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技术.doc
《[建筑]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技术.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基本原理1植物检疫与检疫处理植物检疫是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和扩散,由政府授权的官方检疫机构依据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对出入境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实施检疫,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植物检疫处理是应实施植物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经检疫发现有害生物等不符合检疫要求时,依法实施的处理措施。由此可见,检疫处理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是为了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和扩散的重要手段,由官方检疫机构依法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2植物检疫处理的法学地位植物检疫
2、处理是检验检疫机构根据相对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做出的检疫许可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植物检疫相对一方当事人进出境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行为的禁止或解除禁止的一种手段,是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针对特定的管理对象采取的具体的、单方面的、能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检疫行为。3植物检疫处理的原则在保证有害生物不随着植物和植物产品传入、传出和扩散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贸易关系人的经济损失,以促进外贸和经济的发展。对于能进行有效检疫处理的,尽量不采用退回或销毁处理;无有效处理方法或经除害处理合格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因此,检疫除害处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植物检疫处理的组成4.1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不符
3、合检疫要求的货物或其它应检物依法所采取的措施,如退回、销毁、转港卸货、改变用途、限制使用等。4.2通过除害处理技术对检出的有害生物进行灭害处理,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5植物检疫处理措施5.1进境检疫处理:需作退回或销毁处理的: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的植物、植物产品、未事先办理特许审批手续的;经现场或隔离检疫发现植物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感染一、二类病虫害、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输入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一类病虫害,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输入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病虫害,且对货物危害严重已失去使用价值的。可采用除害处理技术处理的:输入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植
4、物危险性病虫害,有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输入植物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经隔离检疫发现植物危险性病虫害,有条件实施除害处理的;输入植物产品、生产用种子苗木,通过指定口岸转港、改变用途、限制使用范围、使用时间、使用地点或限制加工地点、加工方式、加工条件来达到防疫目的的。国外发生重大植物疫情,有可能传入中国时,依据法律规定,可采取的紧急措施:禁止来自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进境;封锁有关口岸;禁止疫情流行地区的检疫物进境。5.2出境检疫处理:输出植物、植物产品或其它检疫物,经检疫不符合检疫要求的作除害处理;无法进行检疫处理或除害处理不合格的,不准出境;输出的植物、植物产品,在贸易合同、信用证中有要求且实际除害
5、处理技术水平能达到要求的,按要求做除害处理;达不到要求的,由货主修改合同或信用证的有关条款。第二章 植物检疫除害处理的方法1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检疫除害处理是对经检疫发现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或一般有害生物超标的出入境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以及装载容器、包装物、运输工具,由官方检疫机构依法所采取的强制技术处理措施。除害处理是检疫处理中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它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方法来杀灭有害生物,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和定殖。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方法和非化学处理方法。1.1化学处理方法有熏蒸处理、烟雾剂处理、药剂浸泡处理等方法,其中熏蒸处理由于具有经济、实用、效果显著,又成为应
