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因而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
11、资本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一般认为在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部分地区的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变化,该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3) 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了,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而技术进步则是由R&D(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干中学等因素决定的,新增长理论还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由于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作用,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12、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偶然的主要技术变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后进国家的“蛙跳”式增长,实现赶超。(4)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并指出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
13、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该理论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谋求更多的利润具有指导意义。1.2研究意义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出口可以使国家的福利增加,各国采取对外贸易政策,有的国家更是以出口为导向。20世纪50年代,诺克斯和罗伯特逊的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学说”阐明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对外贸易对经济产生直接利益,因为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外贸易产生间接的动态利
14、益,即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这种增长是高质量的。当出口扩大到工业部门时,其充分利用了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2,必然推动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3,由于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增加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贸易条件也不断恶化、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其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发挥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消减其负面影响,激发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对我国而言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利弊影响的角度进行研
15、究,并提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等对策,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是怎么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通过什么渠道发生作用,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来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的发挥。由于数据和相关案例比较难以获得,本文很大篇幅都是在理论上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缺乏实证检验,但是本文的研究思路较为新颖,为以后的学者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1.3研究方法与文章思路结构1.3.1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为
16、:首先归纳总结了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从宏观上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有所把握;接着分析了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了解了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有了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影响效应来分析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进行概括总结并给出相关政策参考意见。1.3.2 研究方法(1) 归纳演绎方法首先归纳总结相关理论概念,再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本文中,先通过理论上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提供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
17、的决定因素的影响效应来说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指对研究对象“质”的方面进行界定,主要是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概括与抽象等方法,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量分析是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关系与变化进行界定。就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机制而言,其中既有可计量因素,如出口贸易总量对各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影响分析;也有一些较难计量因素,如出口贸易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研究是需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在本文中,第三章将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2. 我国经济发展
18、与出口贸易现状2.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一国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与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改善与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依然做到了保增长,维持经济增长率8%以上,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2.1.1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1) 国内生产总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三,2010年,更是超过日本,世界排名第二。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平均维持在8%以上,在金融危机时,我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着9.8%的增
19、长率。图2-1 名义GDP与实际GDP(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根据2011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按照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规律发展变化。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现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位置。第三产业突破以餐饮、商贸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保险、金融、咨询、研发等行业的发展。从下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变化,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减少,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图2-2 1978年三大产业GDP比重数据来源
20、: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图2-3 2010年三大产业GDP比重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3) 就业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就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据首次全口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66,一方面,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交叉统计在其中),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4
21、。另一方面,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比2008年增长8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56,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25,比2008年增长33个百分点。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0,比2008年增长13个百分点;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据2008年不完全统计,1978年2008年的平均值为189),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2.1.2我国经济发展特点(1) 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国内生产总值也一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
22、第二,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然完成了保八的指标,这是很多国家望尘莫及的。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年份增长率维持了8%以下外,1978年-2010年的GDP增长率大多维持在8%以上,有些年份更是超过12%,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之快。图2-4 1978-2010年GDP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2011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 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质量并不高。首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很靠后,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但是人均国内生产
23、总值却排在世界第95位。其次,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优化很多,但是第三产业结构依然有待发展,现在多以餐饮、商贸为主,而保险、金融、咨询、研发等行业发展不足。(3) 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很明显,东部发展速度很快,中部发展不足,西部发展更是落后。自从我国实行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后,国家政策偏向于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而对中部和西部的重视不足,虽然现在已近在政策上对中西部发展给予了大量支持,但是想要改变现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更是使得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 2.2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口贸易 我国 经济发展 作用 机制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