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度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项目名称: 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单位: 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评价机构: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5月目 录摘 要1l概述1l评价结果与绩效分析2l经验教训和建议2前 言41绩效评价背景42评价委托关系5第1章 项目基本情况61.1项目概况61.1.1项目立项背景61.1.2项目实施情况71.1.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71.2项目绩效目标7第2章 绩效评价工作情况82.1绩效评价目的82.2绩效评价设计过程82.3绩效评价框架92.3.1总体框架92.3.2绩效评价原则102.3.3绩效评
2、价内容102.3.4评价指标体系122.3.5绩效标准152.3.6绩效评价方法152.4绩效评价资料调查与收集162.4.1评价资料基础调查与收集162.4.2评价资料整理归类与分析172.4.3评价资料补充调查与核实172.5绩效评价实施过程172.6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19第3章 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213.1绩效分析213.1.1投入213.1.2过程223.1.3产出253.1.4效果263.2评价结论293.2.1评分结果293.2.2主要结论29第4章 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314.1主要经验314.2存在问题324.3建议和改进措施33附件35摘 要l 概述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3、发展的基础,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我省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难以开发等客观条件,缓解耕地保护压力和人地矛盾,实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我省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和财政支出土地整理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1450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省国土资源厅将2013年度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已竣工验收的62个项目纳入了评价范围。被纳入201
4、3年度绩效评价的62个土地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46403公顷,预算投资208966万元,评价范围涵盖了15个地市(州)、42个县(市、区)。根据省级高产农田土地整理特点,我厅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整体评价了项目区实施后的效益程度。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通过现场走访勘查、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汇总分析形成2013年度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l 评价结果与绩效分析2013年度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资金绩效评价参评项目62个,其中优秀等次项目36个,良好等次项目2
5、6个。项目各项功能按设计要求基本实现,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村庄美”新农村格局,较大的改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使项目区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上述62个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年新增纯收入、单位面积产值等各项重要绩效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了配套设施,改善了耕作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了旱涝灾害和风沙的影响,保证了农作物稳产、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l 经验教训和建议通过开展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我们认为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要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评价制度,精心组织实施,注重资金
6、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调动单位提高绩效的积极性;二是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合法权益,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整治;三是加强考评事前、事中程序管理,推进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水平。前 言1绩效评价背景实施土地整治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湖北省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但资金使用效益一直缺乏绩效评价。为加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投资项
7、目资金全过程监管,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加强资金管理、改进资金拨付方式,进一步提高省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省财政厅关于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等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竣工结算的62个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考评,从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和项目效果等方面,对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总结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实现土地整治目标,创新土地整
8、治管理模式等提供科学依据。2评价委托关系2013年度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采取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按照省财政厅绩效评价要求以自评方式,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方式进行。第1章 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概况1.1.1项目立项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耕地保护,遏制人地逆向发展趋势,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通过立法确立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等严格的法律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
9、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我省土地整治工作,2014年湖北省委1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整治作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指示精神,省国土资源厅把土地整治作为工作重点,严格落实国土资源
10、部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元多层次”等重大战略部署,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1.1.2项目实施情况纳入2013年度绩效评价考评工作的62个土地整理项目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单位,采取公开遴选方式确定监理单位,严格按照项目管理“五项制度”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并完成了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项目竣工验收及省财政厅组织的项目结算评审。1.1.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规定,62个项目投资预算208966万元,竣
