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doc
《经济学论文《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论文《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 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易经产生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代,此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状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制度,正是从这时起,人们开始使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出现是社会分工最重要的条件
2、。由此,人们才得以观察社会,认识自然。尽管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工具极为简单、粗糙,甚至是石器,但是却形成了对社会改良最初的认识。研究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易经;财富;社会分工;劳动工具 中图分类号F0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10)03-0067-05 一、劳动创造财富是易经社会分工思想的社会基础 研究易经蕴含的各种思想,我们经常会追溯易经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形态。狩猎在原始人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狩猎的发展同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其原始人的组织程度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创造了各种狩猎方法。易经
3、·屯卦云: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当时人们在山中逐鹿,如没有掌管山泽的虞人引导,只能是空人茫茫林海;君子应当见机行事,此时不如放弃追逐。如果继续前追会有忧憾。当然狩猎的方法很多,古人除了用棍棒、石块、投枪驱赶和追捕动物外,还利用陷阱、罗网等捕捉野兽,或者将野兽逼上悬崖坠死。猎捕的形式,一般是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围捕,这就是屯如,遭如,乘马班如。狩猎有困难,不依靠大家的力量不行,而且还要有分工。在狩猎发展的同时,捕鱼也逐渐发展了起来。狩猎和捕鱼的发展,使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食物来源增多了,人们从只吃植物食物转变到兼吃肉类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人的身体新陈代谢
4、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并大大地缩短了消化进化所需要的时间,这就使得原始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从事真正的人的生活。易经·鼎卦象辞曰:鼎,象也。以木巽火烹饪也。古代社会,鼎是一种烹饪器具的物象。把木材放进火里燃烧,通过鼎就可以烹饪食物。恩格斯认为这种变化是人类超出动物界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写道:这种在形成中的人离植物界越远,他超出了动物界也就越高。鼎是人类社会用火来烹饪食物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工具,后来成了古代中国人最高王权的象征。 原始人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当摩擦或打击燧石时会出现火花,当钻木、锯木时会有火焰发生。从看到这些现象到发明和制造出取火的工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5、原始人通过摩、钻、锯、打等方法进行人工取火,特别是摩和钻火的发明和利用对于原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易经说:水流湿,火就燥。水与火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无论如何都是极其重要的。火使人们的食物从生食进化到熟食,从而进一步缩短了人食用食物后的消化过程,同时使可食的东西增多了,有利于大大增进原始人的身体健康;火为原始人提供了御寒的能力,同时可作为光源;火可以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以防御猛兽的袭击;使用火和食用煮熟的肉类食物,还扩大了原始人活动和居住的范围,使他们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可以从炎热的、偏暖的地带向比较寒冷的地带迁移,从而使人类的足迹遍布地球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切表明原始人和自然斗
6、争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恩格斯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原始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写道: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易经对火的解释为:泽中有火,革。(易经·革卦)同样告诉我们,大地上有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变革。 在易经所展示的思想中,战争甚至促进了社会分工。易经·师卦象辞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一支良好的军队,没有明确的分工是不行的。能够以正确方式和原则,布置得井井有条,便可以保护好自己的国家。
7、如果分工明确,互相响应,即使处于危险之中也能化险为夷。凭借这样分工明确的管理方式治理天下,百姓也会臣服,自然会吉祥顺意,又哪会有灾祸呢。在古代社会,与战争有关的发明当属弓箭,弓箭的发明是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化史上许多人也认为弓箭的发明是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摩擦石器过渡的标志。弓箭是一种复杂的武器,包括弓、箭、弦几个部分,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需要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比较发达的智力。恩格斯高度评价这项发明,他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武器。 易经的作者看到了分工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易经·坤卦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8、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古人要求在社会分工中处于有学问又贤明地位的人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理清头绪,使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处于恰当的位置,将自己的美德贡献于社会,通达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发展事业,这便达到了美的极限。古人的描述确实很美,同时又非常生动。在古代社会,当农业和畜牧业分开时,人们才知道黄中通理,开始不单纯从自然谋得现成的生活资料,而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控制动、植物的生产和繁衍,这不正是位居正体,美在其中吗?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不仅获得了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而且还为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正是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当然,古人对于社会分工的认识是粗浅
