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性约束, 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 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doc
《体制性约束, 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 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制性约束, 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 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402【原刊页号】417【分 类 号】C8【分 类 名】新思路【复印期号】200403【作 者】吕炜【摘 要 题】百花论坛一、两个经济现象引发的反思1998年以来是中国经济一个极为特殊的发展阶段。由于转轨尚在过程中,这一阶段的体制性约束和政策取向之间的碰撞十分剧烈,并直接导致了经济运行中的种种冲突。其中有两个现象相互联系又最具代表性:一个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启动消费、恢复经济自主增长方面始终存在比较严重的失灵,现代财政政策原理的适用性受到挑战;另一个是200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刚出现
2、新的增长势头就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用增长速度自动解决结构矛盾的传统思维受到挑战。这两个现象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体制与政策碰撞的内涵,也反复证明着中国经济的特殊性,这是本文剖析的对象。本文认为这两个突出的经济现象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结果始终是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背景,经济转轨是分析二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总背景,体制性约束是进行观点归结的落脚点。解释这种联系和结果需要理解西方现代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体制环境、实际作用和后续影响,在这一分析过程中会自然形成对当前经济失衡原因的基本认识。二、经济转轨与财政政策工具性效果不足评价中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最
3、好方式,是分析被调控对象的特殊性,看看实际经济运行的特征及出现的问题,是否符合凯恩斯政策原理的一般性描述。(一)西方现代财政政策的内涵西方现代财政政策(又称凯恩斯政策),主要用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短期非均衡问题。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在简化的假设下,任何实际产出的生产总会创造出同样数量的可支配收入,当收入没有全部用于消费而是一部分用于储蓄时,我们就说收入支出的恒等式中出现了“储蓄漏损”;与此对应的是产出也并不全都是用于消费,还包括企业部门购买的资本品,它正好是收入支出流中的一种“投资注入”,因此储蓄投资机制决定着国内生产总值能否达到均衡,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地自主增长。(二)转轨仍是中国经济
4、运行的重要约束条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转轨和经济运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即初步完成了改革旧体制的任务,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转折点从政治决策的角度考察,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从经济运行状态的实际变化考察,则是随着短缺现象逐步消失在1996年以后才明显反映出来的。目前只能属于转轨的部分质变阶段,是转轨途中的一种过渡状态。在此期间,制约经济运行的矛盾既有市场机制下的一般矛盾,也有转轨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中后者对经济运行的制约更具深刻性。在市场化总体程度已得到实质性提升,而市场化结构性不均衡问题突出的背景下,经
5、济运行必然要经历一个供给总量基本平衡甚至供给长期过剩,而供求结构性失衡矛盾尖锐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经济运行既有别于传统体制下和体制变革前期的全面短缺状态,又有别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状态,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后短缺时期”。低收入水平的供给相对过剩取代短缺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三)结构性问题成为市场机制运行的直接制约因素由于渐进转轨策略的局限,结构性问题在这一阶段因累积而激化,制约着市场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突出压力:1渐进改革所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均衡和市场效率不均衡,使初步建立的市场机制出现运行不畅和低效率。2后续的转轨安排使总供求均衡经常性的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均
6、衡。3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四)财政政策工具性效果不足的必然出现这里提出的财政政策工具性效果是相对于政府直接投资的产出效果而言。工具性效果不足,是指在转轨经济条件下,试图通过符合凯恩斯政策原理的财政政策调控并启动消费、实现经济自主增长是很难的。在实际应对中,我们虽然按照凯恩斯政策原理一直试图以大面积、大幅度增加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变消费预期,改善收入中的消费储蓄结构;以连续、大量的政府投资来维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吸引民间投资,打通储蓄投资障碍,但经济运行却一直无法摆脱消费难以启动、内需难以扩大的制约。政府投资带来的收入效应没有明显改变消费预期和消费倾向,而是更多地转化为储蓄的增加,成
7、为下一次扩大投资的压力,使经济运行中的储蓄投资机制进一步失衡。从评价财政政策效应的重要指标投资乘数来看,扩张性效果也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政策的工具性作用不足。最终结果必然是政府投资无法疏导市场机制的传导障碍,进而形成了政府投资经济增长政府投资经济增长的直接外部推动式的经济运行特征。这种情况表明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未产生凯恩斯政策预期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效果。就启动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恢复而言,这一政策的工具性效果严重不足。三、市场机制运行的障碍:消费的体制性压抑(一)传统体制下的“社会契约”无法通过市场化过程出清从转轨的实践路径来看,“休克疗法”将转轨成本随同产权私有化过程一并抛向社会,试图将原来计划
8、体制下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的“社会契约”通过市场化一次性解除。其巨大代价是改革一开始就会出现剧烈的经济社会动荡,由此所造成的对生产的破坏和债务危机较长时期难以消除。渐进改革虽然避免了“休克疗法”造成的严重问题,但当期必须支付的价格改革补贴和延期支付的与产权改革等相关的成本,却继续由政府承担着。(二)发展战略与转轨次序导致的多“二元结构”无法在短期内自动消除准确地讲,中国贫富差距之所以形成长期拉大的趋势,是转轨与发展双重作用下的多“二元结构”的结果。一方面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计划控制资源能力逐渐削减、市场配置资源能力逐渐增强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多元变异,除了城乡差距拉大以外,还出现了城与城、乡与
