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doc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分析前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组建的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分别于2004 年、2007 年和2009 年签署。以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为标志,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1.中国东
2、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关系深入发展,贸易投资
3、快速增长,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共同的政治愿望和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
4、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5、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贸易体系中东亚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达19亿,接近全球30的人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前景。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分析 2002年11月,中
6、国农业部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农业成为我国与东盟全经济合作的起始领域。按照框架协议的规定,双方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零关税计划,零关税计划在2004年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约600种主要以农产品为主的产品在2004年关税降到10%以下,2005年降为5%,2006年实现零关税。第二阶段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新东盟4国将于2015年下调到0%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双方也一直重视农业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贸易发展很快,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东盟已成为
7、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农业贸易伙伴。 农产品实现零关税,使得各种农产品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实现自由流通,这必将大大降低我国企业农产品的出口成本,而且可以使我国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借助东盟市场这个平台过境,避开来自贸易伙伴国强加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以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的方式,出口到对东盟国家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低于中国的国际市场,进而扩大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规模。农产品关税降低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转向从中国进口,中国农产品借助零关税这个平台扩大对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更广阔地开拓国际市场;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通关的各种程序协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
8、将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的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东盟各国的农产品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出口机遇,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出现大量增长。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在温带产品果蔬等方面与东盟各国相比具有品种多、价格便宜等比较优势,这样就山东、浙江、四川、陕西等农产品出口大省带来了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好机会,有利于促进部分省、区农业升级。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温带经济作物如玉米、大蒜、辣椒等蔬菜和一些温带水果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中国的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在东盟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降低或取消关
9、税,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大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东盟各国在热带水果、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处于优势,这样就可以降低我国国内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如谷物、糖料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中的比例,同时增加我国温带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和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的播种面积和出口产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而对于以出产热带水果为主而受到冲击的南方各省、区,目前可以在充分调整热带和亚热带大宗和优质农产品生产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面向东盟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果蔬基
10、地,并把农业资金投向果蔬保鲜、加工和产品开发上,延伸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扩大农产品出口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随着出口的增加,农业、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提高,这又会促使农民进一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反过来再促进出口,进而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自2005 年到2010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进出口价格基本都呈上涨趋势,而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数量也呈上涨趋势,双边农产品贸易条件都得到改善。另外,农业机械是我国出口东盟的主要物资之一,自
11、贸区的建成和启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机械的出口力度。 但是,农产品零关税也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量增长低于进口,从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我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面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东盟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几个在传统农业方面(如在粮食和热带水果方面)占有优势的农业国,必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这势必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农业贸易中的逆差。同时东盟大量具有比较优势的热带水果和谷物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必将加剧国内水果和粮食市
12、场的竞争,将会对我国南方几个省份的热带作物和以谷物、棉、糖等传统农产品等比较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国内种植者收入的减少,给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例如,我国海南省与泰国几乎具有同等的气候条件,因此受到的冲击当属各省之首,在一些大宗品种上,比如榴莲、芒果、龙眼、荔枝,与泰国相比,不仅在品种和质量上,而且在生产规模、包装保鲜,甚至在运输成本上海南省都处于劣势,广西是另外一个受到强大冲击的地区,广西水果以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亚热带产品为主,与泰国相比,广西农业外向度较低,栽培、保鲜、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尽管在某些特色产品上广西也具有优势,但东盟国家把这些产品
13、列为“例外清单”,广西农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农业和农业企业也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面对着这些不利的影响我国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各国在贸易过程中,都将致力于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及可充分利用本国具有丰富资源要素的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提高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形象和效益,有效的跨越非关税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业的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销售,
14、提高市场占有率。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分析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一起度过了难关。双方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才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国赢得了太多的世界的掌声,这为中国同东盟国家在自贸区建成后金融合作奠定了基础。自贸区建成后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的金融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2.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分析 贸易、投资增长将为中国的银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区域贸易、投资的增长,银行媒介的资金跨国流
15、动量及信贷融资量也将会同步增加,这将成为我国银行业今后进行金融投资的一个新渠道。另外国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增加也会带动本国银行业在相应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因为银行跨国分支机构业务通常是以服务本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为业务基础,然后逐步向所在国的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可见,自贸区的建立将拓宽金融业的市场领域,给金融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东盟各国承诺的开放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我国在WTO框架下对金融服务业承诺的开放水平。表现在,一是承诺范围小。如文莱仅承诺顾问及其他金融附属服务,越南、缅甸也仅分别对银行担保业务、海损及损失理赔服务做出承诺,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承诺范围也限于
16、银行、保险、证券其中一部门的部分业务。二是存在股权、经营地域、经济需求测试等限制。如印尼规定外资金融机构持股一般不得超过49%;老挝规定外国银行分行只能在首都万象开展存贷款及担保等业务;马来西亚规定外资保险公司不能收购超过5%同行企业的股份等,同时这种收购必须满足经济需求的测试。我国加入WTO时,除对外资进入证券业承诺有一定的保留外,对保险、银行业开放承诺范围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对“金融服务”种类界定的多数内容,而且人世3年和5年后,不存在股权持有、经营范围、经营地域及经济需求测试或营业许可数量等限制,可以说外资金融企业在中国经营保险和银行业务将享受到真正国民待遇。由于中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远
17、高于东盟各国,在今后双边谈判中,要求东盟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开价权应该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一情况类似美国和墨西哥在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时,美国凭借其在服务业的优先开放的优势,通过谈判成功迫使墨西哥全面开放其国内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在中国-东盟金融业相互开放问题上,中国掌握着主动权。2.2.2 人民币在自贸区的影响与分析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东盟10国中,与中国接壤的越南、缅甸人民币区域化的程度最高,特别在越南北部地区,人民币在当地不必兑换成本币,可以直接进行购物消费,90%以上的与中国边境贸易货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2002年人民银行南宁中支对
18、人民币流入流出国境状况作了一次专门调查,通过将1991年以来边贸进出口量、旅游、博彩、留学等因素引起人民币流入流出国境的估测量进行轧差,结合边境地区人民币现金近10年来的净投放量,推算出人民币在越南的流通量在3050亿元之间。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边境城市中,人民币一直是硬通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以前东盟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只看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近几年却越来越重视中国央行的动作,实际上出于促进出口的需要,东盟国家也一直希望人民币升值.中国目前已经与自贸区内的马来西亚、印尼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些货币互换协议对促进贸易有很大价值,相当于在进行双边贸易结算和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 建立 中国经济 影响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