9、的,朦胧的。 对于易经之前的社会,易经描述得非常美好。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手正,乃化成天下。柔丽手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易经·离卦)美丽的日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百谷草木附丽在土地之上,上下光明又附丽于正道。所以能够教化天下,有良好的规则促成天下昌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处于合适的位置,因此,亨通顺利,畜养母牛使自己的养牛业壮大,这样的生活真可谓吉祥。实际上在易经之前的社会,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后,不同的部落由于其活动地带的自然条件不同,逐渐发展成为分别专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部落,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种分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又是生
10、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由于分工,进入了金属时代,易经·媚卦指出:系于金棍,贞吉,这是说紧紧系缚在金属制成的刹车上,坚守正确的方式可获吉祥。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是铜,以铜制鼎。由于铜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在工具制造上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后来发展到利用铜和锡的合金,又叫青铜。再以后才发展到利用铁制作工具。文化史上把广泛利用青铜的时期叫作青铜时代,广泛利用铁的时期叫铁器时代。这还如鼎卦所说是玉铉在上,刚柔节也。金属的利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属工具以后,它逐渐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的发展,使制作技术日益完善和精巧,产品日益
11、多样化。金属工具的出现在易经之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引起了重大的革命,也是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二、易经体现的社会分工的基本特征 在易经以前的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完全走出原始社会的形态,在许多部落,还是一个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
1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相互平等和互助合作的关系;但也有一些部落,由于进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加快,形成了私有财产,人们在社会中是有竞争的。在易经·比卦中有这样的阐述,有学之比,无咎。即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相互帮助,没有公害,分工比较简单;但接着又说: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这是说有明确的分工,以十分清楚的方式分工合作。在这一领地上,大家共同田猎,由三面包围驱赶,听任前方的禽兽逃走,猎取后面的,这是由分工而形成的效率,是很有收获的。 由于社会进步和逐渐出现剩余,私有财产便逐渐形成。财富的多寡已经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人们也越来越看到分工的效率。分工是社会
13、发展的必然,是一种进步,因为它适合人们对财富增长的要求,符合人们的利益,促进了万物资始,促进了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在易经形成的年代,生产工具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生产中除了使用精制的木器、石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外,已开始大量使用经过初步改良的金属工具,例如中国商代社会就已经开始使用以青铜制作的斧、锛、刀、锯、钻、凿、镰等生产工具。较之原始社会,生产工具不仅在质地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可以按不同生产活动的要求制造出各种专业性工具,生产工具的种类大大增加了。古代希腊曾经过使用斧、铰车、车轮、车轴、天秤、滑车,以及铜或铁的齿轮等为数众多的生产工具。特别是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了用牛耕田,把牲畜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
14、来使用,这是生产工具的一个不可小视的重大进步。<易经形容这是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易经·坤卦) 与生产工具的发展相联系,在易经形成的夏、商、周朝代,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在中国商代社会的甲骨文中,有关土地的文字有田、畴、井、疆等,这说明水利灌溉、农田修整、作物栽培等农业耕作技术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易经·临卦指出: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的发展更为迅速,这一点我们从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个方形大鼎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通耳133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其四周饰有蟠龙和饕
15、餮的花纹,制作甚为精美。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没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是难以制作出来的。 夏商周时代社会的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开始广泛采用劳动的简单协作,并且在一些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以分工为基础的复杂协作。例如,在商代青铜加工制造业或其他手工作坊里,经常有几十到上百人共同协作生产。开矿和建筑工程中的协作规模更大。古代埃及金字塔建筑群清楚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劳动协作状况。在埃及,金字塔群大大小小共有70多座,其中以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用230多万块巨石切成,平均每块重2.5吨。塔高约146.5米,塔周长约有12里。塔内有结构复杂的地下宫殿,整个建筑设计严密,工程牢固。如此
16、宏大复杂的工程,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不组织成千上万的工匠,没有严密而有序的分工协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中国社会在商代分工协作就很发达,尤其以青铜器制造业最为显著。当时制造青铜器物要经过采料、配料、冶炼、制模、制范、浇铸、修整等一系列工序,分工极为精细。大型铜器制作过程中分工极为复杂,还要有分铸部件、合铸成体等多道工序。易经·鼎卦指出:鼎耳革事,其行塞就是说鼎器的耳柄经过变革,改变其移动不便的状态,使美味的野鸡煮熟之后被人方便食用。 在易经形成前后的夏商周代,农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农产品已有稻、梁、黍、麦、豆、稷、粟以及桑、麻、瓜果之类.基本上已具备了
17、后世的农作物种类。例如,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谷物名称的许多文字,如禾、麦、稷、粟等。易经·系辞下传曾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是说伏羲死后,神农氏继起,他砍削树木做成犁头,揉弯大棒制成犁柄,将犁具除草耕耘的便利,教导天下百姓。这大概是取法益卦的卦象。 我们也可作以比较,例如,在我国商代时古罗马已经制造出带轮的犁和割谷机。古埃及普遍使用了新式的梯形犁。中国商代开始,用石臼加工谷物。当时中国社会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像农田耕作技术、农业灌溉技术、农业作物种子选择技术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代后期已经广泛给农田施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易经 经济学论文 社会分工 经济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