11、工决算批复200221.67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资金使用规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执行。1.2项目绩效目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建成田块平整、渠网配套、道路畅通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第2章 绩效评价工作情况2.1绩效评价目的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资金绩效评价,充分了解项目规划设计是否符合实际,项目监管是否到位,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资金使用和管理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否明显,项目区群众是否满意。其目的一是考核项目实施目标的完成情况,强化项目实施单位使用财政
12、资金的责任,促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的管理规范、使用安全、公平高效,为下年度预算提供参考;二是考核评价项目管理工作的运行绩效,考察和反映项目资金产生的实际效益,分析资金使用后对项目区域农业发展的贡献,为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2.2绩效评价设计过程(一)确定评价对象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1450号)要求,省国土资源厅将 62个土地整理项目作为2013年度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对象(详见附件1)。(二)建立指标体系1、确定评价指标第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库。绩效评价将指标分为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层
13、次,最终形成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第二步,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邀请若干专家对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权衡、补充、选择,最后确定评价指标。2、确定权重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个指标相对于项目总体绩效的权重分值。3、确定指标标准值指标标准值是绩效评价指标的尺度,既要反映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又要符合我省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具体采用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此次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三)制定实施方案在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根据评价范围、具体项目和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绩效评价的内容、方向和重点,制定实施方案。
14、2.3绩效评价框架2.3.1总体框架2013年度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以“省厅统筹安排、地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协调、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实施评价”的三级联动模式,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绩效评价工作。2.3.2绩效评价原则绩效评价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范原则。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注重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公正公开原则。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遵循客观、公正原则,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做到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3)绩效相关原则。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针对具体支出及
15、其产出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4)分级管理原则。各市州负责对所属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省厅负责对全省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2.3.3绩效评价内容(1)项目投入。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项目申报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项目变更是否符合报批程序;项目设定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合理;项目资金是否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2)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否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是否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工程设计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预算编制是否按照预算定额标准执行;各类信息采用是否符合当地实际。(3)项目管理。项目组织实施是否符合建设工程管理相关程序;项
16、目实施单位是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是否按计划进度组织实施和验收;项目实施单位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实施后各项技术指标和工程建设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4)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管理是否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实行专账管理;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按照工程实施进度拨付资金;资金使用是否具有完备的手续。(5)项目产出。新增耕地和灌排保证率目标是否完成;田间道路实际通达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项目灌渠硬化程度是否达到要求;土地平整程度是否达到设计目标。(6)项目效果。项目实施后人均耕地面积、年产值、年纯收入、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量、绿色植被覆盖
17、率、防护林保护耕地面积是否增加;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来较好影响;项目完成后是否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发展带来长远影响;社会公众对项目实施效果是否满意。2.3.4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按照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共4个,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二级指标共11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合理性;组织管理情况、资料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完成程度、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三级指标共38个,包括决策依据充分性、程序合规性、公众参与意见、项目调整情况;目标科学性、项目设计合理性、项目设定依据充分性;项目招标、工程监理和管理机构情况、
18、制度情况、后期管护情况、资料完整性及管理、资金拨付进度、资金使用率、使用手续完备性、支出合规性、财务管理情况;工程实施进度及质量、新增耕地率、灌排保证率、田间道路通达度、灌渠硬化程度、土地平整程度;耕地面积增幅、新增产值、增加收入、土地整治面积提高率、利用率、农作物产量水平、农民收入水平、防护林保护耕地面积 、绿色植被覆盖率、可持续影响及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体系结构图见图1。图1 指标体系结构图目标层 状态层 元素层 指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投入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过程组织管理情况资料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产出项目完成程度项目目标实现程度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影响决策依据充分性决策程序合规性公众
19、参与项目调整目标科学性项目设计合理性项目设定依据充分性项目招标、工程监理和管理机构情况制度健全性后期管护资料完整性项目档案管理资金拨付进度项目资金使用率资金使用手续完备性资金支出合规性会计管理规范性工程实施进度项目完成质量新增耕地率灌排保证率田间道路通达度灌渠硬化程度土地平整程度及耕作层厚度人均耕地面积增幅年新增产值年新增纯收入土地整治面积提高率土地利用率增量粮食产量水平农民收入水平防护林保护耕地面积绿色植被覆盖提高率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差异性等因素,在总体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在一、二级指标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可
