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12国际贸易13题库.doc
《东财12国际贸易13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财12国际贸易13题库.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货物进出口 D、国际服务贸易窗体底端2、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称为( )。窗体顶端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货物进出口 D、国际服务贸易窗体底端3、根据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的规定,该法所称对外贸易的内容包括( )窗体顶端 A、货物进出口 B、技术进出口 C、国际服务贸易 D、世界贸易 E、国际贸易窗体底端4、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对对外贸易的定义是从( )角度来定义的。窗体顶端 A、狭义的对外贸易 B、广义的对外贸
2、易 C、狭义的国际贸易 D、广义的国际贸易窗体底端5、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定义的对外贸易是广义的对外贸易。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参考答案:1、B2、A3、ABC4、B5、A关 闭1、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窗体顶端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窗体底端2、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窗体顶端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窗体底端3、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窗体顶端 A、出口总额 B、进口总额 C、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窗体底端4、国际贸易额又
3、称世界贸易额,通常是指世界各国的( )。窗体顶端 A、对外贸易额之和 B、出口额之和 C、进口额之和 D、贸易差额之和窗体底端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窗体顶端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差额 D、净出口窗体底端6、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窗体顶端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差额 D、净出口窗体底端7、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不是直接买卖货物,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对于第三国而言,是( )。窗体顶端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窗体底端8、用以表明世界各国各洲或国家经济集团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4、,通常采用的指标是( )。窗体顶端 A、贸易差额 B、对外贸易额 C、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窗体底端 关 闭1、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归根到底是( )的关系问题。窗体顶端 A、交换和生产 B、交换和分配 C、交换和消费 D、生产和消费窗体底端2、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窗体顶端 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B、商人的出现 C、手工业的出现 D、在各自独立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窗体底端3、国际贸易产生于( )窗体顶端 A、原始社会初期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 D、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窗体底端4、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上
5、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5、国际贸易的产生早于国家的产生。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关 闭1、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 )。窗体顶端 A、劳动力 B、生产资料 C、资本 D、原材料 E、市场窗体底端2、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需要国外市场,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因为( )。窗体顶端 A、资本主义是商品流通超出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B、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规律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 D、资本主义的贪婪本质窗体底端3、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
6、的论断,适用于资本主义的( )窗体顶端 A、形成阶段 B、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阶段 D、各个阶段窗体底端4、资本家利用国外市场可以保证他们个别资本循环的出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平衡问题。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5、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关 闭1、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窗体顶端 A、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B、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 C、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E、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窗体
7、底端2、对外贸易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提高利润率( )。窗体顶端 A、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和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B、对外贸易使现有的生产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C、通过对外贸易,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可以取得超额利润 D、.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协调各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稳定地发展。窗体底端3、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协调各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稳定地发展。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4、下列( )不是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窗体顶端 A、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B、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 C、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保护国内产业
8、和市场窗体底端5、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窗体顶端 A、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可以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B、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 C、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 D、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窗体底端 关 闭1、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窗体顶端 A、哈罗德 B、李斯特 C、诺克斯 D、罗伯特逊窗体底端2、诺克斯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只适用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一学说不再适用,因为( )。窗体顶端 A、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由制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业转向原料含量低的工业 B、在发达国家国民
9、生产总值中,劳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加 C、对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 D、农业保护主义蔓延 E、工业原料的节约使用和合成原料和人造原料的广泛应用窗体底端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运用,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窗体顶端 A、哈罗德 B、李斯特 C、诺克斯 D、罗伯特逊窗体底端4、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对外贸易乘数就越( )。窗体顶端 A、大 B、小窗体底端5、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具体运用,它在理论上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关 闭1
10、、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窗体顶端 A、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B、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C、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D、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 E、跨国公司的发展窗体底端2、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窗体顶端 A、加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 B、带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发展 C、使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贸易扩大 D、促进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窗体底端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窗体顶端 A、世界政局不稳 B、两
11、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C、能源危机的爆发 D、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 E、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地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窗体底端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窗体顶端 A、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B、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C、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D、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E、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窗体底端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上述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关 闭1、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居
12、支配地位。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这说明,当今国际贸易仍然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2、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美国和英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西欧和日本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3、战后,发展中国家间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表现在( )窗体顶端 A、石油输出国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非石油输出国所占比重减少。 B、石油输出国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非石油输出国所
13、占比重增加。 C、在非石油输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D、在非石油输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窗体底端4、二战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居支配地位。战后,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并逐步取得了支配地位。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5、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1
14、、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最基本的变化,是两大类商品贸易的变化,即( )。窗体顶端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B、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升。窗体底端2、关于战后世界制成品贸易商品结构的突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B、工程产品和化学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C、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 D、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产品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 E、呈现从生活消费品转向资本货物的变化趋势。窗体底端3、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初级产品
15、(石油除外)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4、战后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燃料贸易一直迅速增长,比重不断上升,其原因是( )。窗体顶端 A、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 B、1973年和1979年石油两次大幅度提价。 C、战后大量合成材料的出现增加了石油需求,同时减少了对天然原料的需求。 D、发达国家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下降。窗体底端5、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和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世界石油消费量正趋于下降,进口也不断减少,而且近年来石油价
16、格大幅度下跌,使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转为下降。这种说法( )。窗体顶端 A、正确 B、不正确窗体底端 关 闭关 闭1、国际分工( )窗体顶端 A、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B、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 C、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D、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窗体底端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B、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C、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D、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窗体底端3、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结束,是
17、( )阶段。窗体顶端 A、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 B、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C、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D、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窗体底端4、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 )。窗体顶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政府的政策 D、国际生产关系窗体底端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窗体顶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政府的政策 D、国际生产关系窗体底端6、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窗体顶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政府的政策 D、国际生产关系窗体底端 关 闭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
18、现在国际分工( )。窗体顶端 A、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 B、从垂直型的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的分工 C、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D、从按照产品所进行的分工发展为按照生产要素所进行的分工 ; E.从由市场自发力量所决定的分工,向着有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窗体底端2、关于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C、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
19、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窗体底端3、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窗体顶端 A、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B、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C、战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D、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窗体底端4、战后国际分工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 )。窗体顶端 A、扩大和加速了国际 B、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 C、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窗体底端5、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做对外贸易系数,是指该国( )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窗体顶端 A、对外贸易额 B、进口额 C、出口额窗体底端6、出口额某国国民生产总值为9000亿美元,商品进口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财 12 国际贸易 13 题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