6、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之一。1.2非化学处理方法有热处理、冷处理、水浸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和气调处理等。目前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是熏蒸、热处理、冷处理和辐照处理等方法,尤其以熏蒸处理最为常用,药剂主要使用溴甲烷、磷化氢、硫酰氟和环氧乙烷等。2主要除害处理方法2.1熏蒸处理熏蒸处理是指借助于熏蒸剂这样一类化合物,在一定的时间和可以密闭的空间内将有害生物杀灭的技术或方法。因此,熏蒸是以熏蒸剂气体来杀灭有害生物的,它强调的是熏蒸剂的气体浓度和密闭熏蒸时间。烟雾剂和气雾剂不是气体,所以利用烟雾剂和气雾剂来进行除害处理的方法不是熏蒸。熏蒸处理是目前检疫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除害处理方法。
7、熏蒸处理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如杀虫灭菌彻底,操作简单,不需要很多特殊的设备,能在大多数场所实施,而且基本上不对熏蒸物品造成损伤,处理费用较低。熏蒸剂气体能够穿透到货物内部或建筑物等的缝隙中将有害生物杀灭掉,这一特性是其他很多除害处理方法所不具备的。目前常用的熏蒸剂为溴甲烷、磷化氢、硫酰氟和环氧乙烷等,其中溴甲烷的应用最为广泛。2.1.1熏蒸处理的分类:检疫熏蒸:是指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定殖和/或扩散而实施的熏蒸处理,或者那些在官方控制下所进行的熏蒸处理。这里的官方控制是指由国家植物、动物或环境保护以及卫生等官方部门实施或授权。而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在某一地区还不存在,但一经传入就
8、会对该地区构成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或指那些在某一地区虽有分布但分布不广泛而且仍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 装运前熏蒸:是指直接与货物出口有关而且是在货物出口前所进行的熏蒸,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进口国的植物检疫或卫生要求,或者出口国已有的植物检疫或卫生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检疫及装运前熏蒸都是属于官方所要求的熏蒸,是为了防止有害生物自由传播的熏蒸。它与保证货物品质的商业熏蒸是不相同的,它的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检疫熏蒸,其熏蒸效果必须保证能够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所要求的检疫安全。2.1.2 熏蒸的基本概念:熏蒸:熏蒸是指借助于熏蒸剂这样一类化合物,在一定的时间和可以密闭的空间内将有害生物杀灭的技术或方
9、法。因此,熏蒸是以熏蒸剂气体来杀灭有害生物的,它强调的是熏蒸剂的气体浓度和密闭熏蒸时间。熏蒸剂:是指这样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保持气态且维持将有害生物杀灭所需的足够高的气体浓度。熏蒸剂的气化:大多数常用熏蒸剂都是以液态形式储存于钢瓶中的。当这些液态熏蒸剂从钢瓶中释放出来以后,就会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迅速变成气体。液态熏蒸剂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是熏蒸剂的气化。熏蒸剂气化速度与熏蒸剂的沸点和气化潜热有关。熏蒸剂的沸点:是指液态熏蒸剂迅速转变成气态时的温度。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与它的分子量有密切的关系,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在常用熏蒸剂中,溴甲烷和硫酰氟的沸点例外(溴甲烷分子量9
10、4.95,沸点3.6; 硫酰氟沸点-55.2。分子量102.6)。熏蒸剂的气化潜热:有机化合物在气化(蒸发)时,如果没有外部能源的补偿,就会因为液体中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的逃逸而导致液体总能量的损耗,即液体温度的降低。因此气化(蒸发)是以消耗液体总能量而发生的。气化潜热是以每气化一克液体所损耗的热量(单位:卡)来表示的。如环氧乙烷和溴甲烷的气化潜热分别是139卡/克和61卡/克。熏蒸剂气体的扩散与穿透:在一个温度和压强都处处均匀的混合气体体系中,如果有某种气体成分的密度不均匀,则这种气体将由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到这种气体成分在各处的密度达到均匀一致为止。气体由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
