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提高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调查.doc
《物价提高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提高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调查.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物价提高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党校四班(10)组组长:崔伟平组员:莫康烈、李春华前言 自2007年以来,中国内地的物价上涨幅度之大,很多中低层的人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物价上涨,显得措手无及,在劳动成果未再上调,但是自己的饮食住行价格却逐年上涨,很多新新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耳中,“蒜你狠”, “豆你玩”“姜你军”。这些新兴名词显示着这个时代物价上涨是一种必定的结果,“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讲,此类生活物质虽然小幅上涨,但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类基础物质价格再怎么涨,老百姓也是要买的,无论如何,饭总是要吃?对于使用的人有什么影响。温家宝总理正是看到这一突出问题
2、,特地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应该说,今年“菜篮子”市场出现供求问题、价格问题,确实有天灾的因素,但天灾之外,人为炒买炒卖,影响也不小。温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温总理强调,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小小“菜篮子
3、”牵动了总理的心,如今就要看各级农业、物价、工商等部门是否能“用心”按温总理的指示,在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全力保护和调动农民种菜、种粮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明查暗访,全面整治,理顺蔬菜、粮油、肉类、鸡蛋、奶类、糖料等民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秩序。在这个基础上,全力将“菜篮子”工程向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强化源头管理,让农民“卖的舒心”、居民“买的放心”。针对“菜篮子”上涨,我们应该要理性的对待,对原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体上看,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粮油价格上涨尚不足以影响到居民整体生活。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
4、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温饱型模式,因此,物价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政府的设计,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他通过提高生产力,改进整个经济的环境,让生产力得到提高之后,提高一点点收入,企业不觉得吃亏,这也就是工资增长快于生产力增长,就是让企业有加薪的自觉自愿的行为。第二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其他的宏观调节政策,保证收入增长的速度要快于物价增长的速度,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充分就业,让老百姓的收入上去。总的来看,从收入分配来讲,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低收入群体应对物价变动的能力比较弱,抵抗价格波动的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差。首先,低收入群体,中低收
5、入群体的收入怎么来提高?最低工资是一个办法,同时,还要增强整体劳动者和资方对等的工资决定的谈判能力,这是一种长期的机制建设,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有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安排,才能够去实现这样的目标。目录前言1计划4文献资料5文献资料分析及总结9问卷调查表10问卷调查数据统计12数据分析、总结15论文16结题20计划小组成员: 崔伟平(负责人) 、 莫康烈 、李春华协助调查、统计数据提供意见、搜索资料李春华崔伟平莫康烈调查报告整理实践 + 归纳 + 筛选 + 汇总 协助调查、统计数据提供意见、搜索资料分工合作、资料整理、编辑入版、总结全篇具体计划:1.集体探讨,确立小主题,划定调查范围。2.查找文献资料
6、,整理、分析,了解调查的背景与内容。3.调查问卷设置并派发,4.根据回收的问卷,分析数据,认真总结 5.完成论文与结题报告。文献资料专题资料(节选) 物价是市场经济核心问题之一,商品价格涨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的综合反映,每一轮的物价上涨都有本时期商品经济运行特点。我市1994年曾经发生过通货膨胀现象,2007年以猪肉价格大幅度飙升为标志,出现了新一轮物价上涨的势头,那么此轮物价上涨究竟能否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呢?就此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一、本轮市场物价是结构性上涨,1994年是全面通货膨胀2007年和1994年市场物价上涨的共同点都是食品价格上涨显著。不同点是
7、本轮物价上涨只限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其他商品价格有的相对稳定,有的还出现了下降,而1994年是各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调查资料表明,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成为近10年来价格涨幅最高的一年。我市本轮物价上涨是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随后逐月攀升,大米、面粉价格上涨和继后的猪肉、牛肉等畜肉及制品价格大幅度攀升是这轮物价上涨的显著标志。在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中,价格变化呈现明显结构性特点。有一类消费品价格涨势突出即食品类,同比上涨14.3%,其中涨幅突出的畜肉及制品上涨了38.5%,尤其猪肉上涨64.9%,粮食类上涨7.8%,油脂类上涨21.9%,菜类上涨8.5%。由于粮食、
8、油、肉、菜类等人们必需品价格上涨,带动了这轮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有两类价格同比小幅度上升即医疗保健类、居住类分别上涨0.7%和1.7%;一类价格相对平稳即烟酒用品类;有四类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衣着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2%、1.2%、0.6%和0.2%。199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各类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涨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呈严重通货膨胀局面。上涨幅度分别为:粮食类44.5%、肉禽及制品类51.8%、油脂类67.2%、菜类23.7%、衣着类14.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10.2%、医疗保健类13.3%、交通和通讯工
9、具类10.1%、娱乐教育用品类13.3%、居住类22.3%、服务项目类20.9%。二、赤峰市本轮物价上涨与1994年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形成,赤峰特有的地理位置注定信息交流迅速,商品流通活跃,物价水平与全国大市场同步。受市内外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不同时期物价具有不同的上涨原因。2007年物价上涨原因是社会需求总量增加和城乡居民收支水平提高的结果,是部分商品价格正常的恢复性提升。1、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促进了社会需求,为物价上涨提供了动力。据统计,我市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地区