20、适当增减三级指标。2、指标权重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项目投入权重为0.18,项目过程权重值占0.22,项目产出权重值占0.27,项目效益权重值占0.33,如下图所示。3、指标标准值单个指标取值范围在1-4分,设定思路为:对于可具体量化考核,能充分反映项目实施后绩效情况的指标,指标设计取值为3-4分;对于难以量化考核,能反映项目设计、管理质量情况的指标,设计取值为3-2分;其他定性指标设计取值为1分。2.3.5绩效标准绩效评价总分值100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合格。2.3.6绩效评价方法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21、)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土地整治的实际产出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状况的方法。(2)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对专业性强,难以直接用量化指标计量其绩效的指标,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参与评价;专家通过实地勘察、查看项目资料,充分了解掌握项目情况,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给出相应的指标分值。(3)成本效益法指将一定时期内土地整治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绩效评价。(4)问卷调查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22、5)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土地整治工作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对省或县(市)级土地整治绩效评价进行横向比较,以确定绩效的优、良、一般、较差,采用此方法。2.4绩效评价资料调查与收集2.4.1评价资料基础调查与收集评价机构根据评价工作方案要求,到被评价项目现场,采取勘查、问询、复核等多种方式收集基础资料,包括评价项目现场的基本情况及评价指标需要的各项数据资料等。具体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查阅资料。指评价机构对有关土地整治从立项、可研批复、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核查验收等环节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b)实地勘查。指评价机构深入到项目实地,对项目的有关情况进
23、行询问、抽查、核实。c)听取汇报。指评价机构听取被评价单位对目标设定及完成情况、产生的效益情况等的汇报,对有关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解答并提供相关证据。d)其他。指评价机构进入施工、仓储、办公、检测、试验等有关场所或地点进行查验、取证。也可结合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土地整治后的效益、后期管理、权属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2.4.2评价资料整理归类与分析评价机构在充分掌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调查和收集到的评价资料,按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梳理归类。评价专家组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分析评价资料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2.4.3评价资料补充调查与核实当评价资料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能满足绩效
24、评价要求时,必须进行室内或野外补充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核实。2.5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如图3所示,绩效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1、准备阶段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印发后,我厅迅速布置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确定评价对象,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方案,下发评价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局迅速组建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财务科牵头,耕保科、整理中心组成专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2、现场工作阶段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厅确定的评价范围、具体项目和指标体系,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评价依据进行收集和核实;拟定访谈提纲和社会问卷调查表,进行现
25、场调查。3、汇总分析阶段根据收集的项目绩效评价基础数据与资料,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编写绩效评价报告;市(州)国土资源局对辖区内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市(州)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4、编写报告阶段省厅根据市(州)汇总的绩效评价成果,按照绩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2013年度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修改完善。5、成果提交阶段汇总整理全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资料,以及2013年度省级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省财政厅审查备案。图3 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程序框架图确定评价对象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方案下
26、发评价通知准备工作阶段一项目执行单位配合现场工作阶段二汇总分析阶段三 形成报告 阶段四财政部门组织评审 否 是报送报告,审查备案阶段五2.6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通过本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我们认为目前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省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主要以自我评价为主,第三方中介机构为辅的方式进行,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按规定对项目使用的省级支出财政资金进行自我评价,并对所报送自评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从目前实际实施的情况看,各地报送的评价报告质量(即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参差不齐,评价的指标五花八门,难以体现项目的整体绩效情况,以绩效自
27、评为主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有待改善,建议实行项目自评与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考评相结合的机制。2、缺乏评价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信息系统。目前,由于缺乏评价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信息系统,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收集的方式仍是人工统计和汇总,数据繁杂,工作量较大,而且在汇总过程中难免出现计算误差,导致汇总数据和项目实际情况出现偏差。3、土地整理效益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需要通过长期调查和监测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在短时间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难以真实反映部分效益实现情况。因此,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工作。第3章 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3.1绩效分析3.1.1投入(1)项
28、目立项决策依据充分性:62个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符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部署的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决策程序合规性:项目申报过程符合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查和审批管理办法。公众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成果征求了当地群众意见。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在项目区的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将项目投资、建设内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资金使用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向老百姓公示并编印成“项目建设管理指南”,通告项目区群众;在施工过程中,聘请农民代表参与项目单元工程验收。项目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进行变更管理,规范项目规划