11、地方的迁移就叫扩散。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梯度及扩散系数成正比。扩散系数则与气体本身的性质有关,分子量大的气体,其密度也大,但扩散系数小。一般来说,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它的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分子量越大的气体,其扩散速度也越缓慢。例如,溴甲烷气体,当被引入一个密闭空间后,其下沉速度要比水平扩散速度大得多;当其下沉后,气体向上迁移的速度就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溴甲烷气体在密闭空间内是很难达到均匀分布的。这就是所谓的溴甲烷气体在密闭空间内的分层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熏蒸剂气体的穿透指熏蒸剂气体由被熏蒸货物的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扩散(迁移)
12、的过程。熏蒸剂的穿透能力和速度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熏蒸剂气体浓度越高,穿透的能力越强,穿透速度也越快;熏蒸剂的分子量越大,自上而下的沉降速度越快,但在货物内部的水平扩散性较差;熏蒸剂的沸点越高,穿透性越差,吸附性增加。货物本身的性质也与穿透性有密切的关系。货物的比表面积、含水量、含油量以及紧密结合程度等,都可以通过影响熏蒸剂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对熏蒸剂的吸附,造成熏蒸剂气体浓度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影响熏蒸剂气体的穿透性及穿透速度。货物内部温度的均匀程度也能影响熏蒸剂气体的穿透性。货物内部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均匀的,是会受到环境条件影响的。一天中货物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是有
13、规律的变化;因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微气流在货物内部的循环流动方向在一天中也是有规律的。根据微气流流动的方向确定投药点和投药方式,将有利于熏蒸气体的穿透和均匀分布。吸附:吸附是指在整个熏蒸体系中,固体物质对熏蒸剂气体分子的保留和吸收的总量。吸附使熏蒸体系中部分熏蒸剂气体分子不能自由扩散或穿透进入货物内部,表现为熏蒸空间熏蒸剂气体分子的减少。因此,在熏蒸中,熏蒸剂气体的散失,除了泄漏而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被处理货物的吸附所造成的。吸附引起的熏蒸剂气体浓度的降低与熏蒸体系的气密性无关,而只与货物的种类、装载系数和温湿度有关。在气密性很好的熏蒸系统中,吸附是引起熏蒸剂气体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解吸
14、:解吸是一个与吸附相反的过程,即被货物吸附的熏蒸剂气体分子解脱,货物表面分子的束缚或从毛细管中扩散出来,重新回到自由空间中。解吸过程是在熏蒸结束后的散气期间进行的。解吸的快慢与环境温度直接相关,温度越高,解吸越快。但存在于毛细管内水或脂肪中的熏蒸剂气体分子,温度越高,越不容易解吸出来,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熏蒸剂在水或脂肪中的溶解度越大,而且在这种条件下,熏蒸剂分子越容易与货物的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永久性的残留物。由此说明,被物理吸收(毛细管吸收)的熏蒸剂分子,随熏蒸剂和货物的种类的不同,其解吸速度和解吸比例都是不相同的。剂量与浓度:剂量是指熏蒸时单位体积内实际所用的药量。理想的剂量通常是浓
15、度高到足以杀灭有害生物,而低到足以避免损害农产品或形成过多的有害残留物,并且两者之间要有一个较小的安全系数。在剂量的表示单位中,通常用每立方米克(g/m3)来表示,如32 g/m3。这是因为在实际熏蒸中,熏蒸剂的重量和被熏蒸场所的体积容易确定。浓度是指在熏蒸体系中,单位体积自由空间内熏蒸剂气体的量。因此,浓度和剂量之间虽然有联系,但也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剂量越高,熏蒸体系中熏蒸剂气体的浓度也越高;但在有些情况下(如熏蒸体系的密封不太好、货物对熏蒸剂的吸附特别强等),剂量高,浓度不一定高。由此可以看出,熏蒸期间熏蒸剂气体浓度的高低是判断熏蒸效果的唯一依据;熏蒸期间不测定温度,而
16、只凭剂量的高低来推断熏蒸效果是不科学的。2.1.3浓度和时间的乘积浓度和时间的乘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和一定的熏蒸剂气体浓度及熏蒸处理时间变化范围内,使得某种有害生物达到一定死亡率所需的浓度和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CT=K这里C是指熏蒸剂气体浓度,T是指熏蒸时间的长短,K是一个常数。从CT值的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只要能满足一定的CT值要求,那么熏蒸杀虫效果就是一定的,而且熏蒸剂气体浓度和处理时间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化的。但CT值的这一定义和上述的关系表达式应该说只是一种近似值,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式应是:CnT=K这里指数n可作为毒性指标,它是一个特殊值,代表了熏蒸剂
17、与虫种、更确切地说包含了不同的发育阶段之间的毒性关系。熏蒸工作的重点仅在于要知道使用熏蒸剂和害虫的n值。n值越接近1,说明浓度越重要;实际熏蒸中可以通过提高熏蒸浓度来缩短熏蒸时间。了解CT值中浓度和熏蒸时间之间的关系及CT值的含义,在熏蒸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使某一有害生物达到一定死亡率所需的CT值是一定的,所以用CT值来判断熏蒸效果是最为科学的。CT值的计算方法:只有达到或超过了所建议的CT值才能保证用溴甲烷进行有效的熏蒸。CT值的计算是用熏蒸剂浓度保存的时间(h)乘以所观察到的熏蒸剂的浓度(g/m3),表示单位为gh/ m3。如熏蒸环境内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的话,CT值只要用暴露时间
