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doc
《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按字母排序)IS曲线N mJV*AW(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o5fp-sj1W-B 2)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者一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付出利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是偿还利息后纯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与利率。如果利润率既定,则投资就要取决于利率。利率越低,纯利润就越大,从而投资就越多;反之,利率越高,纯利润就越小,从而投资
2、就越少。因此,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而总需求又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因此,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t2iGI7|)l(3)IS曲线的移动。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使IS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IS一LM模型-Ne4NO67V7u(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用该模型说明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投资的变动会引起自发总支出变动,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则引起IS曲线
3、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3)用该模型说明货币量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bZ(V+A*XLM曲线(1)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
4、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2)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同方向变动,这一点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货币需求(L)由L1与L2组成。L1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记为L1L1(Y);L2代表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记为L2L2(i)。货币的供给(M)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决定。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MLL1(Y)十L2(i)OG-uuC e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货
5、币供给既定时,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L2)必然减少。L1的增加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结果。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3)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否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普遍规律?为什么答:1)在短期中,当固定投入不能改变,只有可变投入能改变时,产量的变动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
6、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是适用一切情况的普遍规律.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7
7、_1nR8FLU/C%W不确定性与风险#X9EZ*j u.h9c4f不确定性是指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并不知道会是哪一种的状态。不确定引起了风险。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无法用概率表示,就是不确定性。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风险。这是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别。C财政政策的运用Q Oc)Y9CJ%S(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8、,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6WbThL$x长期平均成本(1)长期平均成本的定义。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构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其中,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包络曲线。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各有一个切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时,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这
9、一点相切。在此之左,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左边的一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在此之右,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右边一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在长期中,生产者按这条曲线作出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规模,因此,这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为计划曲线。(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在下降时还是上升时都比较平坦,这说明在长期中平均成本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都变动较慢,这是由于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可以随时调整,从规模收益递增到规模收益递减有一个较长的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而在短期中,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很短,甚至没有。
10、%xb8W3U.h+d;Vq4)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是: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v:X H*XJ8h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如何构成的?其特征是什么?答: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包络曲线,它把各条短期
11、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其中.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各有一个切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时,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这一点相切.在此之左,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左边的一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在此之右,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右边一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在长期中,生产者按这条曲线作出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规模,因此,这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为计划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在下降时还是上升时都比校平坦,这说明在长期中平均成本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都变动较慢,这是由于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可以随
12、进调整,从规模收益递增到规模收益递减有一个较长的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而在短期中,规模由益不变阶段很短,甚至没有.长期中价格的决定o/U0E w!h& 1)货币的基本知识。rL&o0b oc5U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其职能主要有三种:第一,交换媒介,即作为一种便利于交换的工具,这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第二,计价单位,即用它的单位来表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这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必要条件。第三,贮藏手段,即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方式,这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延伸。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一种是商品货币,即其本身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被作为货币。另一种是法定货币,即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在经济
13、学中,一般把货币分为M1与M2:M1通货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十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1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U6,(2)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流通中货币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所以,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反之,亦反之。货币数量论强调了货币量在决定长期物价水平时的唯一重要性。根据这种理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而且,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
14、虽增长率是同比例的,因此,在长期中抑制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是控制货币供给的增加。yx3X4v-(3)货币中性论。9;kcmZ8r$%B.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区别(1)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定义。短期总成本是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_*Nm O+K(2)长期总成本最小可以为零,但短期总成本是大于零的(最小为固定成本)。长期总供给曲线,M Y7I ZK+L_ qa(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定义|y;*gi2Z# 长期总
15、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2)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Ufah C8PcG5q在长期中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都不存在。这就是说,工资不再有粘性,会随劳动供求而变动;价格不再有粘性,会随物品供求而变动。这就是说,长期中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实现市场均衡。同时,长期中企业也会消除短期中的错觉,作出理性决策。因此,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k-x7n4Tb*_(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潜在GDP取决于制度、
16、资源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确定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随着潜在GDP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移动。正常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移动,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被破坏,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移动。赤字财政政策(1)现实中,许多国家都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财政赤字就是政府收入小于支出?3T1b-uV:c |(2)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的。债券卖给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称为货币筹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把债券买给
17、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称为债务筹资。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D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1)在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2)劳务贸易增长迅速,这种贸易主要也是在发达国家之间。(3)各国之间的贸易并不平衡,发达国家贸易增加迅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下降。(4)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5)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使经济得到发展。(6)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国际贸易中起了巨大作用。(7)国际贸易与全球资本一体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y |Y)f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N5E GbQ|(
18、1)等产量线的含义。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2)等产量线的特征是: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
19、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V3|z+oUm等成本线及其变动(1)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2)等成本线的变动。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5G Vi6uM Z5q
20、3)q地租理论(1)地租的决定。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它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地租。-IH.s1RC G9(2)地租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b3p9h9R)L(3)准地租和经济租。准地租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在短期内,固定资产是不变的,不论这种固定资产是否取得收入,都不会影响其供给。只
21、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利用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格超过其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代表固定资产的收入。这种收入是由于产品价格超过弥补其可变平均成本的余额而产生的。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就被称为经济租。这种经济租类似消费者剩余,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O6mnuJi/v准地租与经济租是不一样的,准地租仅在短期内存在,而经济租在长期中也存在。_ kS#QD4z0i/短期成本分类:(1)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是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
22、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2)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b0FT VhOk7X短期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短期总供给曲线 |4k;R,DA4%a1|.
23、U|T(1)总供给的定义。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2)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短期内,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以用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和错觉理论来解释这一点。V粘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企业根据预期的物价水平决定工人的工资。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上升了。工资的增加使企业实际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就业,减少生产,总供给减少。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相反,如果
24、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下降了。工资的减少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增加生产,总供给增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仍是同方向变动。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在物价总水平上升时,一些企业不迅速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相对于物价水平的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这就是物价上升引起总供给增加。同样,在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一些企业不迅速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从而它的相对价格上升,销售减少,生产减少,总供给减少,这就是物价下降引起总供给减少。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西方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