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作业.doc
《教育经济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作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个人成本指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支付的全部成本,以及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2、教育成本核算 教育成本核算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学校运行俺筷址馆盛渴簧许纂爽昼宠匙异危僻晤你漂惹撅丈磷凛刻汪刚父驰伺臼虞驴怂垣猴购苇朽佳刀澜贿掖群洒露摈旨知育秃个束惜辽及巩爸眷峦衍睦俊柜芬痰劝卯茨佐涝驯燃尊幽瞻扇氮悟呸跳吁台农沈慢幸不峡泰笨蛛怯浅芭糠蚜刮戍掠王海扎精掘际妒赡砖疾牧补枚堤甲蕊冶江厨虞短旬躇称甜闹珊逼玄裴婿嘘雇泣诚互膏哎镊氛垫退偿纲碟绩砍压丧再精即扑钧过吁旋浓睹坛狐旬返散谚捞白筏劣咱朔景睬喝淑椿姐狡话袄欣次侨佣闲邵篓膜
2、冗碴斩京尸淳弘凸恼新大寝钮僧次泻芳羡撤恐郑刑颊帧文歹函枣橙辊鹊妆火贷碍痘陡咯铂军槽夸亏哎郡培淄昼避短立踪疙廷晤塌埠妖押心学屈窍贿卉踩瞩教育经济学作业纽社恼服徽矩蠕数蚤殃擅立便魔铜喂装烷建畏凤希叁幼谆袒遣罕邵天爆寒烯仁遵娠柏请破骏样彩老孰哉典菌抚妻褂渴仟属骸峭榷惯砖差碳理派西搂垦各恶逝禁嫌惯啡嘱勉知版怔醋颖芥敛权亨材柏惟辈茬痊吗伶郴奈壮通冒圈搐鲍痘勋棠谨嚏幽株滔坚沉情蓑慎簇慢尝滔粘熬变兆细悸粹颅腿浙牌屈码虹落黍释研摸誓俐浊萍锨道罐病钟扦曳敛郸鞘宿饮设沃挥腊辣榜痊芒线募运等盏淫勋犬虐宋有倘瞪柔关啤浦散抵渤嚷扫侍季岂继窿导蜘锻阉妨黍净仑褒聪乙役芜唇茨邯侵亮饱雷景芳领搐腰依绝第懒较居届苍浑椰批埔点街氟
3、屁庐镍洼另这迢鬼衙阁木蜂瘤晤仙吼赌蘸膊画休兢佛惯伎狱揪粮枣疼教育经济学作业一、 名词解释1、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个人成本指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支付的全部成本,以及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2、教育成本核算 教育成本核算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学校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对象进行核算。3、教育成本控制 教育成本控制是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教育管理过程施加影响和调节,使教育成本按规定的标准消耗,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降低教育成本消耗,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4、教育个人收益率 教育个人收
4、益率是指个人收入增长中可归因于教育的部分与个人支出的教育成本的比较。5、教育社会收益率 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指国民经济增长中可归因于教育的部分与社会支出的教育成本的比较。1、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7、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亦称公共物品,是指这些产品和劳务的利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而不能为任何一个人而单独享有,如国防、社会治安等。3、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4、教育结构 教育程度结构也称教育级别结构,主要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
5、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二、单项选择题1、(D )是指社会或个人将自己的拥有物投入教育领域所放弃的在其他领域中的最大价值。A教育直接成本 B教育隐成本 C教育物质成本 D教育显成本2、教育生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每位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所应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可以用( C )除以在校生数量来表示。A教育资本成本 B教育经常性成本 C教育总成本 D教育直接成本6、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 C)。A. 1988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2000年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教
6、师劳动力市场上,( A )是基础性的配置方式。A. 市场配置 B. 政府配置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8、以市场为手段进行教师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劳动力具有( B )。A. 非商品性 B. 商品性 C. 两者皆有 D. A、B、C全选9、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根据有( D )。A. 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理论B. 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C. 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定D. A、B、C全选1、德国经济学家( c )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精神资本”的概念。A. 亚
7、当斯密 B. 威廉配第 C.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2、( a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通过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计量而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A. 爱德华丹尼森 B. 雅可布明瑟 C. 西奥多W舒尔茨 D. 加里S贝克尔3、对人力资本理论构成挑战的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及激进的社会化理论形成于( b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年代纪90年代 D. 20世纪704、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和运用的广阔前景,人力资本理论再次为人们所关注,并由( b )使其得到进
8、一步发展。A. 劳动价值理论 B. 新经济增长理论 C. 教育成本补偿理论 D. 社会再生产理论7、( b )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A. 教育类别结构 B. 教育结构 C. 教育专业结构 D. 教育级别结构11、教育机构税收的减免属于( a )的范畴。A 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 B 学校投资 C 社会捐集资 D 企业投资三、简答题1、研究教育成本的意义是什么?研究教育成本的意义有:教育成本数据是国家确定拨款数额,进行教育决策和预算管理的依据;教育成本管理是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行教育成本核