10、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64.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60亿元,增长2.4倍;项目建设蒸蒸日上,到2007年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01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1亿元,增长1.4倍。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200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956元和1728元,到2007年达到10032元和3681元,年均增长12.5%和13.4%。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消费水平,市场商品需求量增大,拉动了物价上涨。2、商品内在比较价格因素促使食品类价格上涨,同时也促进了生产者提供市场供应的积极性。商品价值决
11、定着价格,物价是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内在动力。粮食、油、肉、菜类等食品是人们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敏感性强。在水土资源日益匮乏,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加大等因素作用下价格到一定时期必然涨价,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食品价格攀升提高了农牧民收入水平。据测算,今年我市由于粮食、蔬菜价格上涨给农牧民家庭人均带来的收入增加170元。由于畜禽和肉类价格上涨使农牧民家庭人均增收240元。食品价格上调促进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作物成本增加和运输费用提高推动食品价格攀升。资料表明,近5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
12、加之农村用工价格提高,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上升23.9%,我市又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大市,影响更加明显。我市消费的大米、面粉等主粮又大多从外地运进,燃油价格一再攀升进一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1994年通货膨胀是“八五”时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新旧体制转轨的结果。1、1994年国家陆续将90%以上的商品价格放开,但市场机制并不健全,在我市与毗邻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存在的情况下,拉动了物价上涨。2、价格政策调整的原因。当年为改善基础产业和部门的瓶颈约束,使基础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家相继对一些重要基础产品粮、棉、油、糖、能源等实行价格上调,由于基础产品调价,波及市场物价全面提升。3、国
13、家税制改革,促使生产成本提高。从全国大环境看,由于价格刚性,税负降低的企业不会轻易降低产品价格,而税负提高的企业当然要提高价格,后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必然上升,从而成为涨价的内在动因。此外,汇率并轨和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商品价格提高,起到推动作用。4、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为需求膨胀创造了条件。1993年和1994年是“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比较显著的两年,成为这一时期需求膨胀的原因之一,需求拉动了物价上涨。5、价格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赤峰地区由于当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价格监管体系,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还没建立起来,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宏观上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因此市场部分商品出现价格混乱,不规范
14、的现象。可以说1994年的物价上涨是受国家出台涨价项目牵动,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三、对本轮物价上涨预测分析一是2007年物价上涨不会出现1994年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1994年全面物价上涨是因为体制原因,市场机制不健全,百姓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抢购风气盛行,是特定时期的必然现象。而如今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市场各类商品供应充足,部分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波动也属于正常市场调节。人们消费趋于理智,不会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现象。二是国家宏观政策抑制物价上涨势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
15、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国家政策有利于抑制部分价格飙升。三是食品价格上涨到目前这种程度大幅度提高的空间已经有限,但上涨后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本文摘自赤峰日报2008 年 2 月 29 日文献资料分析及总结对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全球经济刚刚经过金融危机的一次洗礼之后,世界经济又一次的风波随之而来,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物价上涨又一次的来了。从文献的角度上看,社会需求总量增加和城乡居民收支水平提高的结果,是部分商品价格正常的恢复性提升。如果是正
16、常的升幅,普通百姓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涨幅巨大的却是惊人。就拿文献中的猪肉价格来说,同个季度猪肉价格上涨了64.9%,这个惊人的数字,再次反映了这次上涨是不正常的。从文献上显示2007年物价上涨不会出现1994年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1994年全面物价上涨是因为体制原因,市场机制不健全,百姓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抢购风气盛行,是特定时期的必然现象。而如今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市场各类商品供应充足,部分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波动也属于正常市场调节。人们消费趋于理智,不会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现象。二是国家宏观政策抑制物价上涨势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
17、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国家政策有利于抑制部分价格飙升。三是食品价格上涨到目前这种程度大幅度提高的空间已经有限,但上涨后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上涨了,就很难回落,进一步说明物价上涨是一种趋势。但是面对如此大的物价上涨,我们应该理性应对,文献上提出的几点建议,在关注商品价格涨落现象的同时,从国内外大局,深层剖析个别商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对于关系民生的商品加强监控力度;注重市场商品价格市内外预见性比
18、较分析,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主要商品要掌握准确的市场供应情况,商品本地供应和外地进入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完善对商品价格保障机制,对部分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社会保险,如粮食、畜禽等,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冲击,对稳定商品价格具有积极作用;加大市场商品供求信息,为满足商品供应提供帮助;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心态,避免哄抬物价和抢购现象的发生。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任务分配:崔伟平:问卷发放地点在阳山县城内,发放25份,回收25份李春华:问卷发放地点在兴宁新陂镇,发放25份,回收25份莫康烈:问卷发放地点再廉江市中心市场,发放25份,回收25份 网上调查:25份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价提高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 调查 物价 提高 居民购买力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