18、乘以浓度就可以估算出来。然而,在实际的熏蒸中气体浓度总是随时间变化的。这样CT值就要从连续观察的平均浓度中所得的各CT分值相加,然后乘以他们之间的间隔时间。准确的总CT值的最精确的近似值是在一次暴露中进行大量的浓度观察中取得的。然而,实际工作中条件的限制常常制约可以进行观察的次数,浓度应在施药后约2、4、12和24小时后进行测量。如果采用48小时的暴露时间,则也应测定36、48小时后的结果。如果测定浓度的次数少于2次,则CT值就计算不出来。如果只能测出2次读数,则第一次读数必须在气体混合完成后测出,而第二次必须为一个可以用数量表示的浓度(即大于0或微量)。用气密性帐幕进行熏蒸,气体的损失率很高
19、,在这种情况下CT值的计算最好用几何方法。其方法是用两次先后观察到的气体浓度相乘(g/m3)所得结果的平方根被两次读数的间隔时间乘,可以用下式表示: (gh/m3) (1)式中:Tn是第一次测定读数的时间(小时) Tn+1是第二次测定读数的时间(小时) Cn是Tn时的浓度读数(g/m3) Cn+1是Tn+1时的浓度读数(g/m3) Ctn,n+1是Tn与Tn+1之间的CT值(gh/m3)从一系列读数中所得出的CT值相加就可计算出整个暴露期间内的累计CT值。正是这个值就可被用来表示熏蒸的成功与失败。这一计算过程用简单的带有平方根功能的计算器就可容易地进行计算。在气密性较好并已通过了压力试验的熏蒸
20、环境中,气体的损失率很低,此时CT值可以用算术方式计算,其方法是将两次先后观察到的气体浓度相加(g/m3)除2后乘以两次测定的间隔时间(h)这个关系可由下式表达: (gh/m3) (2)式中:Tn是第一次测定浓度的时间(h) Tn+1是第二次测定浓度的时间(h) Cn是在Tn时的浓度(g/m3) Cn+1是在Tn+1时的浓度(g/m3) Ctn,n+1是Tn和Tn+1之间的CT值(gh/m3)从一系列读数中所得的CT值相加可计算出熏蒸的累计CT值,并由其表示熏蒸的成败。在暴露过程中有可能要补充气体,以保持最低的气体有效浓度,这样就可取得由本法所确定的CT值。注意:不论使用哪种CT值的计算方法,
21、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熏蒸环境中要使气体进行充分的混合,而且要在第一次测定读数之前完成,各种浓度要近似平均。对于成对的零浓度或近乎没有低浓度(如微量)不能由此用本法得到累计CT值。2.1.4影响熏蒸剂气体浓度衰减的因素 所有熏蒸过程都可以这样三个阶段来表征:熏蒸初始阶段,即密闭空间中熏蒸剂气体浓度建立阶段;熏蒸剂气体浓度衰减阶段,在此阶段中熏蒸剂气体浓度慢慢降低;熏蒸结束后的散气阶段,即达到了所需CT值后将熏蒸体系中残存熏蒸气体排出的阶段。在整个熏蒸期间,人们总是期望熏蒸剂气体浓度能够维持在某一水平上,以满足杀灭某种有害生物所需的CT值。在给定数量的熏蒸剂和特定的熏蒸环境条件下,整个熏蒸期间所能达
22、到的CT值,主要取决于衰减阶段熏蒸剂气体的损失率。环境因素:从理论上讲,对于高水平的熏蒸,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总衰减常数K每天应小于0.10。下面就环境因素K对熏蒸剂气体浓度衰减的影响作一介绍: 用如下公式来表征导致熏蒸剂气体浓度衰减的环境因素:K=Q/V这里Q是密闭空间中外漏气体的流量,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小Q值,才能减小K值。Q值与压力差P有关,气体在建筑设施横向外漏以及外漏气体的流动特性可由下列经验公式来描述。b和m是经验参数,。B表示在给定m值时所测得的漏气程度;而m值在一般情况下应为:0.5m1.0Q=bpm 影响衰减常数K值的环境因素按其影响程度大致分为:风的影响、温度变化等。 风的影
23、响:事实上,任何用于熏蒸的密闭空间都是漏气的,因此风的影响是造成熏蒸剂气体损失和导致熏蒸失败的主要原因。风使密闭仓迎风面的压力增加,外界空气进入密闭熏蒸空间;同样,风使背风面的压力降低,熏蒸剂气体外泄出密闭空间。因此风使密闭空间内熏蒸气体外泄而导致其浓度降低,熏蒸剂气体外泄的速度与风速成正比。但是,风对熏蒸剂气体泄漏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密闭空间的气密性。如在同样风力条件下熏蒸,气密性特别高的熏蒸仓的熏蒸剂气体泄漏速度比气密性差的要慢200倍以上。由此说明,密封好坏是决定熏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风力比较大的条件下最好不要进行熏蒸。 温度的影响:密闭空气内外的温度不同,气体的比重也不相同,由此
24、会导致密闭空间内外气体压力的差异。如有孔洞存在,熏蒸剂气体就会通过孔洞迅速泄漏。如夏天在太阳光直射下进行帐幕熏蒸,由于帐幕内的气体受太阳光的照射而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压力升高,此时帐幕内的熏蒸剂气体就会通过孔洞迅速外泄。夏天阳光直射下的集装箱熏蒸也是如此。因此夏天在这些场所进行熏蒸,要特别注意密封。吸附的影响:货物吸附熏蒸剂气体分子的能力,不但与熏蒸剂的种类有关,而且也与货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货物吸附熏蒸剂气体,主要发生在熏蒸刚开始的数个小时。一般说来,熏蒸剂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越容易被吸附,越不容易解吸;货物颗粒比表面积越大,含水含油越高,吸附能力越强;温度越高,货物的吸附能力越低;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植物检疫 除害 处理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