29、设计变更与预算调整行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2)绩效目标合理性目标科学性: 各项目目标设置均明确、细化,量化,并具有考核可操作性。项目综合目标是通过工程措施,完善农田水利,提高农田集约化利用、耕作机械化水平,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确保项目区旱涝保收、农民稳产增产。根据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及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细化了各单项工程的具体建设目标,便于量化考核。项目设计合理性:项目设计从解决项目区存在的限制性因素、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发,符合当地客观实际,充分体现了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项目设计依据充分性: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经过充分论证。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邀请农
30、业、水利、林业、交通、财政、电力等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及现场踏勘,确保项目的设计依据充分。3.1.2过程(1)组织管理项目招标、工程监理和管理机构情况:土地整治项目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工程,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规定,项目所在地均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成员,负责项目组织协调;项目所在地土地整治机构均成立了项目指挥部,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阶段现场监管;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成果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项目施工;通过遴选
31、方式确定项目监理单位,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项目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监管,施工单位落实和公众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健全性:省国土厅十分重视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制定了从项目选址到验收环节的14项管理制度;各市(州)均结合本地实际,相应制定了相关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业主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在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制、合同制等五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项目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后期管护:为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投资效益,保证各项工程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益和作用,项目业主加强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制定后
32、期管护方案,采取多种措施落实管护方案。项目完工后,项目业主均与当地村组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签订了管护协议,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工程移交后,还是有部分项目存在后期管护不到位的问题。(2)资料管理情况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均高度重视项目资料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报告、实施方案、施工及监理资料、评审报告、竣工验收资料等项目各阶段资料完整齐全。各地均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设立档案室,确定专人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对土地整理所有资料进行妥善保存,及时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3)财务管理情况资金拨付进度:各项目业主在资金使用与拨付方面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资金拨付制度,项目资
33、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在拨付资金之前,财会人员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程建设实行风险金制度,即施工单位完成30%工程后,经项目法人验收合格后拨付30%工程量的70%的工程款;完成70%的工程量后,经项目法人验收合格后拨付70%工程量的80%的工程款;工程完工经项目法人验收合格后拨付不超过90%的工程款,剩余10%的资金作为风险金,待项目验收后支付。项目资金使用率:财政资金全部拨付到位,所拨资金全部用于批准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率为100%。资金使用手续完备性:项目资金使用具有完备的审批程序和合法手续。工程
34、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其中工程款由国库直接支付,其他费用零星支出实行额度管理、通过国库零余额账户支付。项目管理发生的费用、中介机构服务费、施工单位工程款拨付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会计复核、土地整理中心领导审核、国土局分管局长审批后,才能拨付相关款项。 资金支出合规性: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文的规定。除用于购置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配套的设备外,不准用于购买其它固定和无形资产;不准用于其它对外投资,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赞助和捐赠支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非项目管理人员不得在业主管理费中列
35、支管理人员工资。从各级部门核查情况看,我省土地整理项目没有不合规支出。会计管理规范性:项目资金按“三专一封闭”要求进行管理,即“专人、专账、专户”管理,项目资金封闭运行。省国土资源厅在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县(市、区)内建立统一的土地整治资金会计核算制度。各地均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账,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3.1.3产出(1)项目完成程度各项目均在批复时间内建设完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经查阅验收资料,及现场实地查看,全部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与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
36、求,验收基本全部合格。(2)项目目标实现程度新增耕地率:各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确定的新增耕地目标。灌排保证率:各项目均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确定的灌溉保证了目标,丘陵地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平原地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度:各项目均完成了规划设计确定的田间道路通达度。项目建成后,通达的道路成网状布局,能够满足农田耕作及农产品运输需要。灌渠硬化程度: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确定项目渠道设计标准。对以解决灌溉为主的项目,全部硬化;对以解决排水为主的项目,只对骨干沟渠进行硬化。根据统计,灌溉硬化率为80%。土地平整程度及耕作层厚度:本次土地整理62个项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地情况,