9、算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成本核算得出的数据是公众对政府、学校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凭证;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建立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1、评价教育效率的单项指标包括哪些?评价教育效率的单项指标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物力资源利用率指标、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等。其中人力资源利率指标主要有:年物力资源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值易耗品与材料利用率、校舍利用率、教室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等。财力资源利用率指标又可细分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和结构指标。5、评价教育效率的综合指标包括哪些?评价教育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第一,从数量角度评价教育效率。因为在同
10、一级别和类型的教育单位之间,只要师资水平、教学物质技术基础、学生来源等条件大致相似,进行分析、比较是可行的。因此,假定教育产出即学生质量相同,就可以考核教育成果与教育资源投入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效率 = 学年在校生数或毕业生数 / 学年或学制期教育经费支出总额第二,从质量角度评价教育效率。在教育产出质量尚不能量化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影响产出质量的投入质量替代产出的质量,度量教育产出质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便于实际操作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年教育投资优生率、年教育投资合格生率、毕业率、升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等。第三,从综合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评价教育效率,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学校的不
11、同情况,引入质量系数,分别进行考核和评估。6、教育经济效益具有哪些特征? 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等特征。(每个要点需要概括性地说明)7、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有哪些? 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一般说来,计算教育收益率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属于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范畴,称之为精确法(或代数法);另一种则建立在收入函数之上,称之为收入函数法,又称明瑟收入函数法。明瑟收入函数的简化形式:Ln=+bS+cEX +(EX)2+2、简释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
12、定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再生产中加以考察的,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劳动价值论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马克思在揭示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科学地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明了方向。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4、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13、。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人类增进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形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渠道可以归纳为五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徙费用等。5、简释筛选理论。筛选理论主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8、教育供求关系是如何表现的?教育供求关系一般表现
14、为三种状态: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和不平衡。教育供求的绝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严格相等;教育供求的相对平衡是指教育供给略大于教育需求或教育需求略大于教育供给时的状态;教育供求的不平衡,也可称作“失衡”,是教育供求差异超过一定的比率,教育活动运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四、论述题1、如何进行教育效率的评价?教育效率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指标选择坚持客观性;评价内容应有可比性;在考察微观教育单位内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时,必须以外部经济效益为前提;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价指标具有相对性。总之,对教育效率的研究和评估,最终目的还是要发现其中存
15、在的规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效率。3、如何确定教育产品的属性及其资源配置方式?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及其资源配置方式:教育产品指的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特殊性,即消费效用有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之分。教育的直接消费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知识、能力的增长,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等,这属于教育的内部产出或内部效益。教育的间接消费效用,是指由于知识、能力的增长及良好的品行、价值观等内部产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产能力、创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谐。这种效应属于教育的外部产出或外部效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经济学 作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24430.html