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doc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811目 录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1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11.2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11.3 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1.4 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 1.5 从工业内部结构,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31.6 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31.7 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4二 、 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4三 、 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5四、加快苏州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64.1 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64.2 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74.3 提升城
2、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84.4 大胆改革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力8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苏州通过引进外资,成功的将土地转变成资本。经济发展处于重要阶段,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理好这些问题,苏州经济发展将会站上更高的台阶。关键词苏州;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显著加快,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九五”期间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1
3、%,电子行业逐渐进入主导地位,工业化道路从初级向中级迈进。“十五”期间,外资和民营共同发展的模式逐渐确立,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速15.5%,跻身全国前五,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5.3%。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化进程向中高级迈进。进入“十一五”以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成为苏州追求的新目标。 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1.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富裕程度,它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是国际上划分工业化阶段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指标。一般而言,人均GDP水平与
4、工业化程度成正比,人均GDP水平越高,工业化程度就越高。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元,高级阶段为4800以上美元。为了准确衡量我市所处的阶段,需要将以人民币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为以美元为单位,按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8.2791:1计算(采用1998年年平均汇率),2007年苏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根据数字判断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1.3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
5、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产业比重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相应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升幅大于第三产业。当第一产业比重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比重转入稳定或有所下降。2007年苏州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7:63.7:34.6。根据西蒙.库兹涅茨判断标准,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1.4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
6、分析配第.克拉克定理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该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当工业化进入中期时,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处于31.4%-24.2%之间、第二产业处于36.0%-40.8%之间、第三产业处于32.6%-35.0%之间。从苏州市的情况看,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构成为 7.0:63.5:29.5,对应于工业化进程,就
7、业结构状况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下图为1978 - 2007年从事三次产业人数比例)年份比值产业19781990200020062007第一产业62.329.721.08.47.0第二产业27.151.349.861.463.5第三产业10.619.029230.229.51.5从工业内部结构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按照产业经济的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将出现阶段性变化:在重工业化阶段,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转向以重工业为重心;在高加工度化阶段,工业则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产值之间的比值提出了著名的“
8、霍夫曼定理”。根据霍夫曼工业化发展四阶段经验学说,霍夫曼比例系数(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第一阶段为5(1),第二阶段为2.5(1),第三阶段为1(0.5),第四阶段为1以下。很显然,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它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加工程度的产业份额比例将增长。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业比值为68.7,呈现重工业化。近似霍夫曼比率(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0.45,可见,我市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霍夫曼工业阶段中第三阶段中、后期。1.6 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H.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
9、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2.0%以下;工业化初期在32.0-36.4%;工业化中期在36.4-49.9%;工业化成熟期在49.9-65.2%;工业化后期在65.2%以上。2007年,苏州市的城市化率为65%左右,参照标准,可以看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1.7 对苏州市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以上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对苏州市工业化目前所处的
10、阶段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不难看出,从各个指标来看,苏州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二苏州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健康的经济结构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将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然而,在近几年苏州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却一直徘徊在37左右,与第二产业的差距超过了20个百分点。即使与无锡相比,苏州经济的一些指标要好于无锡,但三次产业发展不如无锡均衡。跟南京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长期依靠外资维持经济高速增长集聚了一定的风险。 近年来苏州经济增长的70以上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外资企业的
11、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0以上,地方政府对外资的财税需求依赖性日益加深,2002年苏州外资依存度高达144.8。一旦全球经济有大点波动,外交政治发生突变,苏州经济会有较大风险。 三,跨国公司促进本土产业升级的作用不够明显。 首先可以肯定外国公司不会把核心技术给你,要掌握主动权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人家的技术由于外资企业技术先进也由于我们技术差,很难衔接的上,没有很好的技术转化载体所以我们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赚点劳务费,眼睁睁的看人把钱卷走没办法 四,外资企业发展形式喜人,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快 在苏州的各开发区你会发现,外资企业遍地皆是,但私营经济却不怎么样由于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给予的各方面的优惠
12、政策太多,使本土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面临较为不利的竞争环境,发展较为困难要藏富于民,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些,主要依靠的还是本土企业的,比如温州 五,与苏州较高的人均GDP相比,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并不是很高。 苏州实际利用外资、经济增长率、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但老百姓的口袋却没有相应的鼓起来GDP虽然在深圳前面,但人均收入却相去甚远大部分钱让外国人拿跑了,自己只拿点加工费外界称”苏州模式”为”打工经济”,虽不好听却有道理的三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2007年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苏州GDP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
13、基地等等。 但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批评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一点,那就是苏州名声响不实惠,引进外资多,GDP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大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GDP增幅,老百姓从引进外资和经济增长中得益不多。其主要依据是:苏州人均GDP超过上海,但人均收入只有上海一半;在长三角15个大中城市中,苏州GDP总量超过浙江任何一个城市,但论人均收入浙江几个城市全部高于苏州;在许多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方面,苏州甚至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较迟缓的成都。为此,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重庆市的一位领导公开质疑“苏州模式”,认为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 从理论上讲,经济总量较多地区的居民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经济发展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