9、乡之间的差距拉大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主导、渐进改革路径下的非均衡发展,不断衍生出与经济转轨进程相联系的新的“二元结构”。(三)由上述两个原因导致的体制性后果:储蓄的过量漏损与消费环节的脆弱性储蓄过量漏损的原因在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足,而制约消费的正是前面提出的转轨过程中的两个特殊的体制性因素。解除旧的“社会契约”所引发的储蓄漏损主要是总量上的,表现为储蓄构成中预防性动机增强导致的边际储蓄倾向上升。在近年的历次居民存款动机调查中,教育支出、养老支出所占比重最大。多“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储蓄过量漏损主要是结构性的,表现为不同收入群体潜在消费能力差异导致的有效需求总水平不足。当消费的总体性制约和结构性制
10、约交织在一起时,收入增长的结果必然是储蓄倾向的强化,是消费储蓄结构的不合理和储蓄投资转化的不畅。消费环节成为整个市场机制传导链条上的“瓶颈”,使积极财政无法实现预期的扩张和传导。四、财政政策的一种后果:对投资体制性冲动的强化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大量发行建设国债和政府投资的扩张为基本特征,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弥补最终消费、净出口和资本形成下降留下的需求缺口。并且由于前述的体制性约束导致的消费压抑,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于市场机制传导的工具性效果并不明显,更主要的是以直接产出效果来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样的体制背景决定了政府投资对这一阶段的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同样由于体制性约束导致的
11、对民间投资的拉动效果不足,政府投资的行政性拉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替代措施。这种特征的拉动可明显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2年上半年,主要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直接投资拉动,连续发行国债和增加预算内投资是主要的方式。第二阶段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普遍的投资扩张,信贷膨胀和外资猛增是主要的方式。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增长必然导致非市场约束的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实现危机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与传统计划体制下投资饥渴和预算软约束不同的是,这次发生在转轨背景下的政府投资冲动,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已经确立,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又远未完善
12、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投资冲动启动后就不再直接以政府、以预算内资金增长来体现,而主要表现为民营、外资等企业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扩张,但这些投资行为和项目都与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意图紧紧相连。一些投资或者没有产权约束,或者资源通过非市场化途径获得(如土地批租环节的问题),本身并不反映市场价格。五、结语一:关于当前经济运行失衡的看法(1)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度提速主要由投资增长引起,地方政府主导的体制性投资过热起着主导作用。其实质是传统体制下投资冲动与饥渴在市场机制不健全条件下的变异。(2)与改革开放以来1984-1985、1987-1988、1992-1993年三次过热不同,新一轮增长加速伴随着突出的体
13、制性矛盾。(3)少数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正如当年城市居民家用电器消费拉动下形成的1984-1988年GDP超过15%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一次拉动进一步缩小到城市中一小部分高收入群体,这种收入增长和消费提升将使长期增长很难持续,社会容易发生断裂,是与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主义制度相悖的。(4)当前经济运行的失衡问题从本质上说不是政策的产物,而是体制性约束的结果。但是一项政策的实施可能使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掩盖问题或延缓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5)消费需求的增加不仅是保证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是促使经济内生性增长机制形成的关键。六、结语二:关于财政政策真实作
14、用的看法(1)那种寄希望于通过财政政策,尤其是通过扩大国债投资,启动经济自主增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2)现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需求不足产生的增长缺口。(3)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产生于体制性原因对市场机制的制约,其中主要是旧的“社会契约”和多“二元结构”问题,这两个原因从总量和结构方面导致储蓄发生持续的、体制性过量漏损,导致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低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是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市场机制运行的体制性约束;(4)恢复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必须借助外部力量的推动,即深化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没有改革引导、配合的财政政策既会强化旧体制复归、结构矛盾,也会加深财政运行的体制矛盾
15、和债务压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退出并不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工具性效果,而是取决于改革推动市场机制完善的程度。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
16、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
17、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制性约束 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 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 体制性 约束 经济 失衡 财政政策 解析 1998 以来 中国 转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