37、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土地平整,通过表土剥离和还原,以便保持耕作层肥力。整理后土地平整程度和耕作层厚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3.1.4效果(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形成了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实施后,建设区内耕地面积的增加、原有耕地质量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都一定程度地提高了项目区内农民的收入水平。(2)社会效益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将对保障国家和湖北省粮食安全做
38、出一定贡献。项目实施后可以明显地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合理、规范的土地权属调整,将有助于耕地向农业种植大户转移,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同时,土地整治项目鼓励农民参与项目建设,要求中标施工单位积极组织和招募当地农村劳动力进行施工,将吸纳当地农村就业人口数量作为评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3)生态效益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特别是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沟渠的重新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增强了项目区耕地抗灾能力,降低了区域内的洪涝、旱灾和渍害等
39、的威胁;通过土地平整,增加田面宽度,通过改良土壤,增加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通过布设防护林,有利于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提高耕地质量,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形成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对项目内农村居民点的整治,配套村庄内部道路,疏通护砌内部灌排沟渠、整修内部塘堰,修建集中的垃圾堆场、公共厕所、猪圈牛棚和沼气池等,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形成自然和谐的城乡景观。(4)社会影响可持续影响: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强大支撑。农民收入有了一
40、定保障。特别是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美化了生活环境、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产生了的重要、长远影响。社会公众满意度: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项目区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使土地开发整理既体现了农民意愿,又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热情。土地整治项目在立项申报、规划设计、项目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项目建设满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通过调查问卷,项目区农民群众对项目的满意度达90%以上。(5)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综合以上分析,立项时设定的绩效目标全
41、部完成。3.2评价结论3.2.1评分结果被纳入2013年度绩效评价的62个土地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46403公顷,预算投资208966万元,评价范围涵盖了15个地市(州)、42个县(市、区)。通过对62个评价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现场勘查、问询、抽查、复核,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价,按照评价标准确定了每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分值(详见附件3),如下图所示,其中优秀等次项目36个,所占比例为58%;良好等次项目26个,所占比例为42%。3.2.2主要结论参与2013年度绩效评价的62个土地整理项目从总体上看,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基本合理;项目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项目工程质
42、量达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验收规程的要求;项目资金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设计目标实现较为理想,基本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第4章 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4.1主要经验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影响范围大。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然面临许
43、多困难和阻力,如果没有领导重视,不能得到领导的鼎力支持,就不能打开工作局面,评价工作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厅领导高度重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组建以财务处牵头、耕保处协办、整治局具体负责的工作专班,积极组织力量,对绩效评价实施方案从研究、制定到修改完善均多次讨论,并经专家评审通过。二是制度健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相关制度,是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强有力保障。引入绩效评价之后,由于制度的约束作用,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必然会更加严格规范,项目资金会依据要求足额、按时下达,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我省在绩效评价探索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如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
44、权属管理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设后期管护制度等,使绩效评价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了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财政资金科学规范的使用。三是精心组织。被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选定后,精心组织是关键。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从评价通知书下达、评价方案和数据表格设计、评价指标的选定到评价程序的规范等均需完整周密,从评价现场组织勘验到具体项目的抽样核实、数据采集、现场分组线路等各个环节均需考虑周详,评价数据采集后从整理、归类、统计、分析到撰写评价报告等各个程序均需科学准确,因此,在具体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只有经过精心组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才能使得本次绩效评价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四是资金管理。项目资金
45、是土地整理项目开展的“血液”,因此省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资金拨付进度、资金使用率、资金使用手续完备性以及资金支出合理性等管理工作。 在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专款专用,按照施工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做到了资金拨付手续资料完善,资金使用支出合规,确保了财政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4.2存在问题由于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活动开展时间不长,评价活动的内容、方法、指标体系、评分标准设计还不够科学,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以后项目决策、改进项目管理的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对财政支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做得不够,一般是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没有落实奖惩,项目实施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不强,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财政部门在分配项目资金时与绩效评价结果联系不紧密,绩效评价结果的高低在项目分配中没有大的区别。(2)少数群众对土地整治项目的认识不够土地整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土地平整将零星分散的小块田归整为集中连片的大块田,以便机械耕种,提高效率,建设高标准农田。但在实际工作中群众往往因个人的小利益,而不愿意交出承包经营权,大范围土地平整工程无法实施,影响土地整理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导致部分财政支出资金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